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宏伟;孔垂泽;张哲;郭坤峰;
目的明确ZNT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免疫组化检测23例膀胱癌和9例正常膀胱组织中ZNT1的表达情况;利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中ZN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检测ZNT1在膀胱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ZNT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ZNT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非常微弱,其阳性率为22.2%,而在膀胱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ZNT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与其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ZNT1在mRNA及蛋白水平,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含量与其在正常膀胱组织的表达量相比均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膀胱癌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
2014年09期 v.36 1285-1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马小刚;杨晓光;赵峥;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Lipocalin-2、MMP-9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Lipocalin-2、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二者表达与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5),且呈正相关(r=7.217,P<0.0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治疗后Lipocalin-2、MMP-9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组Lipocalin-2、MMP-9异常高表达,这与肺癌侵袭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二者表达水平,对其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作为判断手术疗效和评估预后的可靠指标。
2014年09期 v.36 1288-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陈彪;屈鹏飞;贾志宇;李晓玲;杨威;张英怀;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g/ml的吴茱萸碱处理ACC-M细胞2、4、6、8、10 h后,应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和观察ACC-M细胞的侵袭抑制情况。结果吴茱萸碱处理组较对照组穿过上室底面膜的细胞数少,细胞数随浓度增大,时间增长基本呈递减趋势,侵袭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侵袭抑制率最高可达59.99%。结论吴茱萸碱可以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侵袭。
2014年09期 v.36 1290-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曹卫广;刘珊;王战建;
目的通过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从而研究PED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提供更敏感的临床检测指标。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共150例,分为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Ⅴ期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空腹血清PEDF,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结果健康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Ⅲ期组、Ⅳ期组、Ⅴ期组患者血清中PEDF水平依次逐渐增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EDF与FPG、HbA1C、TC、TG、LDL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0、0.56、0.462、0.397、0.411,P<0.01),与HDL呈负相关(r=-0.32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PEDF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增加,血清PEDF水平升高可能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代偿保护作用,血清PEDF水平可能成为早期诊断DN的一个敏感指标。
2014年09期 v.36 1293-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付素兰;刘景武;孙文泽;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模板提取方法用于PCR检测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利用FTA滤膜,无需增菌,直接从人工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粪便中提取DNA模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基因(nuc)为靶基因,经过PCR扩增得到279 bp的产物。通过凝胶电泳,和凝胶成像技术观察结果。结果使用FTA滤膜可有效的提取DNA模板,消除了样本中的PCR抑制因子,通过PCR方法检测人工污染的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限为102 cfu/ml,可在6 h内完成检测。结论 FTA滤膜用于PCR检测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操作简便、快速。使用FTA滤膜法制备模板DNA,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2014年09期 v.36 1295-1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智华;马海燕;陈晓莉;
目的研究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卵巢癌、6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HMGB1、VEGF的表达水平,另设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卵巢癌组HMGB1、VEGF表达水平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而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卵巢癌患者血清HMGB1、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VEGF在卵巢癌患者血清的表达水平可为疾病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014年09期 v.36 1297-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李涛;张占学;李桂馨;马利锋;田岩松;王晨宇;李彦平;
目的研究p2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切缘组织中的p27、MMP-2、MMP-9。结果结肠癌组织、肿瘤外围3 cm和正常切缘中,p27、MMP-2和MMP-9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p27、MMP-2和MMP-9表达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27的低表达和MMP-2、MMP-9的过表达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浸润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09期 v.36 1300-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王峰;尤江立;李一鹏;翁立满;杨广;吕延鹏;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3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两步法(PV法)检测乳腺癌、乳腺腺瘤及乳腺正常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及PCNA的表达情况,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OD值、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与乳腺癌及乳腺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越低、外科分期越高,survivin表达的OD值及AI越高,caspase-3表达的OD值及AI越低(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AI)呈负相关(r=-0.707,P<0.05),而与增殖指数(PI)正相关(r=0.302,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PI呈负相关(r=-0.028,P<0.05),而与AI正相关(r=0.319,P<0.05);survivin的表达与caspase-3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普遍存在细胞凋亡、增值机制的紊乱,survivin,caspase-3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14年09期 v.36 1302-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卫艳芬;王健;
目的测定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正常的孕妇(对照组)和46例子痫前期的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的患者26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20例)的胎盘组织中LIF和EGF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化学组织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进行组织学定位以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3组孕妇的胎盘组织中LIF和EGF都呈现阳性表达,在滋养细胞胞质中主要呈现阳性染色,而在细胞胞核中却无明显着色。而且按照正常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顺序其两者在胎盘组织的染色强度及范围依次减弱;其两者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依次降低。在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LIF的表达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中LIF的表达比较都有明显的降低(P<0.01),并且随着病情逐渐加重,LIF的表达也逐渐呈下降趋势。但是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痫前期组中EGF的表达和在正常对照组中EGF的表达,进行比较其明显降低(P<0.01),并且随着病情逐渐加重,EGF的表达也逐渐呈下降趋势。且按照正常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顺序其表达水平呈依次降低(P<0.01);而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在子痫前期组中LIF和EGF的表达量相关系数为+0.76,呈正相关(P<0.05)。结论 LIF和EGF二者对维持正常妊娠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LIF与E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下降,使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受到了影响,两者共同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的过程。
2014年09期 v.36 1305-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王欣;高石军;董江涛;郑晓佐;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el analgesia)用于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和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5例。联合组联合应用围术期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复合使用氟比洛芬的多模式镇痛,PCIA组术后单独应用PCIA。2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联合组术前3 d开始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1次/d,100 mg/次),手术当天不用,术后第2天开始继续服用至术后第4天并分别于术前12 h及术后12、24、36、48、60、72 h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PCIA组只连接静脉PCIA装置,芬太尼15μg/kg,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到100 ml,每次自控输注2 ml,无背景输注,锁定时间为5 min。术后4、12、24、36、48及72 h时记录静态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于术后48及72 h时记录动态时VAS评分。记录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达到90°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14d行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4 h及12 h的VAS显著低于PCIA组(P<0.05);术后48 h及72 h运动状态下,联合组患者VAS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达到90°时间缩短,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围术期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是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效果良好的多模式镇痛方法。
2014年09期 v.36 1308-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常欣;代志彬;
目的探讨新疗法治疗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治疗组采用干扰素经小阴唇黏膜下及阴茎包皮皮下注射联合CO2激光对60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每月复查1次,并隔日1次皮下注射干扰素,并口服甘草锌颗粒1袋,3次/d,连服15 d,随访6个月,判断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60例颈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两组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中,45例一次性去除疣体,15例分批治疗,完全缓解率为100%(60/60);复发6例,复发率为10%(6/60)。对照组60例患者中,3例经1次ALA-PDT治疗、20例2次治疗、10例3次治疗、15例4次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80%(48/60);复发15例,复发率25%(15/60)。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几乎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瘢痕形成。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减少复发次数。结论新疗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作为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选择之一。
2014年09期 v.36 1310-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邢瑞平;石静;吕英璞;李素华;寇立巧;于林献;
目的研究替勃龙(利维爱)在绝经后股骨颈骨折愈合中对髋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60岁以下,绝经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自愿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2组均于术后3 d给予维D钙咀嚼片,观察组给予替勃龙+维D钙咀嚼片。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观察组退出试验8例,22例完成疗程。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躯体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健康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勃龙(7-甲基炔诺酮)辅助治疗绝经后女性骨折患者,对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临床辅助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2014年09期 v.36 1313-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 颜建章;颜建峰;贾玉生;赵宇飞;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是否具有缓解曲张静脉高选择性腔内激光治疗术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并探讨乌司他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经术前查体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严重深静脉反流等情况,60名患者作为乌司他丁治疗对象采用术前30 min和术后每8小时静脉滴注10万单位乌司他丁,连用3次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手术前后不用乌司他丁;观察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第3天疼痛,肿胀,第7天术后皮下硬条索和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等情况。结果 2组每条肢体平均手术时间、静脉切开、皮下出血、皮肤坏死、皮肤烧伤、麻木肢体、涤静脉血栓肢体数、肺栓塞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3天,乌司他丁治疗组肢体肿胀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肿胀消退的早;乌司他丁治疗组肢体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乌司他丁治疗组皮下硬索条肢体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恢复日常活动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未能降低高选择性腔内激光治疗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通过乌司他丁的使用可以降低术后下肢肿胀,皮下硬条索和疼痛的发生率,并促使已经肿胀和疼痛的肢体早日康复。
2014年09期 v.36 1315-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胡瑾;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帕金森病例,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予以普拉克索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Webster评分总有效率为54.8%,显效率为26.2%;观察组的Webster评分总有效率为80.9%,显效率为53.2%;对照组的合并有抑郁症状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38.1%,治愈显效率为21.4%;观察组的合并有抑郁症状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82.9%,治愈显效率为59.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临床效果显著。
2014年09期 v.36 1318-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 陈丽华;刘俐伶;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的患者其体内激素变化及其对促排卵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PCO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C组,每组40例。A、B组治疗均给予口服达英-35、二甲双胍、改善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等治疗,治疗组A组配合减重,减重的措施为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C组单独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治疗3个月后均使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比较3组患者的体内激素水平、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治疗后3组BMI、LH、FSH、E2、T及FINS比较,以A组的改善更为明显。3组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显著高于B、C组(P<0.05或0.01)。结论药物治疗(达英-35及二甲双胍)配合减重(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36 1319-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刘巍;曹树军;胡广忠;吴红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和经股动脉路径在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时辐射量的对比。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的3 259例患者术中暴露量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和对比分析经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组患者的辐射量(剂量×面积,单位Gy·cm2)。结果经桡动脉组患者辐射量不高于经股动脉组。其中,冠脉介入时,经股动脉(n=1 894)和经桡动脉(n=994)的辐射中位数分别为76 Gy·cm2和71 Gy·cm2。冠脉造影时,经股动脉(n=258)和经桡动脉(n=113)的辐射中位数分别为45 Gy·cm2和40 Gy·cm2。结论经桡动脉路径在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时辐射量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并不增加患者术中的辐射量。
2014年09期 v.36 132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 方健强;韩伟琪;黄宁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治疗方法,为临床分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应激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346例,按年龄分为<60岁中青年组(n=133)和≥60岁老年组(n=213),并在层间随机分为3组,奥宁治疗组,奥宁联合奥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不同年龄层下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60岁以下中青年3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宁处理组和奥宁联合奥美拉唑组疗效均优于奥美拉唑组(P<0.01),但奥宁组和奥宁联合奥美拉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老年人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宁组和奥宁联合奥美拉唑组疗效均优于奥美拉唑组(P<0.01),且奥宁组和奥宁联合奥美拉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可采用奥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中青年患者可使用奥宁或奥美拉唑单独治疗,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分类治疗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2014年09期 v.36 1324-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谭渊志;熊炜;曾彪;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ACI患者(ACI组)89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2例,比较2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的差异,分析ACI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患者Hcy、CRP、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ACI中梗死面积组及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组(P<0.05或<0.01),而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面积组(P<0.05);ACI患者血浆Hcy水平与CRP、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2、0.553、0.491,P<0.05)。结论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判断梗死面积,指导ACI的诊断及治疗。
2014年09期 v.36 1326-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邓蕾;田培军;朱卫民;
目的探讨HAG方案在治疗高危骨髓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5例骨高危髓异常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HAG方案:阿糖胞苷(Ara-C)10 mg·m-2·d-1、高三尖杉酯碱(HHT)1 mg·m-2·d-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m-2·d)]和对照组(45例、HA方案),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40%),部分缓解13例(32.5%),经血液学检查有效6例(15%),无效5例(12.5%)、对照组全缓解8例(17.8%),部分缓解13例(28.9%),经血液学检查有效5例(11.1%),无效19例(42.2%);观察组出现骨髓抑制28例,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33例,两组均不同程度出现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HAG方案治疗MDS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2014年09期 v.36 1328-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郭军英;韩翠丽;周洪涛;赵立杰;
目的研究不同量表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认在知功能与精神行为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129例痴呆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分为AD组(n=65)和VD组(n=64)。监护人或家属观察患者近2周的表现,对其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精神行为(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AD组MoCA评价中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视结构技能、总分与V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MMSE评价中计算力、言语、执行能力、总分与V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行为紊乱、攻击行为和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与V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行为紊乱、攻击行为和情感障碍的评分与V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和VD的可采用MoCA和MMSE进行认知功能筛查鉴别,精神行为中行为紊乱、攻击行为和情感障碍可作为其鉴别的依据。
2014年09期 v.36 1330-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孙晓慧;蔺会兰;刘俊霞;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女性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探讨HPV58/52感染与宫内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导流杂交技术(PCR),对参与石家庄市宫颈筛查的2 234例女性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其中HR-HPV感染者812例,根据TCT结果将其分为宫颈炎症组17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病变(LISL)组31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病变(HSIL)组286例及鳞状细胞癌(SCC)组39例。其中HPV58/52感染者240例,分析HPV58/52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812例HR-HPV感染者中感染率较高的是HPV16(30.7%)、HPV52(15.6%)、58(13.9%),明显高于其他HR-HPV基因型(P<0.05);与不同宫内病变程度HPV58/52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市女性患者中感染HPV主要基因型为HPV16、52、58;除公认的HPV16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外,HPV58/52亦存在较强的致病性,为今后宫内病变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2014年09期 v.36 1332-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 刘翠兰;刘华;闫志云;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定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腹膜透析组(CAPD组)血压控制效果均优于血液透析组(HD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控制尿毒症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好。
2014年09期 v.36 1334-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王秀丽;桑琳霞;魏忠梅;崔丽雅;
目的运用Braden评估表评估神经外科患者的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探讨由其建立的压疮预警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0例新入院的,无压疮病史的神经外科重症卧床患者,随即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运用Braden评估表评估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并以颜色区分危险程度,其中红色代表高危,橙色代表中危,蓝色代表低危。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常规教育模式,试验组行预警干预措施。其中高危患者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中危患者使用海绵床垫,每2小时翻身1次,低危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随访时间均为30 d。结果高危组的总压疮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P<0.05),中危组的总压疮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试验组由于压疮预警机制的建立,其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Braden评分能够较好的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压疮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引起护士和家属的注意,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4年09期 v.36 1336-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李琴赞;司倩;刘敬;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至2013年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产妇864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9例,根据出血原因分为胎盘因素组(n=8)、宫缩乏力组(n=21)和切口裂开组(n=9)。观察术中、术后出血量和产妇转归。结果胎盘因素术中出血量与宫缩乏力、切口裂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组术中出血量与切口裂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因素再次出血经治疗后切除子宫5例,保守治疗3例。宫缩乏力再次出血经治疗后切除子宫2例,保守治疗19例。切口裂开再次出血经治疗后不完全切口裂开7例,2例临产术中裂伤,均经保守治疗。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因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量大、凶猛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处理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
2014年09期 v.36 1338-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苏岩;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其手术病理研究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3例胰腺假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并与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探讨超声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2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腹部超声结果较为相似,瘤体平均直径(9.4±2.1)cm。瘤体呈类圆形团块,具有包膜,边界清晰,且呈现低回声,瘤体二维声像下呈现实性、囊性和囊实混合性三种不同回声光团,易于区分,且与手术病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病灶边缘、包膜、囊实性比例、组织血供和肿瘤的浸润、转移等情况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2014年09期 v.36 1340-1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 徐敏;徐秀梅;翟虹;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79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动脉的内径、内-中膜厚度、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斑块检出率、动脉狭窄率等,比较2组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单纯T2DM组比较,T2DM合并高血压组股动脉内径减小、血流峰速Vmax减低(P<0.05),内-中膜厚度、动脉阻力指数、斑块检出率及动脉狭窄率均增加(P<0.05或<0.01)。结论 T2DM合并高血压加重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超声可作为检测和评价股动脉硬化损害程度的首选方法。
2014年09期 v.36 1342-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农媛;覃星悦;肖海;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梗死后致残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2014年09期 v.36 1344-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陈恒;潘柳萍;黄芳泳;卢茵;
目的探讨爱力呼吸减痛分娩法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1 000例无妊娠并发症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500例。对照组孕妇按常规的孕期检查及待产观察,试验组孕妇从孕6个月起进行胎儿抚触及产前体操的训练,孕7个月增加放松技巧及呼吸法的训练。观察2组产妇产痛、产程的时间、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产程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力呼吸减痛分娩法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有明的镇痛效果、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协助分娩的方法。
2014年09期 v.36 1346-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鲁宏伟;张松涛;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心源性休克进行分组,对2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心源性休克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史、吸烟史、B型冠脉病变、C型冠脉病变、前降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合并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比例高于非心源性休克组(P<0.05)。心源性休克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为和舒张压,均低于非心源性休克组(P<0.05);入院时心率、心肌酶、肌钙蛋白、B型尿钠肽、左心室内径均高于非心源性休克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心源性休克组(P<0.05)。经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以上因素均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时低血压、心率快,B型和C型冠脉病变,前降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合并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心肌酶、肌钙蛋白和B型尿钠肽升高,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均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
2014年09期 v.36 1348-1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 杨永刚;赵会颖;张建平;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梗死前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为对照组和缺血预适应(IP)组。2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比较2组血清VEGF、MMP-9、NSE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IP组血清VEGF、MMP-9、NSE、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MMP-9、NSE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缺血预适应可通过增加VEGF水平、降低MMP-9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其水平监测可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病情转归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2014年09期 v.36 1350-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 李星亮;杨笑一;郭宇;林江霞;张玉强;王昕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联合CT值测量对颈内动脉疑似闭塞的准确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48例MSCTA诊断为颈内动脉疑似闭塞患者CTA及同期检查DSA图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颈内动脉疑似闭塞患者分为2组:A组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组;B组为颈内动脉闭塞组。结合入选患者CTA的原始图像,避开钙化斑块及骨骼成分,分别测量两组患侧正常颈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颈内动脉的起始段、入颅底前段、岩骨段及眼动脉段等5段血管腔各段平均CT值,找出上述两组疑似闭塞颈内动脉的CT值变化规律。结果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组CT值变化规律为颈内动脉上述4段CT值在60~90 Hu,且各段CT值波动范围较大;颈内动脉闭塞组颈内动脉上述4段CT值无明显变化,在40~55 Hu。结论 MSCTA联合测定CT值变化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无创的评价疑似闭塞颈内动脉是否闭塞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合理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2014年09期 v.36 1352-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 苏如婷;韩晓骏;范晓琳;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2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给予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和HOMA-β均明显增加、HOMA-IR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强化治疗应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短期内安全降低血糖,并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9期 v.36 1354-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许国敏;刘文仲;殷红;郭艳霞;魏盈新;代娜;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不同超声图像特征对鉴别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484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甲状腺结节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甲状腺结节及颈侧方淋巴结二维声像图特征,分析各超声图像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声像图中病灶边缘、形态、内部回声、钙化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颈部淋巴结声像图在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4年09期 v.36 1356-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 王玉红;王新福;陈红梅;魏丽宁;
目的研究小剂量五氟利多对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在原服用奥氮平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每周增服15 mg五氟利多,采用分次给药的方式,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加用小剂量五氟利多后,第4周PANSS量表阳性因子分,一般病理分和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至第8周,阴性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五氟利多增加了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2014年09期 v.36 1358-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尚建国;
目的通过对腹部闭合性外伤肠及肠系膜损伤的术前CT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与临床手术进行对比,探讨CT检查在腹部外伤肠及肠系膜损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优势,从而提高CT影像在肠及肠系膜损伤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综合分析2000年至2012的67例腹部外伤肠及肠系膜损伤的患者的术前CT检查技术及CT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进行对照。结果肠及肠系膜损伤的直接征像有:肠壁的连续性中断;肠壁的水肿、血肿、增厚;肠系膜的渗出、血肿、分布不均;血管造影剂漏出血管外;口服造影剂漏出肠管外。间接征像有:腹腔内游离积气;肠管损伤部位周围积液、腹腔、后腹膜腔、盆腔内积液积血。结论 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检查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肠及肠系膜损伤中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查速度和临床符合率都很高。需细致检查,认真阅片,从中发现阳性征象,为临床早期抢救赢得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4年09期 v.36 1360-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韦建英;李春雨;李茵;
目的探讨小儿腹外疝外科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小儿腹外疝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的150例腹外疝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式组65例(A组),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术式组85例(B组),对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外疝行皮横纹下横行小切口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36 1362-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蒋艳敏;郭春阳;孙磊;杨昆;董莉;高树会;洪欣;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抗菌素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AECOPD患者90例,随机分成PCT组、CRP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PCT组根据PCT水平指导抗菌素的应用,CRP组根据CRP水平指导抗菌素的应用,常规治疗组由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等应用抗菌素。分别观察3组患者抗菌素使用天数、抗菌素费用、总住院费用、临床有效例数、真菌感染例数及死亡例数等。结果 PCT组与CRP组患者抗菌素应用天数、抗菌素费用、总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CT组患者抗菌素应用天数、抗菌素费用、总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CRP组(P<0.05);PCT组真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CRP在指导AECOPD抗菌素治疗中,均能够减少抗菌素的使用,而两者之间比较,PCT优于CRP。
2014年09期 v.36 1365-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 高瑞利;左平祥;邸卫英;张国华;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DSA检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33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有血管斑块、狭窄或闭塞27例,检出率81.82%,病变血管共58支,其中ICA18支,MCA18支,VA 15支。1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检出有血管斑块、狭窄或闭塞14例,检出率77.78%,病变血管共25支,其中ICA 3支,MCA 9支,VA 4支。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血管病变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DSA能够提供准确、全面的血管信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
2014年09期 v.36 1367-1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 李铁民;梁淑新;王淑仙;丑广程;朱珊珊;杨超;
目的探讨提高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措施。方法按照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对1986例血气分析中检测失败或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者共141例进行总结分析,明确影响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检测准确性的各因素构成。结果影响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检测准确性的分析前因素占74.5%、分析中因素占20.6%、分析后因素占2.8%,原因不明占2.1%。结论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测得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和临床检验人员的密切协作。
2014年09期 v.36 1368-1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 刘本刚;李万刚;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采用依立替康100~160 mg/m2,分第1天、第8天2次给药,第1天采用Seldi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后插管灌注化疗药物,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100 mg/m2第1天支气管动脉灌注,第2、3天静脉滴注。21 d为1周期。观察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期。结果 43例患者CR+PR 29例(67.4%),SD 7例(16.3%),PD7例(16.3%)。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1年生存率46.5%,2年生存率23.3%。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立替康联合顺铂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是一种治疗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案。
2014年09期 v.36 1370-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战思恩;李文静;翟燕红;肖征;顾兴;庄太凤;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方法(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检测尿液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检测865例新鲜尿液标本中的RBC和W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测定尿液RBC的阳性率分别为:15.8%、19.2%和12.1%;测定尿液WBC的阳性率分别为:26.0%、22.8%和18.7%。以尿沉渣镜检为金标准,得到干化学分析仪测定RBC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2.6%和77.1%;尿沉渣分析仪测定RBC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0.7%和90.5%;干化学分析仪测定WBC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9.5%和93.2%;尿沉渣分析仪测定WBC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4.7%和98.8%。结论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能快速测定尿液RBC和WBC,但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两者应与尿沉渣镜检联合应用,提高临床尿液检测准确度。
2014年09期 v.36 1373-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李来有;宿桂霞;康琳;韩明辉;周烨;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中应用及效果。方法主要通过应用RCA对75例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确认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整改措施。比较2011年及2012年实施RCA方法前后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实施RCA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RCA是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和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工具。
2014年09期 v.36 1414-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 朱德慧;
目的探讨全程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20例,采用常规护理加康复护理;对照组80例,常规护理同时自我锻炼。住院结束后对2组患者根据五级20项ADL评定方法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评分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组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降低伤残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4年09期 v.36 1416-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 段洁明;
目的研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治疗存在抵触心理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100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患者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量表调查分析其拒绝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结果主要有7方面原因:对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占85%,恐惧焦虑心理占83%,担心"成瘾"占70%,低血糖反应占40%,担心费用占30%,影响自尊占23%,相信偏方占19%,通过护理干预患者治疗依从性达到93%。结论针对心理原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014年09期 v.36 1418-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 李进景;刘宏雨;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特点给予综合护理。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2组之间NCV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特点。结果 2组3个月时神经电图的潜伏期、波幅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V检查可判断面神经损害程度,根据NCV结果护理人员及时制定整体护理干预计划,有利于患者康复。
2014年09期 v.36 1420-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 李会;穆喜术;李喜泼;邢改书;墨伟静;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合并帕罗西汀治疗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均治疗8周。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Y-BOCS量表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的第8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可提高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
2014年09期 v.36 142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董春花;田利永;郭永辉;陈晓倩;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牙拔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00例下颌阻生牙拔出术的分析,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的体会。结果 300例拔牙时间12~58 min,平均36 min,无临可损伤、术后大出血及神经损伤,有1例干症发生。结论护士在患者拔牙前,应做好其心理护理;拔牙中与术者和患者默契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做到正确宣教。对阻生牙顺利拔除,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2014年09期 v.36 1424-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 张尚华;周志玲;刘玮;刘佳;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对外伤后化脓性骨髓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及护理。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外伤后化脓性骨髓炎的患者64例,按住院接受治疗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2例。Ⅰ组为常规治疗及护理配合中药外敷;Ⅱ组为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2组患者创口愈合、化脓情况及总体康复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控制效果及创口愈合时间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Ⅰ组疗效优于Ⅱ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对外伤后化脓性骨髓炎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外伤后化脓性骨髓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2014年09期 v.36 1426-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 邵艳梅;
<正>前置胎盘是由于胎盘附着部位异常,造成产后大出血进而危及母婴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属于高危妊娠[1]。本文总结了经我院剖宫产术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92例,围手术期配合积极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积极护理
2014年09期 v.36 1428-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 陈枫;陈艳梅;赵莉君;
<正>糖尿病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糖耐量减低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和护理,而常规护理通常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实施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锻炼等个体化、综合化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改善临床治愈效果,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1,2]。本研究通过对
2014年09期 v.36 1429-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 耿丽莹;
<正>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重残[1]。脑出血昏迷患者由于神志不清,早期胃肠道营养十分必要,早期足够的营养支持对抑制机体能量储备的丧失、减轻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2]。对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住院的实施立体定向的小量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报告如下。
2014年09期 v.36 1430-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朱瑞芬;刘学英;宋敬珍;陈景景;
<正>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和体形特征方面的原因,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围手术期体温低于36℃称低体温,体温在34~36℃时为轻度低温,低于34℃为中度低温,其发生率为60%~80%[1]。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发育尚未
2014年09期 v.36 1432-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杨亚萍;张健;
<正>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切开取石术已成为外科医师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案[1]。其中,围手术期护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环节,这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我科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通过腹腔镜手术切开取石并配合完善的护理措施,报道告如下。
2014年09期 v.36 1433-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杨九菊;康艳凤;秦连菊;
<正>在不同程度上伴有疼痛肿胀及骨折部位的功能障碍是骨折患者的共同特征[1]。在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措施中,复位、固定与功能锻炼是密切关联的三个环节。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使骨折患者尽快恢复患肢的肌肉、韧带、关节囊、肌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肌腱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2]。临床护
2014年09期 v.36 1434-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 李菁华;
<正>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其分支所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但临床上以肺血栓栓塞最常见,PE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1],PE是导致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2]。通
2014年09期 v.36 1436-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