- 张英泽,申勇,张同庆,丁文元,张为
目的探索颈人工椎间盘假体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操作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对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个节段)行颈前路间隙减压,Bray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在此基础上对4例患者纵行切取颈长肌内侧肌瓣,交叉缝合,防止人工椎间盘移位。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和Odem评分比较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术后3个月进行置换间隙CT或MRI扫描观察是否存在早期异位骨化现象。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6~11)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6.0(14~17)分。4例患者术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4.8(4.0~5.7)度,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48(3.3~3.7)度和3.26(2.6~3.7)度。未发现假体偏移或下沉。CT或MRI扫描显示:假体上、下金属壳位于临近下、上终板骨的中央,未见假体周围的异位骨化现象。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术后稳定性,保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度,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颈长肌皮瓣交叉缝合对颈人工椎间盘向前脱出有一定阻挡作用。
2005年08期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 王孟查2005年08期 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宋会平,刘强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I)/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自体红骨髓(ARBM)重组构建复合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54只家兔制双侧桡骨干11mm全层缺损模型,分六组移植相应材料:A组(rhIGF-I/CHA/ARBM),B组(CHA/ARBM),C组(rhIGF-I/CHA),D组(CHA),对照组为E组(自体骨)和F组(缺损旷置),每组9只各18侧。2、4、8、12周经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抗弯生物力学评估各组修复骨缺损效果。结果rhIGF-I/CHA/ARBM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与自体骨移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hIGF-I/CHA/ARBM具有较强的协同成骨能力,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
2005年08期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吴海燕,丁秋蕾,姬延平2005年08期 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周文,汪涛,孙玉萍,凌庆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VEGF165基因的质粒PEGFP-C1,采用超声辅助电穿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结果超声辅助转染后5h可见细胞内有GFP表达,10h后出现表达高锋,持续3d左右,其后有些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论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GFP表达,提示细胞转染成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可行性。
2005年08期 570-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王秀赟2005年08期 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邢玉,高丽,万国华,张建新,李兰芳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高血压动脉重塑的作用以及对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血压模型(model)组、培哚普利(perindopril,peri)组、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组以及假手术对照(sham)组。术后1周给药组分别给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20mg·kg-1·d-1),培哚普利(perindopril;peri;2mg·kg-1·d-1),总给药时间12周。各组应用超声方法分别进行主动脉壁厚和内径检测,离体动脉环试验测定胸主动脉环对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10-9to10-6mol/L)的最大舒张反应性,以及主动脉形态学检测,放免法检测血浆ADM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收缩压(SBP)、超声检测胸主动脉壁厚(ADT)明显增加(P<0.01);形态学检测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内中膜厚度/内径比值分别提高19.72%、36.84%(P<0.01);spi组同model组相比,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1);spi组和peri组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四组超声检测收缩期和舒张期胸主动脉内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四组胸主动脉环对硝普钠的血管最大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ADM水平model组同sham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spi组和peri组较model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防止血压升高,降低胸主动脉壁增厚,预防主动脉重塑,其效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应用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后,血浆ADM水平下降,伴随主动脉壁厚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为ADM在高血压中作为代偿性激素,可与RAAS相互拮抗,亦或通过ADM直接作用,逆转主动脉重塑。
2005年08期 572-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史计月,张洪林,周琨,侯宝君,安静
目的探讨手术中应用自拟“5835”输血方案降低异体输血量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术前ASAⅠ~Ⅱ级,择期行消化系统癌根治手术患者120例,以术中输血方案不同分3组:A组传统输血方案组;B组卫生部输血指南方案组;C组自行设计“5835”输血方案组,每组均观察40例。应用金科威UT4000F多功能监测仪持续监测NIBP、SpO2、ECG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分别于术前24h、术中输血前、术后24h测定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1)三组术中出血量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血量分别为(197±57)ml、(91±35)ml和(99±42)ml,A组与B或C两组对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而B与C组间对比虽然C组数值大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Hb与HCT组内不同时段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组间对比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输血前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C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期间应用5835输血方案可最大限度地落实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关于“手术创伤输血指南”确定的输血标准,具有简便实用、易操作、易推广应用的优点。
2005年08期 575-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孙宝柱,侯莉莉,李雅洁,杨淑杰,吴剑波,王焕亮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8例ASAⅠ~Ⅱ级择期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3,乌拉地尔以3μg·kg-1·min-1泵入);B组(n=11,艾司洛尔200μg·kg-1·min-1);C组(n=14,乌拉地尔1.5μg·kg-1·min-1+艾司洛尔100μg·kg-1·min-1);D组(n=10,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min、5min,鼻中隔分离、垂体瘤切除和术毕时的HR、SBP、DBP、MAP。结果在用药5min时A、B、C三组的SBP、DBP、MAP下降最明显(P<0.05),B、C两组的HR下降最明显(P<0.05);鼻中隔分离时,四组患者的HR、SBP、DBP、MAP均有升高,A、B、C组SBP、DBP、MAP与用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组HR与用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D组的HR、SBP、DBP、MAP与用药前及A、B、C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单独及两药小剂量复合持续输注,均能有效抑制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
2005年08期 57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马浩南,王庚寅
目的评估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进行超前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5例,氯胺酮0.5mg/kg+生理盐水稀释成6ml麻醉前硬膜外腔注入;Ⅱ组(对照组)15例,麻醉前硬膜外腔生理盐水6ml注入。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Ⅰ组12例术后无痛(VAS0~1分)占80.0%,Ⅱ组5例占33.3%,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VAS评分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呼吸抑制、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幻觉等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进行超前镇痛可降低创伤导致的疼痛致敏作用,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布匹卡因,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2005年08期 579-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李晓冬,周英杰,王玮,殷杏珍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出血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60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分析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对某些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结果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功能性子宫内膜等,恶性疾病占次要位置。绝经后良性占位病变多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绝经后出血有效方法。
2005年08期 58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马荣珍,李乃喆,郭哲,王竹海2005年08期 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毕吉美,李泽花,刘法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机对孕16~43周3050例孕妇产前常规检查。结果产前检查胎儿畸形57例,其中神经系统畸形22例,消化道畸形4例,泌尿系畸形6例,心血管畸形1例,唇腭裂10例,联体双胎1例,脐疝内脏外翻5例,肢体畸形4例,胸腹腔积液4例。结论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胎儿各部位各器官的情况,能检出胎儿各种结构畸形,诊断符合率高,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有利于优生,减少孕妇体力和精神负担。
2005年08期 583-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王凤荣,张霞2005年08期 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卢利红,秦祖暄,张志强,张建,杨武杰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方法A组为溶栓组,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其他治疗包括给氧、镇痛、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失衡、溶栓、抗凝等;B组,均给予急诊PCI代替溶栓治疗,余治疗同A组。结果A组29例,死亡26例(89.66%),存活3例(10.34%);B组12例,死亡7例(58.33%),存活5例(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CS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尽早行PCI,没有介入条件的医院应给予及时的溶栓治疗,以尽可能的降低病死率。
2005年08期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王红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AMI伴新近发生快速房颤患者,先给静脉推注负荷量胺碘酮150mg,继之以0.6~1.0mg/min静脉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用药后30min、1h、2h、6h、24h心室率分别为(107±9)次/min、(94±8)次/min、(89±9)次/min、(82±10)次/min、(73±10)次/min,较用药前(131±12)次/min明显下降。其中23例患者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76.6%,1例出现窦缓,1例出现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房颤是有效安全的。
2005年08期 586-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毕秀萍,才晓君,魏芳2005年08期 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林伯海,廖伟,梁儒信
目的探讨双嘧达膜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间收治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2例。观察组以双嘧达膜静脉滴注,1次/d×14d;联合应用降纤酶静脉滴注,1次/d×3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静脉滴注,1次/d×14d,疗程结束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21例占95.45%,对照组总有效14例占63.64%,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后24h、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双嘧达膜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2005年08期 58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鲁平2005年08期 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张鲁,罗民新,黄栋堂,吴芬培,刘文耀
目的探讨超早期锥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锥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有效率83.3%;死亡9例,病死率16.7%。植物生存5例。结论超早期锥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2005年08期 590-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郝淑青,刘学聪,何颖曦,刘惠,刘立宏2005年08期 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金莎
目的探讨各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150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病人,其中保守治疗组52例,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组50例,侧脑室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组27例,侧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组21例。结果保守组病死率17.3%,血肿平均消除时间18.5d。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组病死率为22%,血肿平均消除时间13.2d,与保守组比较有明显缩短。侧脑室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病死率为7.4%,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肿平均消除时间为10.8d,比前两组缩短。侧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组病死率为9.5%,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肿平均消除时间7.8d,比前三组均明显缩短。结论原发性脑室出血CT分型为Ⅱ型和Ⅲ型,特别是伴有意识障碍病人,应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有条件单位应该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疗程。
2005年08期 59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秦兰英,邢卫斌,付国俊,叶文静2005年08期 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黄栋堂,张鲁,吴芬培,罗民新,刘文耀
目的讨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致继发脑积水的效果。方法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7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7例患者症状体征得以缓解,CT及MRI复查扩大脑室恢复正常大小。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有效减轻脑积水,安全而迅速。
2005年08期 594-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曹明2005年08期 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安慧芳,姚爱琳,白桂岭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对盆腔内的损伤情况及对再次盆腔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患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病例,前次有剖宫产史者39例,与70例无手术史的患者进行对比,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结果剖宫产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相仿(P>0.05),术中有腹腔粘连者剖宫产组为69.92%,对照组为18.57%(P<0.01)。粘连情况主要是腹膜和大网膜、膀胱与子宫前壁粘连多见,也可见肠管与子宫后壁的粘连;两组术后的WBC、RBC、发热情况以及出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伤口感染率剖宫产组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可造成盆腹腔粘连、延长再次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及伤口感染的机会,故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生儿病死率及孕产妇的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利于以后再发生疾病手术的操作。
2005年08期 596-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黄文华,徐坚2005年08期 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胡世凤,张丽敏,周琴慧
目的研究微波照射替代阴道内塞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以纠正阴道内菌群失调,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复发。方法262例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1例。治疗组微波阴道内照射每日1次,5d为一疗程;奥硝唑分散片0.5g,每日2次口服,7d为一疗程。对照组:奥硝唑分散片0.5g,每日2次口服;甲硝唑阴道泡腾片0.2g,每日1次,连用8d。治疗结束后于下次月经干净3~7d内复查,随访3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121例,总治愈率92.37%。对照组治愈107例81.68%(P<0.05)。结论治疗组微波加口服奥硝唑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奥硝唑加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
2005年08期 598-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祝佩芹,韩连玉,仇明云2005年08期 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宋毅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对48例OSAHS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用等离子打孔刀分别对阻塞的部位下鼻甲、悬雍垂软腭、舌根行减容手术。结果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局部检查组织肥大明显好转。结论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微创、治疗OSAHS的较好治疗方法。
2005年08期 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张建中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探讨治疗机制。方法应用东菱克栓酶静脉滴注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66耳,首次剂量10BU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5h内滴完,以后隔日1次5BU静脉滴注,共给药3次为一疗程。结果东菱克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率为86.4%,治愈率为30.3%,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东菱克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较满意。
2005年08期 60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黄沁松,马浩南2005年08期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田君海,孟文霞,孙晓英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微波、生物蛋白海绵联合应用在诊治顽固性鼻出血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对2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窥镜下寻找出血点并给予微波电凝止血,同时应用生物蛋白海绵外贴创面,凡士林纱条区域性填塞。结果20例患者一次性治愈18例;2例因出血点判断错误,行二次治疗后痊愈。全部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电凝止血并生物蛋白海绵创面贴敷、凡士林纱条小范围局部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肯定,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2005年08期 603-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申宝英,黄建荣,崔丽荣2005年08期 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孙铭,王绍山,孟纬,李洪彬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并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优点。方法18例肱骨髁间骨折,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并应用解剖型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3个月,采用改良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结果18例中术后疗效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8.9%。结论经迟骨鹰嘴截骨入路并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固定牢固、可减少对骨折血运的进一步破坏、减轻术后肘关节的僵硬度,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2005年08期 605-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刘红燕,王梅静,李茜2005年08期 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齐伟正,甄新乐,王国清,崔永国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探讨其可行性与科学性。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10月用第二掌骨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示指皮肤13例,该皮瓣以第二掌骨背动脉为轴心线(或第二掌骨纵轴线的平行线为轴心),以筋膜为蒂,蒂设计在皮瓣的远端。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经4~23个月随访,手指外形、活动均恢复正常。结论第二掌骨背逆行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修复示指近节及中节皮肤缺损。
2005年08期 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邢珍,董振明,赵永泉,于英华,崔峰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PGI2)、内皮素(ET)浓度的影响。方法19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CEA组,9例),全身麻醉(GA组,10例)。19例胆石症行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患者,分组方法同上。GEA组在全麻诱导前乳腺组于T3~4,胆囊组于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术中用利多卡因维持硬膜外阻滞,其余步骤同GA组。于麻醉前(T1),切皮后5min(T2),手术30min(T3),术毕(T4)抽静脉血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ET浓度。结果TXA2、PGI2:乳腺、胆囊手术GEA组和GA组各时点与T1及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T:乳腺GEA组、GA组T2、T3、T4与T1比均显著性下降(P<0.05)。胆囊GEA组、GA组T2、T3、T4与T1比均显著性下降(P<0.05),GEA组于T3时点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抑制ET的释放,对TXA2、PGI2水平无明显影响。
2005年08期 608-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赵勇2005年08期 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张淑贞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脐带脱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先露与骨盆入口之间存在较多空隙的因素均可引起脐带脱垂,本组脐带脱垂者新生儿存活率58%,死产率5%,死胎率22%。结论警惕脐带脱垂的易发因素,做好产前检查,产时监测,采用恰当的措施,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但应以预防为主。
2005年08期 6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张延义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抗感染、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小剂量肌肉注射和雾化吸入,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病情好转时间及痊愈时间上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小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肉注射和雾化吸入治疗毛支,既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提高了治疗效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治疗毛支有效药物之一。
2005年08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郭玉雁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例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病毒唑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肝脾淋巴结缩小时间及咽峡炎好转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明显提高疗效。
2005年08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王飞,陈百成,高石军2005年08期 61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田厚振,张亮2005年08期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李冬梅,谷宇新2005年08期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许玉蓉2005年08期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高爱鲜,肖春风,苏明霞,赵耀辉,李建坤,韦哲2005年08期 617-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贾秀荣2005年08期 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赵二林,张亮华,弓淑英2005年08期 61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煜2005年08期 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王立新,张文霞
目的考察氨苄青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氨苄青霉素与氨茶碱合用后,C0(给药后初始血药浓度),Ke(药物消除速率)增加,T1/2(药物半衰期)减小,CL(药物清除率)降低,V(C)(药物体内分布容积)减小,mRT(药物达峰时间)增加,AUC(药物曲线下面积)变化不显著。结论氨苄青霉素合用氨茶碱时,影响茶碱的正常代谢,注意调整氨茶碱的用量。
2005年08期 6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黄海莉2005年08期 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张紫绵,杨晓芬,孙丽华2005年08期 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 章庆红2005年08期 62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王艾云,杨立顺2005年08期 62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郭庆捷2005年08期 627-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于俊华,冯继,杨大为,周益民,赵建华,李宝龙,陈兴河,吴磊2005年08期 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 张辉2005年08期 629-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姚惠娟,任紫宇2005年08期 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高洪英2005年08期 63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魏力明2005年08期 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 杨荣山2005年08期 63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黄道秋,刘佳2005年08期 634-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甘汉娜
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应用自编影响因素问答式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在CT增强扫描前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而以疾病检查结果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余为检查的过程、环境及对造影剂的使用不了解、治疗与预后、经济因素。结论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状况应受到重视,CT室护理人员必须正确认识患者的需要,并对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2005年08期 636-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李领娣,孙国成,耿藏缺2005年08期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张桂荣,李晓娜2005年08期 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 刘萍,王华,蒋明波2005年08期 638-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王燕2005年08期 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