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剑虹;张飞;张晓丽;张凡;刘博;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PTEN蛋白在结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芯片技术,检测25例结肠正常组织、92例大肠黏液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PTEN蛋白在结肠黏液腺癌的表达率为31.52%(29/92),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肠黏液腺癌的表达率为61.95%(57/92),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CXCR4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PTEN蛋白的过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相关,且它们在其浸润转移中具有相关性,常态化检测有利与结肠黏液腺癌的治疗。
2014年21期 v.36 3205-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张润华;王贤和;陈萍;邓守恒;蔡晓军;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体外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食管癌CaEs-17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5-Fu组(培养液中5-Fu终浓度为6μmol/L),EGCG组(培养液中EGCG终浓度为20 mg/L)、联合组(培养液中EGCG终浓度为20 mg/L,5-Fu浓度为6μmol/L),4组作用24 h,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存活率,金氏公式评价二药的协同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突变型P53(mt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CG、5-Fu均可抑制CaEs-1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存活率和侵袭力;EGCG、5-Fu均可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能下调mtP53蛋白表达水平(P<0.05),二药联用上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 EGCG能够增强5-Fu对食管癌CaEs-17细胞的化疗敏感性,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下调mtP53蛋白实现的。
2014年21期 v.36 3208-3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康军朋;李志红;郭宏英;李菲;殷俏;马朝朋;程晓东;
目的探讨IGF-1、IGFBP-3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IGF-1、IGFBP-3在78例结肠癌和78例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1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7.7%显著高于对照组25.6%(P<0.01),IGFBP-3在CRC中的阳性率73.1%显著低于对照组89.7%(P=0.007);IGF-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有关(P<0.05);IGFBP-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因素均无关(P>0.05)。IGF-1与IGFBP-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2)。结论 IGF-1和IGFBP-3在结肠癌中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与其多项预后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IGF-1、IGFBP-3可能成为结肠癌预后评估新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2014年21期 v.36 3211-3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杨学丽;路三军;魏娉;安欣;尹峰;孙健;
目的探讨DKK-1(Dickkopf-1)和β-catenin在近端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近端胃腺癌组织中DKK-1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并结合近端胃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61例近端胃腺癌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4.4%(21/61)和68.9%(42/61)。DKK-1的表达在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的表达在肿瘤的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端胃腺癌中DKK-1和β-catenin的表达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 DKK-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近端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可提示预后及转移,它与β-catenin可能存在调节及负反馈调节。
2014年21期 v.36 3214-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郝秀菊;刘志辉;栾文姬;王锋;苏丽娜;陈俊峰;
目的基于酶促反应法,利用HPLC测定腐胺含量,评价待筛选药物对PC-3M细胞中L-鸟氨酸脱羧酶(L-ODC)活性的影响,建立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的筛选模型。方法将与药物反应后的细胞处理样本,以TSKge lODS-80TM凝胶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在甲醇-水(8∶2)保持3 min,从4 min到14 min,甲醇比率由80%梯度增至100%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激发波长为340 nm,发射波长为515 nm,柱温为50℃,进样量10μl。按内标法定量。结果 ODC特异性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对ODC活性的抑制率为(59.3±5.4)%,雷帕霉素对ODC活性的抑制率为(29.8±6.4)%,姜黄素对ODC活性的抑制率为(26.1±6.6)%。结论本模型通过测定药物对ODC细胞内鸟氨酸脱羧酶的作用,利用HPLC分离法测定在药物抑制影响下的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这一模型有望成为筛选ODC抑制剂的快速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014年21期 v.36 3217-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黄敏;张红梅;段微;尹虹祥;许康;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调控因子内源性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照组、单纯脑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每组60例,共240例。血清hs-CRP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NF-κB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将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外周血NF-κB活性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hs-CRP、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14.33±5.65)mg/L,(25.45±6.98)ng/L,(103.35±21.58)ng/L,(35.69±6.72)ng/L,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外周血NF-κB活性为(133.68±23.02)pg/ml,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非别为(30.51±4.14)mPa·s,(6.99±1.05)mPa·s,(2.12±0.27)mPa·s,(6.75±0.84)g/L,(9.91±1.56)和(87.14±15.72)%,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NF-κB活性与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显著正相关(r=0.637、0.529、0.502、0.644、0.517、0.681,P均<0.01)。结论在长期高血糖作用下,炎性因子(hs-CRP、IL-6、IL-8和TNF-α)水平升高,炎性因子可以激活NF-κB,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使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血流缓慢,易于形成血栓,引起和加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NF-κB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新型的药物靶点。
2014年21期 v.36 3220-3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袁洁;安淑华;史玲艾;张彦霞;
目的探讨肺通气功能测定、皮肤点刺试验与嗜酸性粒细胞在儿童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皮肤点刺试验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岁以上门诊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为哮喘发作组(A组)33例、哮喘缓解组(B组)2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组(C组)2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D组)。4组均行:肺功能检测,测定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等6项指标;外周血EOS绝对值;皮肤点刺试验(除外A组)。结果 A、B、C3组各项肺功能指标(B、C组除外FEV1)均低于D组(P<0.05或<0.01),且A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低于B和C组(P<0.01),但B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儿EOS绝对值均明显高于D组且A组高于C组(P<0.05或<0.01),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 3组儿童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B组70.37%(19/27),C组55%(11/20),D组0,总阳性率63.83%;B、C组点刺阳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点刺试验阳性与EOS绝对值存在相关性(P<0.05),且二者呈正相关(r=0.22)。结论肺功能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外周血EOS计数和皮肤点刺试验在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具有同样重要价值。
2014年21期 v.36 3223-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赵春清;刘志;闫威;张涛;张彬;李威;刘松;娄红;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MVD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VEGF、MVD、Ki-67表达在不同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之间MVD表达存在差异(P<0.05),而三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大小无关(P>0.05),VEGF、Ki-67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VEGF、MVD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 VEGF、MVD、Ki-67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相关,VEGF、MVD与预后相关,可作为检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2014年21期 v.36 3226-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吴大勇;张文艳;陈江红;边艳珠;胡玉敬;
目的研究肺灌注SPECT/CT显像对术后可疑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的术后可疑肺栓塞患者105例,根据《2008版欧洲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的Wells评分,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分为高度危险组49例、中度危险组35例及低度危险组21例。栓塞肺段判断标准:沿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楔形或片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CT图像上相应部位无其他导致肺段血流灌注减低的病变。计算3组诊断肺栓塞的阳性率。结果高度危险组35例诊断为肺栓塞,阳性率71.4%(35/49);中度危险组12例诊断为肺栓塞,阳性率34.4%(12/35);低度危险组3例诊断为肺栓塞,阳性率14.3%(3/21)。3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高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195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153个;中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55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41个;低度危险组发现稀疏或缺损肺段或亚肺段25个,其中诊断为栓塞肺段13个。结论术后患者Wells评分为高度危险或中度危险时,推荐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以指导临床尽早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当Wells评分为低度危险时,可暂不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
2014年21期 v.36 3229-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孙亚楠;贾晓鹏;史建萍;蔡玉茹;
目的测定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清及脐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水平,探讨其在GDM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于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就诊的部分孕妇,其中诊断为GDM患者40例,正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MMP-2、9和其抑制物TIMP-1的水平,对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母血清中:GDM组中MMP-2、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DM组外周血中MMP-9/TIMP-1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的MMP-9与TIMP-1在GDM组及正常组均呈负相关(r=-0.409,P<0.05;r=-0.316,P<0.05)。脐血中:MMP-9、MMP-2、TIMP-1和MMP-9/TIMP-1在GDM组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MMP-9和TIMP-1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GDM的指标,对临床综合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4年21期 v.36 3232-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谢琪;王强;高淑清;刘方芳;
目的调查胸外科与普外科择期手术的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及营养风险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随机收集胸外科与普外科恶性肿瘤择期手术的部分住院患者,符合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 kg/m2(或白蛋白<30 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调查110例,其中99例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良(不足)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5.1%和45.5%,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高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增高;随着BMI的增高,罹患营养风险的几率下降。结论 NRS-2002方法简单、快捷、方便,能够发现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随BMI的增高而下降还需大量资料得以验证。
2014年21期 v.36 3234-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杨荣刚;许同宪;孙云安;刘川;康朝辉;
目的探讨改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经支气管动脉微泵泵入)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经支气管动脉微泵泵入化疗药,泵入时间2 h;对照组给予经支气管动脉推注化疗药,时间30 min;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比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CD+8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D+8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患者CD+3、CD+4、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CD+8细胞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临床应用安全。
2014年21期 v.36 3236-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 韩明;韩志强;
目的探讨大出血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时应用白细胞滤器联合乌司他丁对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白细胞滤器组(LDF组)、C组为乌司他丁组(UTI组)、D组为乌司他丁+白细胞滤器组(LDF+UTI组)。术中均使用自体血回输机,回输时B、D组均使用白细胞滤器,C、D组术中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其他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4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别于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1 h(T3)、6 h(T4)、12 h(T5)、24 h(T6)、72 h(T7),抽取动脉血5 ml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M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浓度水平。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治疗组B、C、D组各时间点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浓度随着时间进行性降低,B、C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其他3组比较各时间段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呈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白细胞滤器及乌司他丁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释放作用,两者合用效果更显著,能有效的减轻SIRS,阻断MODS的发生,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有助于患者平稳的度过围术期。
2014年21期 v.36 3238-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谭克文;徐海燕;宋仁;代高举;刘锫;彭燕;周天贤;王开琼;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初治失败患者血浆网膜素-1(Omentin-1)水平的变化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对血浆Omenti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14C呼气实验收集PU合并H.pylori感染初治失败病例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Omentin-1水平,分析血浆Omentin-1水平与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关系。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病例组血浆Omentin-1水平的变化并评价H.pylori根除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病例组血浆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浆Omentin-1与NO和IL-2呈明显正相关,与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呈负相关(P<0.05或<0.01)。血浆NO、IL-2和TNF-α是影响病例组血浆Omentin-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病例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H.pylori根除率为89.5%,愈合率为64%,有效率为94%。此外,治疗后TNF-α和内皮素-1(ET-1)均显著降低,而NO和IL-2显著增高,空腹血浆Omentin-1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H.pylori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增强免疫功能和内源性NO保护作用,同时升高其血浆Omentin-1水平。
2014年21期 v.36 3241-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 梁建英;寇立巧;苏白玉;陈欣华;李淑霞;李燕;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确诊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市以岭药业生产)3次/d,每次4粒,口服,疗程12周。每4周结束时复查1次心脏超声采集记录LVEF以及患者运动耐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个4周末LVEF无明显变化,运动耐量增加不明显。治疗第2个4周末LVEF有所增加,运动耐量有所增加。第3个4周末LVEF明显增加(P<0.05),运动耐量增加(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能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LVEF。
2014年21期 v.36 3245-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徐凤云;李国新;单冰竹;牛增广;
目的探讨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取50例给予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中均应通过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此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共监测172根椎弓根螺钉,分析讨论监测阳性结果以及阴性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 161个螺丝(34.8%)在打开的锥在监测肌肉的过程中,相应的提取肌电活动,至少1个有意义的。最初的刺激电流为15 mA,相应的监测肌的肌电活动较明显,刺激电流1 mA/次。刺激电流小于10 mA共3枚奖牌的肌电活动。将攻丝后重新调整评分,大于15 mA 2例未诱发肌电图反应,肌电图诱发12 mA 1例。无其他异常肌电图反应,在没有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术后CT显示这3个椎弓根内侧皮质骨骨折1侧皮质骨。灵敏度75%,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41%,正确率99.42%。结论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到脊椎手术中,能帮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提醒术者进行必要的校正,是手术中是一种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2014年21期 v.36 3247-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 白峰;杨剑飞;张小雷;刘琼;苏月巧;
目的探讨注射用利福平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术后应用较常规口服制剂的疗效优劣。方法随机筛选采用局麻单孔胸腔镜的手术方法处理胸膜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给予利福平注射液0.45 g静脉给药,1次/d,对照组则常规采用口服利福平胶囊0.45 g口服1次/d,其他处理相同。观察2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住院治疗时间,胸膜厚度,以及3个月后胸腔有无形成包裹性胸膜增厚,用药后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在各个观察结果中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临床上可以采用利福平注射液代替口服利福平治疗,能够更高效,更安全并且有更少的不良反应。
2014年21期 v.36 3249-3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 阎晓飞;党宏涛;宋美涛;王雅慧;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及甲钴胺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2组均口服阿昔洛韦0.2 g/次,1次/4 h,肌内注射甲钴胺0.5 mg,1次/d,1周3次;治疗组加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波长810 nm,激光功率为400 MW,每个部位照射1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后遗神经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及甲钴胺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21期 v.36 3251-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齐天杰;阎锡新;李帅;李海涛;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T细胞水平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及诊治规范,选取住院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02例,其中经筛选入选合格呼吸机相关肺炎组患者66例,检测患者撤机前外周血液T细胞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VAP患者撤机48 h和1周时撤机失败组与成功组比较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水平均下降明显(t=2.537,P<0.05;t=2.323,P<0.05),说明撤机失败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在撤机时是明显偏低的。结论血液T淋巴细胞水平测定可以为VAP患者撤机时机的掌握提供重要参考。
2014年21期 v.36 3254-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 朱兴;
目的比较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与Rutkow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行Rutkow修补术,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但2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Rutkow修补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2014年21期 v.36 3256-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张隆;田苡任;田志;陈佳;郑旺;李西成;时莉芳;
目的对比观察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椎间孔镜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均存在腰痛伴下肢疼痛不适。随机分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组(Ⅰ组)25例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组(Ⅱ组)25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2~57岁,平均37.4岁。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Ⅰ组(84.36±6.94)min,Ⅱ组(98.92±19.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1.14±3.31)个月,术后患者腰疼末次随访VAS评分:Ⅰ组(2.50±0.54),Ⅱ组(2.01±0.578);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下肢疼痛VAS评分,组内比较:术后和末次随访腰疼及下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末次随访腰部疼痛VAS评分Ⅱ组优于Ⅰ组(P<0.05);末次随访下肢疼痛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Ⅰ组:优1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88%。Ⅱ组:优13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至随访结束2组患者均无1例出现复发。结论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近期疗效良好。
2014年21期 v.36 3258-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王艳明;郭宏伟;
目的观察瑞舒法他汀钙片对阿尔茨海默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认知功能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阿尔茨海默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1∶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予以均予以常规指导,口服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瑞舒法他汀钙片10 mg,1/d,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质代谢指标、MoCA评分及外周血AGEs水平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TC、LDH-C、AGES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MoCA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法他汀钙片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脂质代谢,减少AGEs的生成,提高其认知功能。
2014年21期 v.36 3261-3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 罗新书;白建英;边庆虎;娄智超;高金贵;刘淑玲;励秀武;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始时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用于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妇科择期全身麻醉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n=100),罗哌卡因表面麻醉组(A组)和对照组(B组)。建立气腹后,A组在腹腔镜直视下于腹腔内将0.075%罗哌卡因0.9%氯化钠溶液100 ml喷洒在两侧横膈膜下区域。记录术后2、4、8、12、24、48 h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患者呼吸、血压、脉搏、恶心呕吐(PONV)、额外镇痛需求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肩部疼痛阳性率为27.0%,B组患者肩部疼痛阳性率为43.7%,经术后2、4、8、12、24 h肩部疼痛VAS评分结果显示,A组患者疼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有镇痛需求3例,B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始时行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安全降低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减轻其疼痛程度。
2014年21期 v.36 3263-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 李方江;张文婷;王晓元;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丙二醛(manlondialdehyde,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side dismutase,SOD)酶蛋白活力浓度的影响。方法 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n=8),采用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30 min即刻给予3轮复灌30 s/缺血30 s作为后适应,再灌注120 min。检测3组MDA浓度、SOD酶蛋白活力浓度。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外周血MDA浓度明显升高(P<0.01),SOD酶蛋白活力浓度明显降低(P<0.01);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MDA浓度明显降低(P<0.01),SOD酶蛋白活力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兔外周血MDA浓度升高,SOD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缺血后适应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外周血MDA浓度,提高SOD酶蛋白活力浓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2014年21期 v.36 3265-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 侯永革;王菁;刘萍;王俊刚;秦世杰;刘春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T-1和NO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且血脂正常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疗程1个月。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ET-1和NO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l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他汀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他汀组血清ET-1水平明显下降,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血脂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并不依赖于其降脂作用。
2014年21期 v.36 3267-3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 李楠;
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吗啡用于晚期肿瘤疼痛患者持续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4例晚期肿瘤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地佐辛组)及对照组(吗啡组),试验组:地佐辛5 mg·ml-1·支-1×2支,肌内注射,每6小时1次,连续用药1周。对照组:硫酸吗啡10 mg·ml-1·支-1,肌内注射,每6小时1次,连续用药1周。根据WHO疼痛强度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差别、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给药前疼痛强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疼疼痛强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镇痛显效率为83.9%,对照组镇痛显效率为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中重度疼痛的持续镇痛,与吗啡比较,具有持续镇痛效果好、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2014年21期 v.36 3270-3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 马玉海;安中华;
目的探讨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对胆囊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凝的影响。方法 1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入院时间奇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卧床休息、补液、解痉止痛等基础上采用静脉联合应用头孢美唑和加替沙星,头孢美唑1~2 g/d,2次/d。加替沙星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十五味赛尔斗丸,3次/d,3丸/次,嚼碎或捣碎吞服,服药期间禁食蛋类和油腻食物,禁重体力劳动。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胆囊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凝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Vmax、Vmin、R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Vmax、Vm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max、Vm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max、Vm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RI水平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T、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T、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T、A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五味赛尔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凝指标的恢复,具有促进肝胆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4年21期 v.36 3272-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王磊;王亚丽;成志勇;王丽荣;王凤云;李密;
目的探讨血清铁、铜、锌、铅等微量元素含量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的关系,并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0例健康正常人的血清铁、铜、锌、铅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初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铁、铅、铜含量及铜/锌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铜/锌比值与网织红细胞及CD4+/CD8+负相关(均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铁、铜、锌、铅及铜/锌比值均不同程度恢复。治疗有效组上述微量元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及转归。
2014年21期 v.36 3275-3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 王月珠;赵海军;李洪燕;李卓欢;李静亚;王亚辉;
目的通过间苯三酚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观察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间苯三酚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2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15 d;对照组给予酚妥拉明2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15 d;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BNP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BNP和D-二聚体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BNP和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可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指标,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
2014年21期 v.36 3277-3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刘敬;高文金;郭上玮;王磊;司倩;王淑清;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妇科合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 15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妇科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基础量及餐前大剂量。比较2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和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水平,术前控制血糖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术前血糖达标所用的胰岛素总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及延迟愈合率。结果 2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和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控制血糖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术前血糖达标所用的胰岛素总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及延迟愈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控制血糖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术前血糖达标所用的胰岛素总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及延迟愈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法更适合妇科患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使用。
2014年21期 v.36 3279-3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刘卫敬;马晓静;白朝辉;李艳;崔素雅;朱建军;宋铁鹰;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预先给药对冠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冠脉搭桥术后行二次开胸手术的全麻患者13例,其中应用右美托咪啶7例(D组)和未应用右美托咪啶6例(C组)。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右美托咪啶泵注结束(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HR、MBP、SpO2值,测定各时点的血浆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2时间点的HR降低,T3、T4时间点的HR、BM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比较,C组HR、BMP在T2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HR、BMP在T1~T4时间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间点比较,C组HR、BMP在T3、T4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在T3、T4时间点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较低(P<0.05)。与T0比较,C组患者在T3、T4时间点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升高(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右美托咪啶预先给药可减少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心血管反应少,可安全用于冠脉搭桥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中。
2014年21期 v.36 3282-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 许爱华;张利;刘红梅;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硝唑联合活性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妊娠合并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用小剂量甲硝唑与乳酸杆菌制剂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全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硝唑和乳酸杆菌制剂联合,用于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效果显著,且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并能预防疾病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4年21期 v.36 3284-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 杨庆民;郭雄飞;张如录;
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术后的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关系。方法选择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172例,随机分成A、B、C和D组4组,每组43例,分别于手术后12、24、36和48 h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其中A组、B组和C组为试验组,D组为对照组。比较4组术后的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的时间及腹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相比,A组、B组和C组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缩短,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但是A组和B组腹胀腹痛的发生率升高(P<0.05),而C组未见明显升高(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12 h可以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但是考虑到严重的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应行36 h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开始时间,加快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2014年21期 v.36 3286-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 安中华;田永丰;
目的探讨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对急性胆囊炎临床症状缓解持续时间、炎性细胞和总胆汁酸的影响。方法 1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入院时间奇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卧床休息、补液、解痉止痛等基础上采用静脉联合应用头孢美唑和加替沙星进行治疗。头孢美唑1~2 g/d,2次/d。加替沙星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十五味赛尔斗丸,3次/d,3丸/次,嚼碎或捣碎吞服,服药期间禁食蛋类和油腻食物,禁重体力劳动。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的缓解持续时间。观察2组临床症状缓解持续时间、炎性细胞和总胆汁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经治疗后,治疗组腹痛、体温、恶心呕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胆汁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胆汁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可以促进肝胆功能恢复,刺激胆汁、胆汁酸的大量分泌,从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的浓度,还具有的止痛消炎、清热解毒、广谱抑菌的作用。
2014年21期 v.36 3288-3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 马蕊香;王娜;付洪义;
目的观察孟鲁斯特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ECOPD患者50例,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孟鲁斯特钠10 mg,1次/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斯特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明显改善肺功能、血气分析,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2014年21期 v.36 3290-3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 田云霞;王尚臣;孟庆春;何林;马爱芬;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进行MRI检查,对MRI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精神检查,抑郁症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评定。结果 136例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59例占43.38%;其中轻度抑郁症状33例占24.26%,病程(9.0±6.2)个月;中度抑郁症状15例占11.03%,病程(2.0±3.2)个月;重度抑郁症状11例占8.09%,病程(16.0±4.3)个月;在多因素水平筛选PSD危险部位,其中额叶、颞叶、胼胝体病灶回归系数(B)分别为1.364、1.417、2.231;优势比(OR)值分别为2.212、3.451、1.985(OR>1,P<0.05)。结论额叶、颞叶、胼胝体部位与脑卒中抑郁症的发生显著相关,是PSD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变部位与抑郁程度和病程相关。
2014年21期 v.36 3292-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 熊剑飞;朱长清;张柯基;吕利雄;
目的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植入,观察其能否减缓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方法 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百草枯组、BMSCs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将体外分离和培养的BMSCs通过尾静脉注入3组大鼠体内,观察2周内3组大鼠的生存状况、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和3组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与百草枯组相比,BMSCs治疗组可明显延长大鼠的生存期,降低血浆中TNF-α、IL-1β的含量(P<0.01),升高GSH-PX的水平(P<0.01),减少血浆中MDA的水平(P<0.01),降低肺组织α-SMA表达水平(P<0.05)。结论 BMSCs可减缓急性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损伤。
2014年21期 v.36 3295-3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 郭延霞;陈燕;张阔;
目的检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浆铜、锌、钙、镁、铁的含量和血清及羊水中MMP-9含量变化,探讨微量元素、MMP-9和孕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孕足月患者作对照,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其血浆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用ELSIA法检测其血清及羊水中MMP-9的含量。结果 60例患者中缺钙43例占71.67%;缺铁25例占41.67%;既缺钙又缺铁14例占23.33%。足月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浆锌、镁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浆铜、钙、铁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清及羊水中MMP-9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清MMP-9、羊水MMP-9之间有相关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无论是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还是正常孕妇均显示明显缺钙和缺铁,所以孕妇要注意补充钙和铁等微量元素;母体锌、镁、MMP-9含量升高与足月胎膜早破有关。
2014年21期 v.36 3298-3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 刘丽燕;刘丽丽;赵正云;廖李玲;梁进;何焕群;王琼;
目的探讨保留或切除输卵管对微创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生育潜能影响,以探寻提高术后妊娠率的方法。方法行微创治疗的1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其中腹腔镜下行输卵管保守术120例(试验组),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切除术3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后的生殖激素水平、卵巢体积及生育结局,比较2组患者生育潜能的不同。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卵巢体积及窦卵泡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20例,宫内妊娠25例(20.83%),重复异位妊娠37例(30.83%);对照组30例,宫内妊娠14例(46.67%),重复异位妊娠8例(26.67%)。2组宫内妊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P<0.01)。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比切除输卵管术后宫内妊娠率明显增高,输卵管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卵巢储备功能,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宜选择保守性手术进行治疗。
2014年21期 v.36 3300-3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张会明;赵云刚;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于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接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术后的皮质醇、空腹血糖、IL-6及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皮质醇、空腹血糖、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避免应激损伤,值得推广。
2014年21期 v.36 3302-3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邢秀红;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TVCDS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采用诊断试验ROC法来分析TVCDS对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浸润程度与子宫内膜厚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TVCDS筛查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89.4%,准确度为87.5%;TVCDS与病理分期诊断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一致率为72.2%。结论 TVCDS可较准确地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并且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4年21期 v.36 3304-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靳丽;
目的观察并分析非脱垂子宫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诊治的非脱垂子宫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研究组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雌激素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E2、LH与FSH水平、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4年21期 v.36 3306-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王军;
目的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53例(63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7例(32眼)应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对照组26例(31眼)应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临床疗效、视力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为(1.15±0.07),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14.2±112.4)μm,对照组视力为(0.86±0.06),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26.4±108.6)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且安全性较高。
2014年21期 v.36 3308-3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