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鹏;徐洪燕;孙勇;
目的探讨Sox2和ABCC5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36例,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ox2和ABCC5在乳腺癌组织(乳腺癌组)及癌旁组织(癌旁组)的表达水平,并探讨Sox2、ABCC5表达与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Sox2 mRNA、ABCC5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P<0.05);乳腺癌组Sox2、ABCC5阳性率高于癌旁组(P<0.05);乳腺癌组Sox2、ABCC5蛋白表达评分高于癌旁组(P<0.05);乳腺癌组Sox2、ABCC5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P<0.05);Sox2、ABCC5蛋白表达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P>0.05);与肿瘤最大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复发相关性明显,且肿瘤最大径≥5 cm、病理学分期越高、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Sox2、ABCC5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Sox2、ABCC5蛋白表达与化疗敏感性相关性明显,且化疗敏感性越低,Sox2、ABCC5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Sox2、ABCC5阴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Sox2、ABCC5阳性组(P<0.05)。结论 Sox2、ABCC5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Sox2、ABCC5与化疗敏感性负相关;Sox2、ABCC5阴性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2020年05期 v.42 645-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陈曼丽;唐龙妹;齐莉莉;郝咏梅;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与未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两类人群胰岛素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探讨胰岛素类似物的免疫原性及胰岛素抗体(IAA)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83例正在使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T2DM患者为治疗组,472例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为非治疗组,比较2组胰岛素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将治疗组分为胰岛素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2组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体重指数(BMI)、使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时间、胰岛素类似物使用剂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因素的差异。明确形成胰岛素抗体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胰岛素抗体阳性率高于非治疗组(P=0.000)。治疗组中胰岛素抗体阳性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使用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SBP、DBP、HbA1c达标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胰岛素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分别为病程、胰岛素类似物使用剂量、HbA1c、舒张压。其中,胰岛素抗体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程、胰岛素类似物使用剂量存在多组赋值,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病程6年以上及胰岛素类似物使用>40 U/d的患者胰岛素抗体阳性的风险增高。结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免疫原性。病程越长、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剂量越大、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胰岛素抗体阳性的风险越高。舒张压是胰岛素抗体的保护因素。在接受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病程超过6年、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剂量超过40 U/d、HbA1c控制不达标、舒张压偏低应时应及时检测IAA。
2020年05期 v.42 650-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王大刚;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1,PAI-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的影响。方法 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比富马酸索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酶同工酶(CK-MB)、乳酸肌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并比较2组血清中PAI-1和Lp-PLA2水平,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DL-C、TG、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酶指标(CK、CK-MB、LDH及HBDH)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I-1和Lp-PLA2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PAI-1和Lp-PLA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调脂作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并能显著下调血清中Lp-PLA2、 PAI-1含量,缓解炎症,减少血栓形成的机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2020年05期 v.42 655-658+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夏静;于宏梅;徐懿;陈弢;赵德强;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炎症、氧化应激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美托洛尔片的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炎症、氧化应激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LVEDD和LVESD降低;血清中IL-6、CRP、TNF-α含量降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和NF-κB的表达量降低;血清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血清中ET-1含量降低,NO含量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升高。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可以抑制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应。
2020年05期 v.42 659-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侯宇峰;蒲亚岚;张凤娟;蒋绍军;
目的探讨干扰paralemmin-3(PALM3)表达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4组:未做处理的对照组,6-OHDA(100μmol/L)处理的模型组,转染control siRNA的siRNA-control组以及转染干扰PALM3的siRNA-PALM3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LM3以观察干扰效果。6-OHDA(100μmol/L)刺激上述后3组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术比较4组细胞的凋亡情况;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INT显色反应法测定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p53、活化caspase-3、活化caspase-9、bcl-2以及Bax等蛋白水平。结果与其他组细胞相比,siRNA-PALM3组细胞内PLAM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给予6-OHDA刺激后,与模型组相比,siRNA-PALM3组细胞凋亡数量、ROS含量、LDH、p53、Bcl-2、Bax以及活化的caspase-3、caspase-9显著减少(P<0.05);其细胞内GS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及siRNA-control组相比,siRNA-PALM3组中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SH-SY5Y细胞中PALM3表达,可显著减轻6-OHDA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是由于PALM3表达的减少,抑制了p53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的caspase通路从而减轻了细胞损伤。
2020年05期 v.42 664-667+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李妍仪;申英;张秀艳;
目的研究钙周期蛋白S100A6在子宫腺肌病(AM)患者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探究其在A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与患者痛经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行手术治疗的AM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例组子宫肌层异位内膜及子宫腔在位内膜组织中S100A6的表达,并与对照组对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情况。结果病例组子宫肌层异位内膜中S100A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位内膜中S100A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S100A6表达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00A6在不同痛经程度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中S100A6的表达异常增高且与痛经程度存在正相关,在位内膜和异位至肌层的内膜组织中S100A6表达无差异,S100A6可能参与AM发病及其痛经的发生机制。
2020年05期 v.42 668-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袁小庆;邢益祥;康敏;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2,HIF-2α)以及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1,ERCC-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RT-PCR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患者的病变组织中HIF-1α、HIF-2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HIF-1α、HIF-2α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根据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基ERCC-1因表达的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C组和T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顺铂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C组和T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与ERC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mRNA、HIF-2αmRNA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组织标本中均有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IF-1αmRNA、HIF-2α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9.12±0.64)、(8.98±0.77),对照组为(7.13±0.33)、(7.02±0.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3.33%,对照组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IF-2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00%,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分型为C/C型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T/T型(P<0.05),中位生存期、中位进展时间和2年生存率也都明显优于T/T型(P<0.05),但两种分型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F-1α、HIF-2α与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ERCC-1分型与患者的化疗后中位PFS和中位TTP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HIF-1α、HIF-2α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辅助化疗对ERCC-1分型为C/C型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T/T型患者,临床工作中,可将ERCC-1分型作为选择治疗方法的参考指标。
2020年05期 v.42 673-676+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谢芸;陈维平;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预后的关联。方法选取2016至8月到2018年8月就诊的CHF患者50例,并选取50例同期来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HMGB1,检测T淋巴细胞中IL-2及IL-2RmRNA表达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2及sIL-2R蛋白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氨基末端BNP前体的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IL-2mRNA及IL-2mRNA含量均高于健康组(P<0.05);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血清中IL-2蛋白含量为(0.166±0.021)μg/L,sIL-2R的蛋白含量为(2.27±0.34)μg/L,患病组血清中IL-2及sIL-2R的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病组血清中氨基末端BNP前体为(3 176.2±382.2) pg/ml,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氨基末端BNP前体为(2 114.1±236.1) pg/ml,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BNP前体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蛋白B1含量高于健康人群,其增长促进了人体中T细胞的免疫过程,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而升高的高迁移率蛋白B1可能与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2020年05期 v.42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张在亭;王涛;范春燕;王玲玲;余婧;
目的探讨儿童发热患者早期血清白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及α2球蛋白水平与发热病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风湿疾病52例、细菌感染76例与病毒感染99例,3组发热患儿早期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回顾分析风湿疾病组与细菌感染组或病毒感染组的血清白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及α2球蛋白水平及异常率。结果风湿疾病组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白蛋白降低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P<0.05)。风湿疾病组患儿γ球蛋白水平及升高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P<0.05)。结论白蛋白水平降低、γ球蛋白水平升高提示非感染性发热风湿性疾病可能性大;反之,提示感染性发热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2020年05期 v.42 681-684+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杨刚;田雅峰;于健;韩昆;朱艳风;董军格;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PELD)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2月到2018年1月共回顾分析了67例患者,采用PELD技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6例,腰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手术治疗巨大椎间盘突出患者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MacNab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术前腰、下肢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下肢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术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PLIF组,术中辐射量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开放手术临床疗效相当,虽术中辐射量较开放组大,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较短等优势。
2020年05期 v.42 685-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 邹蕾;黄志远;杨桥;金红旭;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牛黄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SAP模型组),造模后1 h腹腔注射大黄素(EMO治疗组),同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治疗后24 h采集大鼠新鲜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全血中CD4~+、CD8~+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s)、调节性B细胞(Breg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分泌;RT-qPCR检测淋巴细胞中Foxp3、CTLA-4的mRNA水平;处死小鼠后经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胰腺组织未见病理变化,SAP模型组出现重症急性胰腺炎典型病变,EMO治疗组病理变化显著改善。与假手术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CD4~+/CD8~+比值、Bregs细胞比例以及血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均降低,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Tregs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和CTLA-4 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模型组相比,EMO治疗组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CD4~+/CD8~+比值、Bregs细胞比例以及血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Tregs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和CTLA-4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CD4~+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或者通过降低Treg比例减轻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以及增加Bregs比例促进IL-10和TGF-β1的分泌和释放进而抑制炎性反应。
2020年05期 v.42 690-693+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刘中平;刘小江;吴德模;
目的检测T-BOX转录因子2(TBX2)在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随机分成3组,转染含T-BOX转录因子2(TBX2)inhibitor慢病毒载体的TBX2 inhibitor组,转染携带无义序列的慢病毒载体的阴性对照组(NC组),及不转染的空白对照组(CK组),采用qRT-PCR法检测TBX2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的情况。结果 TBX2 mRNA在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细胞(P<0.05);TBX2 inhibitor组脑胶质瘤细胞TBX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K组、NC组(P<0.05);TBX2 inhibitor组脑胶质瘤细胞培养24 h、48 h、72 h的OD值均显著低于CK组、NC组(P<0.05);TBX2 inhibitor组脑胶质瘤细胞迁移数目显著低于CK组、NC组(P<0.05);TBX2 inhibitor组细胞侵袭数目显著低于CK组、NC组(P<0.05)。结论 TBX2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下调TBX2表达可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2020年05期 v.42 694-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王龙;张勇;黄燕;席丽娜;张明;吕建瑞;
目的研究治中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中颗粒低剂量组(3.24 g生药/kg)、治中颗粒中剂量组(6.48 g生药/kg)、治中颗粒高剂量组(12.96生药/kg)、银杏叶片组(0.108 g/kg)。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后,松夹恢复脑血流再灌注,灌胃给药治疗14 d。末次给药1 h后,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多聚甲醛灌流后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颞叶神经元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和AIF在颞叶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治中颗粒中剂量组、治中颗粒高剂量组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中颗粒中剂量组、治中颗粒高剂量组颞叶皮层细胞Caspase-3表达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治中颗粒中剂量组、治中颗粒高剂量组颞叶皮层细胞AIF表达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治中颗粒可通过调节神经元Caspase-3和AIF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产生保护作用。
2020年05期 v.42 698-70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李婷;苏晓灵;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NT-proBNP)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疑似AMI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AMI组68例与非AMI组4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TnI、H-FABP、NT-proBNP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查。ROC曲线评估各单项指标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分析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经心电图检测,AMI患者有57例,其中典型心电图变化28例(49.12%),非典型心电图变化11例(19.30%),ST段下移并伴T波低平或倒置15例(26.32%),ST段正常及T波低平或倒置3例(5.26%),诊断准确度为67.86%;AMI组血清cTnI、H-FABP、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AMI组(P<0.05);cTnI、H-FABP、NT-proBNP诊断早期AMI截断值分别为0.56μg/ml、21.37 ng/ml、407.67 pg/ml,其中cTnI灵敏度、特异度最高,诊断价值高于H-FABP、NT-proBNP;四者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在早期AMI诊断中,心电图联合血清cTnI、H-FABP、NT-proBNP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020年05期 v.42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潘艳玲;袁峰;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s-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PNLR)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血液标本,检测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数值,计算P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PNLR最佳分界截点,并将患者分为PNLR<2 000组(n=92)和PNLR≥2 000组(n=48)。分析入院时PNL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PNLR组患者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非条件Cox回归分析影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结果入院时PNLR与年龄、性别、辅助化疗、姑息化疗、寡转移、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无关(均P>0.05),与临床表现、ECOG、新发转移、转移性切除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有关(均P<0.05)。入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2.86%(102/140),PNLR<2 000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1.52%(75/92)高于PNLR≥2 000组的56.25%(2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Cox回归分析发现,ECOG、CEA、白蛋白、PNLR是影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PNLR可作为预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PNLR高者预后差。
2020年05期 v.42 706-709+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林榕生;吴楚海;王涛;李怀;陈荣斌;陆美华;李志兰;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肝癌组织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肿瘤内科收治的90例初次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口服索拉非尼及注射三氧化二砷,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注射三氧化二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癌组织及配对癌周组织中P-GP表达水平,并观察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P-GP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09%、32.73%、16.36%;2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GP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2组正常组织中P-gp表达阳性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GP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中位TTP及12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三氧化二砷可明显提升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效果,可能与下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GP的表达有关。
2020年05期 v.42 710-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吕丽丽;张琳琳;曹宇峰;王磊;边月平;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并从自噬角度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健脾补肾方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腹腔注射氟尿嘧啶和灌胃马利兰溶解液的方法制作A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健脾补肾方组灌胃给予健脾补肾方,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司坦唑醇混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2周。计数2组外周血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并检测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骨髓细胞周期、增殖指数(PI)及自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阳性对照组和健脾补肾方组外周血Hb、Ret、WBC、PLT、CD3~+、CD4~+、Treg细胞比例、CD4~+/CD8~+、血清IL-11水平、骨髓红系比例、粒系比例、巨核细胞数、骨髓细胞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PI及LC3-Ⅱ、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外周血CD8~+细胞比例、血清IL-2、TNF-α水平、骨髓淋巴细胞比例、骨髓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及caspase-3、PARP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方能够促进AA大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改善外周血象,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骨髓细胞自噬有关。
2020年05期 v.42 714-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朱嵌玉;延晓伟;万齐华;陶东红;赵隆芳;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对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胃癌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3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SOX),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DOS)。21 d为1个周期,共进行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近期疗效,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以及后续手术治疗的R0切除率和淋巴结清扫率。结果 2组患者化疗后近期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化疗后IL-2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化疗后IL-2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化疗后KP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化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后续手术治疗,R0切除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χ~2=4.17,P<0.05。结论 DOS新辅助化疗方案在患者生存质量和手术R0切除率方面优于SOX方案。
2020年05期 v.42 718-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刘丽君;张蔷;荆彦芬;王欣;张静;崔海静;刘智慧;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药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性儿童前后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变化、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选取50例ICPP女童为研究对象,均进行GnRHa治疗,剂量每月60~100μg/kg。将治疗前设为对照组,治疗3个月设为观察Ⅰ组,治疗6个月设为观察Ⅱ组。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入组当天)和治疗后(治疗3、6个月)患儿身高、体重、ADPN等相关指标,观察骨龄、卵巢和子宫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肥胖或超重患儿ADPN水平低于正常体格患儿(P<0.05);随着治疗进行,患儿BMI下降,血糖、血脂及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趋于正常,ADPN水平明显升高,观察Ⅱ组高于观察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时期患儿骨龄有所增加,卵巢和子宫容积减小,但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GnRHa治疗期间ICPP患儿ADPN明显升高,糖脂代谢水平和发育逐渐恢复正常;ADPN可作为ICPP临床检验新的脂代谢指标,为其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05期 v.42 72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金梅;袁亮婧;张晓光;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与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髋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单侧髋关节镜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丛阻滞组(L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每组30例。L组行"三叶草"法超声引导腰丛阻滞,F组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局麻药均予0.4%罗哌卡因25 ml。术中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 ng/ml并调节异丙酚泵入量。记录阻滞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记录全麻诱导后(T0)、牵引后(T1)、切皮(T2)、术中30 min(T3)、术中60 min(T4)、术毕(T5)、拔除喉罩后(T6)的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计算异丙酚泵入量和关节腔灌洗液用量。术后记录拔除喉罩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镇痛满意率。观察外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L组术中MBP和HR无明显波动(P>0.05),较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与F组比较,L组操作时间明显升高,起效时间明显降低(P<0.01);术中异丙酚泵入量和关节腔灌洗液用量降低;术后拔除喉罩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镇痛满意率升高(P<0.05)。2组均未见外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用于髋关节镜,镇痛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可减少全麻药用量。
2020年05期 v.42 726-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薛彩星;李玉萍;靳利利;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术后宫腔粘连与粘连相关因子的关联性。方法女性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术后宫腔粘连的患者160例作为病例组,按疾病、术式、年龄、体重作为匹配因素选取同时期未发生术后宫腔粘连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将血清粘连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OGF-BB)、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RCT)]作为协变量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协变量进行多因素综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清TNF-α(OR=1.40,95%CI=1.21~1.59)、TGF-β1(OR=1.77,95%CI=1.47~1.98)、PDGF-BB(OR=1.27,95%CI=1.05-1.58)和TIMP-1(OR=1.15,95%CI=1.08~1.36)的表达量是宫腔镜粘膜下肌瘤术后宫腔黏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术后宫腔粘连可能与TNF-α、TGF-β1,PDGF-BB、TIMP-1表达相关,术前术后应着重检查上述指标,以增强疾病预判能力。
2020年05期 v.42 730-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张楠;崔海靖;窦珊珊;宋雪晶;张富同;李慧杰;刘朝兴;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氟尿嘧啶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集的100例使用氟尿嘧啶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50例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另外50例患者仅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比较化疗前后2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脑钠肽(BNP)]、心电图(ST-T异常、QRS波群电压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化疗前,2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治疗组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BNP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的CK-MB、cTnI、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的ST-T异常、QRS波群电压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减轻恶性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所致的心脏毒性,对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020年05期 v.42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崔敬艳;焦雨薇;冯小涛;赵欢;陈叶;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无水酒精消融术(PEI)微创介入疗法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原发性肝癌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配合PEI微创介入治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值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对患者的满意度方面调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FP值平均下降率,AFP下降超过50%者及恢复正常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栓塞后综合征、局部感染、胆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肩背部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PEI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较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2020年05期 v.42 737-739+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赵伟萍;李合芳;马妍敏;陶晓蕾;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口腔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中晚期口腔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外周血象[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M分期降期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CEA、NSE、CA19-9、CA125水平及外周血Hb、WBC、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EA、NSE、CA19-9、CA125水平及外周血Hb、WBC、PL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CEA、NSE、CA19-9、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WBC高于对照组(P<0.05),但H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外周神经毒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口腔癌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化疗方案。
2020年05期 v.42 74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尹新玲;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糖尿病饮食组)和观察组(肠内瑞代营养液组),每组6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学指标(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炎症指标(IL-6、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内径、左心室舒张内径、NT-proBNP)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2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IL-6、超敏C-反应蛋白、IGF-1、空腹血糖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内径、左心室舒张内径、NT-proBNP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营养状态,控制好血糖,提高心脏射血分数,降低NT-proBNP、IGF-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2020年05期 v.42 744-746+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王继宏;牟云;贺焱;崔波;郭立新;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丁卡因胶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同期瓣膜置换术的20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期干预。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复合丁卡因胶浆进行麻醉期干预。对2组患者意识消失即刻、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变异度(SVV)检出值进行对比,观察麻醉诱导期间依托咪酯用药以及血管活性类药物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用量,并术后1.0 h随访统计患者出现咽喉不适症状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前、后BIS、MAP、HR、CO、SVV检出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意识消失即刻、插管前即刻BIS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组内比较插管后即刻较插管前即刻BIS、MAP、HR、CO、SVV上升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前即刻MAP、CO较意识消失即刻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同期观察组患者(P<0.05),SVV较意识消失即刻明显上升,显著高于同期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前、后MAP、CO、SVV波动大,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 h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主诉咽喉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舒芬太尼提前预注联合丁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瓣膜置换术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加以应用能够稳定患者麻醉全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情况,降低麻醉诱导以及血管活性类药物使用剂量,并对改善术后咽喉不适症状有积极意义,为同期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措施。
2020年05期 v.42 747-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卢兰香;李世平;王雪;贾添韧;张月;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9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基泼尼松龙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分、治疗前后临床功能、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均得到提高,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低分、中分、高分的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低分人数多于对照组,中分和高分人数少于对照组,临床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热、肢体无力、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临床功能,降低机体残疾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继续推广。
2020年05期 v.42 751-753+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赵馨;高洁;张艳丽;杨涛;李辉;刘进中;韩建民;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用于肛肠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复杂肛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30例。C组采用鞍麻。L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利多卡因1.5 mg/kg,稀释到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随后以1.5 m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术后2组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监测2组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 min(T2)、麻醉后15 min(T3)、术毕5 min(T4)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24、72 h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计算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值(Da-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2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2组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同时间点SjvO_2、Da-jvO_2、CE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24、72 h SjvO_2均明显高于术前,Da-jvO_2、CEO_2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2组术前血清MDA、CAT、SOD、NSE、S-100β、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72 h血清MDA、NSE、S-100β均明显高于术前,CAT、SOD、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L组MDA、NSE、S-100β低于C组,CAT、SOD、MMSE评分高于C组(P<0.05)。L组术后24、72 h 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用于肛肠手术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轻氧化应激,并减少POCD发生。
2020年05期 v.42 75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李聚龙;张玲玲;赵妙;李翠环;范翠卿;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与硫酸镁医治百日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百日咳综合征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在有基本治疗的情况下A组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片口服与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B组只使用硫酸镁静脉滴注。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治疗结局及一般临床数据。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 h内吸痰次数、指脉氧恢复正常时间、痉挛性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啰青音清散时间、白细胞计数降低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日咳综合征经过硫酸镁和孟鲁司特钠的医治是安全有效的。
2020年05期 v.42 758-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李风峰;孟朋民;吕建东;苏琴;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肺炎继发腹泻患儿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疗程7 d。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肺炎病程、腹泻病程、住院时间、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不良反应、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症状改善时间、肺炎病程、腹泻病程、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肠道菌群失调率、腹泻发生率、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腹泻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5期 v.42 761-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