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龙;陈海生;吉飞跃;
目的探讨miR-514b-3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miR-514b-3p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52例肺癌组织和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miR-514b-3p的表达水平。构过表达miR-514b-3p的A549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迁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514b-3p可能靶向调控鼠双微体2(MDM2)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514b-3p和MDM2的靶向调控关系。构建抑制MDM2表达的A549细胞株,观察抑制MDM2表达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肺癌组织中miR-514b-3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514b-3p可显著抑制Cyclin D1和MMP-2蛋白表达,促进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MDM2是miR-514b-3p的靶基因,miR-514b-3p靶向负性调控MDM2表达。抑制MDM2表达可显著降低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过表达MDM2能够部分逆转miR-514b-3p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 miR-514b-3p通过靶向负性调控MDM2表达进而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1年05期 v.43 645-649+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江静;陈勇;蒋璐;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A(CDKN2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DKN2A蛋白表达情况,将人宫颈癌SiH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阴性对照(pcDNA)组和过表达(pc-CDKN2A)组,转染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SiHa细胞中CDKN2A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和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分别检测SiHa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iHa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下游关键靶蛋白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 CDKN2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与pcDNA组相比,pc-CDKN2A组SiHa细胞中CDKN2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升高,PCNA、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明显下调,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DNA组相比,Control组中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KN2A在宫颈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过表达CDKN2A能够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促进SiHa细胞凋亡。
2021年05期 v.43 650-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姚卫;黄伟;张斌;
目的探讨茯苓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AngⅡ诱导VSMCs细胞,茯苓提取物作用后,四甲基噻唑蓝染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和磷酸化的Akt1(p-Akt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649表达。转染miR-649模拟物至VSMCs细胞,上述方法检测miR-649过表达对AngⅡ诱导VSMC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649与Akt1靶向关系。结果 AngⅡ诱导可促进VSMC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Cyclin D1和MMP-2蛋白、miR-649表达(P<0.05),抑制P21、E-cadherin、Akt1和p-Akt1蛋白表达(P<0.05)。茯苓提取物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Cyclin D1和MMP-2蛋白、miR-649表达(P<0.05),促进P21、E-cadherin、Akt1和p-Akt1蛋白表达(P<0.05)。过表达miR-649与茯苓提取物具有相似的功能,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Cyclin D1和MMP-2蛋白表达(P<0.05),促进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miR-649在VSMCs细胞中靶向负调控Akt1表达,抑制miR-649表达逆转了茯苓提取物对AngⅡ诱导的VSMC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相关蛋白Cyclin D1、P21、E-cadherin、MMP-2和Akt1、p-Akt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茯苓提取物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可能通过调控miR-649/Akt1发挥作用。
2021年05期 v.43 65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 刘佳;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滋养细胞JEG-3增殖、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试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丙泊酚组(1μg/ml)、中剂量丙泊酚组(4μg/ml)、高剂量丙泊酚组(7μg/ml),通过CCK-8法检测丙泊酚对滋养细胞JEG-3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丙泊酚对滋养细胞JEG-3增殖、侵袭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WB)检测增殖侵袭相关蛋白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在高剂量丙泊酚基础上添加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检测其对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同一时间内丙泊酚1μg/ml组、丙泊酚4μg/ml组、丙泊酚7μg/ml组增殖抑制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1μg/ml组、丙泊酚4μg/ml组、丙泊酚7μg/ml组侵袭、迁移细胞数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1μg/ml组、丙泊酚4μg/ml组、丙泊酚7μg/ml组增殖相关蛋白PCNA以及侵袭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蛋白、p-PI3K/PI3K、p-Akt/Akt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7μg/ml组比较,丙泊酚+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MMP-2、MMP-9、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抑制滋养细胞JEG-3增殖、侵袭迁移。
2021年05期 v.43 6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 曹洪庆;刘广民;
目的研究MAP3K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MAP3K14的表达。利用脂质体转染胰腺癌细胞,实验分组:Con组、pcDNA3.1组、pcDNA3.1-MAP3K14组、pcDNA3.1-MAP3K14+miR-NC组、pcDNA3.1-MAP3K14+miR-17-5p组。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后胰腺癌Panc-1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增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AP3K14对miR-17-5p的靶向作用。结果与人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组织中MAP3K14的表达显著降低,MAP3K14过表达可抑制胰腺癌Panc-1、MIAPaCa-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AP3K14对miR-17-5p具有靶向作用,MAP3K14可负向调控miR-17-5p的表达。miR-17-5p过表达可显著逆转MAP3K14对Pan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论 MAP3K14可通过下调miR-17-5p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2021年05期 v.43 66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 林纯意;沈璐;李美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脂质运载蛋白2(LCN2)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根据COPD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分为急性加重期组(AECOPD组,n=69)和稳定期组(SCOPD组,n=51),另选取50例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临床资料及FABP4、LCN2水平,分析血清FABP4、LCN2与肺功能、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3组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ECOPD组、SCOPD组吸烟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SCOPD组、对照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依次呈上升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白细胞计数(WBC)、血清FABP4、LCN2水平呈降低趋势,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ABP4水平与FEV1、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r=-0.304、-0.350、-0.375,P<0.05),与CRP、NEUT%、WBC呈正相关(r=0.315、0.360、0.351,P<0.05)。血清LCN2水平与FEV1、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r=-0.310、-0.355、-0.391,P<0.05),与CRP、NEUT%、WBC呈正相关(r=0.416、0.405、0.387,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EV1、FEV1/FVC、FEV1%pred、CRP、NEUT%、WBC是血清FABP4、LCN2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中血清FABP4、LCN2水平异常升高,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与炎性因子呈正相关,推测可作为诊断COPD及鉴别急性加重期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2021年05期 v.43 671-674+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李杨杨;李莉;韩丽娜;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载脂蛋白E、降钙素原、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及呼吸力学指标、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的117例V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68例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治疗7 d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简化CPI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载脂蛋白E、NAMPT水平,PaO_2、PaCO_2、血氧饱和度,呼吸力学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呼吸做功、动态顺应性变化。随访28 d内的临床结局,包括体温复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4%(P<0.05)。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PIS评分及血清CRP、IL-6、IL-8、TNF-α、降钙素原、载脂蛋白E、NAMP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氧监测及呼吸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VAP能明显降低患者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减轻患者肺部感染症状,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
2021年05期 v.43 675-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杜俊秋;赵连东;陆敬民;沈军;汪雨倩;干益敏;程云;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急性脑梗死后患者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患者中68例患者伴发抑郁症状(PSD组),152例未表现抑郁(非PSD组);检测患者的血清IL-1、IL-6、IL-18、Hcy、CRP和TNF-α的水平,对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相关症状的评分评估。结果 PSD组患者血清IL-1、IL-6、IL-18、Hcy、CRP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非PSD组患者(P<0.05);患者抑郁程度与IL-1、IL-6、IL-18、Hcy、CRP和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s=0.603、0.504和0.567,P<0.05)。结论炎性因子[血清IL-1、IL-6、IL-18、Hcy、CRP和TNF-α]与脑梗死后抑郁(PSD)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进一步研究。
2021年05期 v.43 680-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张欣;朱玉欣;高亚伟;李江花;尹欣欣;
目的观察不同材质导管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PICC门诊置入PICC导管肿瘤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导管材质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率的影响因素。对照组58例为置入无瓣膜结构耐高压聚亚氨酯材质的导管肿瘤患者,观察组52例为置入有瓣膜结构耐高压聚亚氨酯材质的导管肿瘤患者,比较2组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导管静脉血栓形成有无差异性。结果对照组静脉血栓形成25例,占43.10%;观察组静脉血栓形成11例,占21.1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28)。2组导管血栓形成起始静脉:血栓形成起始静脉为贵要或肱静脉对照组18例,观察组4例,血栓形成起始静脉为腋和(或)锁骨下对照组7例,观察组7例,2组血栓形成起始静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43);2组导管从穿刺静脉向上延伸血栓形成情况,对照组有延伸11例,未延伸7例,观察组有延伸3例,未延伸1例,2组血栓形成从起始静脉向上延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01)。结论导管倒锥形结构可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提醒置管者置管前应关注导管材质和结构,评估导管的特殊结构对置管静脉的影响,优化操作流程,为临床研究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减少PICC的并发症,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021年05期 v.43 684-687+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魏萱;左建娇;谢秋芳;梁贵廷;王娟;朱玉光;
目的研究"双通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tic periphera neuropathy, DPN)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中药口服治疗;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通法(趾尖放血联合阳和汤中药口服)治疗。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症状改善速度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治疗1组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2组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速度方面:治疗1个月时:对照组和治疗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时:对照组和治疗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和治疗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比较方面:治疗前,3组ABI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2组ABI均高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但3组在ABI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改善症状,具有见效快、有效率高、效果持续稳定的优势,有助于患者神经病变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
2021年05期 v.43 68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邸红芹;安晓颖;张辉;高艳君;陈宁;刘战地;
目的评估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在呼吸道病原体(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检测中的价值。方法以恒温芯片法为参照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标准菌株以及临床样本,比较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和恒温芯片法的检出率。结果与恒温芯片法相比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一致性且呼吸道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522)。同时对单一病原体的检出率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分析(Kappa值)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结论多重荧光定量PCR法与恒温芯片法相比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1年05期 v.43 693-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贲英姿;陈晚琴;金爱琴;刘金祥;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γ-GT、β2-MG水平,探讨其与新生儿高胆症患儿肾脏功能损伤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的总胆红素监测指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另外将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清β2-MG、25-(OH)-D_3、γ-G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SCr、BUN可随着病情加重含量升高,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随着病情加重清除率下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GT、β2-MG与TBiL、BUN、Scr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25-(OH)-D_3与TBiL、BUN、Scr呈负相关,与Ccr呈正相关。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25-(OH)-D_3、γ-GT、β2-MG水平均与肾脏功能相关,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联系,三种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2021年05期 v.43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赫杨杨;侯艳艳;郭凯艳;王峰;张雄伟;
目的应用~(18)F-FDGPET/CT代谢显像联合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2年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0例,汇总其影像及临床检查等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确诊肺癌43例,良性7例。单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病例,结果诊断恶性38例,良性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5例;单行后联合HRCT,诊断恶性41例,良性6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单行~(18)F-FDG PET/CT与~(18)F-FDG PET/CT显像联合HRCT与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57.1%、84.0%、92.7%、44.4%与85.7%、95.3%、94.0%、97.6%、75.0%。结论单行后联合HRCT的诊断一致性高于单行PET/C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指标均高于单行PET/CT,推知PET/CT联合HRCT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2021年05期 v.43 701-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陈勇;陈恩龙;隋海晶;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图像重组技术对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DSCT检查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患儿64例,根据胚胎学、形态学及病理学将患儿分为3类,包括气管支气管分支异常、气管支气管壁发育异常及食管-气管瘘,结合图像重组技术对患儿气管及支气管的数目、形态、走行、发育变异及合并其他胸内畸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气管支气管分支异常38例(59.38%),包括气管支气管29例、支气管桥4例、支气管分支数目异常3例、支气管开口位置异常2例。气管支气管壁发育异常21例(32.81%),包括气管憩室11例、气管支气管狭窄6例、支气管囊肿4例。食管-气管瘘5例(7.81%)。64例患儿中30例合并其他胸内畸形,占46.88%,包括室间隔缺损10例(15.63%)、食管闭锁5例(7.81%)、动脉导管未闭4例(6.25%)、房间隔缺损4例(6.25%)、肺发育不良3例(4.69%)、肺动脉吊带2例(3.13%)、脊柱畸形1例(1.56%)、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1例(1.56%)。结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类型较多,常合并其他畸形;DSCT属于无创检查,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的优点,灵活运用图像重组技术可准确判断气管支气管树及周围组织情况,对合并其他畸形的诊断较纤维支气管镜更具优势。
2021年05期 v.43 705-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刘明;钱宇航;尹豫;周勇;王义兵;步建立;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无功能障碍的为正常对照组,有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骨质疏松、骨折分型、肩袖损伤、手术复位方式和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骨折分型、肩袖损伤、手术复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质疏松、骨折分型、肩袖损伤、手术复位方式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论年龄大、骨质疏松、骨折分型为NeerⅢ及Ⅳ型合并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可能性高,利用杠杆原理进行骨折复位能减少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2021年05期 v.43 709-71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 王彬;陈雨;陈伟;王伟红;王坤;石奇松;
目的探讨冠心静胶囊对围绝经期女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心率失常患者12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组61例使用冠心静胶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类型心律失常改善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心率及早搏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治疗后频发室性早搏改善总有效率、室上性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室早二联率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悸、胸闷、神疲乏力、潮热汗出、失眠健忘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早搏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头晕、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结论冠心静胶囊对围绝经期女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心率,减少各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病,缓解围绝经期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21年05期 v.43 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王昕;张英房;王宏艳;李晓磊;
目的探讨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部位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5例,以脑微出血发生位置为依据分为单纯脑叶组(21例)、深部/幕下组(33例)和混合部位组(61例)。检测3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随访3组脑出血和脑梗死状况,分析3组治疗前后脑微出血变化状况。结果饮酒、年龄、胱抑素C、吸烟、同型半胱氨酸、NIHSS评分、既往脑出血、纤维蛋白原、LDL、随访时间和HDL方面,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和既往脑梗死发生率方面,深部/幕下组比混合部位组及单纯脑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脑梗死、脑出血及基线脑微出血数,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脑微出血数方面,混合部位组较深部/幕下组、单纯脑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发生率方面,单纯脑叶组较混合部位组、深部/幕下组高,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发生率方面,深部/幕下组比混合部位组及单纯脑叶组高,差异明显(P<0.05);单纯脑叶组患者hs-CRP、IL-6、IL-1β、TNF-α等血清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深部/幕下组及混合部位组(P<0.05);复查患者中单纯脑叶组患者病情进展率显著高于深部/幕下组及混合部位组(P<0.05)。结论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风险与脑微出血位置及负荷存在紧密联系,单纯脑叶脑微出血,特别是脑微出血数>5个时,采取抗血小板治疗,则会提高脑出血发生风险,而且单纯脑叶脑微出血抗血小板治疗后很容易进展,所以针对部分患者,应加强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关注。深部/幕下脑微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脑梗死复发率,针对该类患者,应加强对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视,避免疾病再次发作。
2021年05期 v.43 716-718+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刘洋;刘俊茹;孟祥彩;王益民;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_3]水平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普外科行肠镜检查且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100例,按25-(OH)-D_3中位数水平42.2 nmol/L分组,25-(OH)-D_3≥42.2 nmol/L组51例,25-(OH)-D_3<42.2 nmol/L组49例,测量体重指数(BMI),术前空腹抽血测定25-(OH)-D_3、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观察患者术后肺炎、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出血和转移的发生情况。结果 25-(OH)-D_3<42.2 nmol/L组较25-(OH)-D_3≥42.2 nmol/L组的BMI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出现肺炎、切口感染、肝转移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_3<42.2 nmol/L患者发生术后肺炎和肝转移的比例分别是25-(OH)-D_3≥42.2 nmol/L患者的2.241和4.17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合并低维生素D水平时术后发生肺炎及肝转移的比例增高。
2021年05期 v.43 719-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尹小祥;叶宏勋;马慧;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阿帕替尼与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B组采用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和87.5%,2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P=0.09)。治疗后B组血清CEA、CA19-9、CA125及VEGF水平低于A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2,P=0.00)。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与同步放化疗相当,两种治疗方案患者预后相近,但阿帕替尼联合放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2021年05期 v.43 723-725+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刘冰;李淑娟;史美灵;王梦瑶;黄香河;
目的研究应用四手操作进行牙周炎维护期甘氨酸喷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牙周科已进行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且进入维护期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技术,试验组采取四手操作技术,2组均行甘氨酸喷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2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炎治疗维护期,应用四手操作进行甘氨酸喷砂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且提升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2021年05期 v.43 726-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张鹏;刘莉;刘保山;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布地奈德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酸治疗)和观察组(N-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治疗),每组7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道高反应性指标,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均显著降低(P<0.05),肺顺应性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改善老年AE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且安全性好。
2021年05期 v.43 730-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张迎;何永清;强杰;郭倩倩;从丽;李凤云;张婷婷;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免疫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ICU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U-AW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5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比较2组肌力评分、MBI评分、免疫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肌力评分、MBI评分、CD~+_4、CD~+_8、CD~+_4/CD~+_8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参照组的2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ICU-AW患者肌力及免疫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2021年05期 v.43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王辉;刘静;吕伟效;王成喜;乔健;陈倩倩;冯升;于晓光;王晨;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用于合并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损害的酒精依赖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酒精依赖综合征合并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纳曲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针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认知功能损害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E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方面,观察组LOT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SF-36各维度得分均得到明显提升,观察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量表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应用于合并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损害的酒精依赖患者后,临床疗效显著,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21年05期 v.43 737-739+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杨帆;孔德华;王见斌;孟令胜;刘俊;严超;陆丽丽;张泽华;
目的分析动脉血乳酸(LA)、乳酸清除率(LCR)水平与重症肺炎(SP)机械通气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1例SP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LA水平分为LA正常组(LA<2.0 mmol/L,29例)、轻度升高组(2.0 mmol/L≤LA<4.0 mmol/L,13例)和重度升高组(LA>4.0 mmol/L,29例);根据10 h LCR分为低LCR组(LCR≤0,33例)、中LCR组(0<LCR≤10%,16例)、高LCR组(LCR>20%,22例)。对比组间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分析LA、LCR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以ROC曲线评价LA、LCR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不同LA水平的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乳酸正常组相比,重度升高组的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均明显上升(P<0.05)。不同LCR的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LCR组相比,中LCR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高LCR组的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均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P机械通气患者的LA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 LCR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LCR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值(0.845)明显高于LA(0.703)(P<0.05)。结论 SP机械通气患者的LA、LCR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密切相关,监测LA指标变化,尤其是LCR变化能有效预测预后。
2021年05期 v.43 74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赵书明;刘学亮;刘娜;秦羽璠;樊安未;高文华;蓝悦辉;高静;李叶;
目的探讨血管旁路移植术在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四肢严重创伤的患者74例,以是否采用旁路移植为标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肢存活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09);治疗组术后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吻合口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P=0.046,P=0.013);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0);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6);治疗组移植血管长度[(7.31±0.58)cm]大于对照组[(5.49±0.60)cm](P=0.000)。结论血管旁路移植术在四肢严重创伤保肢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率,提高血管通畅率,继而提高了保肢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2021年05期 v.43 744-746+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刘巍;石玫玫;魏丽;闫艳;司彩凤;
目的分析无创心血管超声在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临床综合诊断为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资料,分析检查后的病例分布情况、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46例患者中存在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患者15例(32.61%);肺动脉收缩压升高患者37例(80.43%);右心系统形态发生改变患者35例(76.09%);15例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血流显像存在腔内血流缺损、充盈的情况,右肺或左肺动脉内血栓回声阻塞(19.56%),显示有6例患者右、左肺动脉内存在不活动的附壁血栓现象(13.04%);35例右心系统形态发生改变患者中右心室扩大患者例数为22例(47.83%),右心房扩大患者为33例(71.74%)。分析3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结果,按照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分为中轻度患者30例,重度患者7例。中轻度患者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均显著低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心血管超声在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可进行有效判断,并对各表征进行具体分析,有很强的可行性和较好的临床应用性。
2021年05期 v.43 747-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葛红娣;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氯沙坦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内炎性反应指标、肾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肾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7%高于对照组的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明显降低患者机体内的炎性反应指标,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在不提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前提下,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2021年05期 v.43 75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周晓伟;陈萍;李翠玲;曹云红;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联合缩减约束方案用于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气管插管的ICU患者129例,采用常规小剂量丙泊酚镇静方案,作为对照组。另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气管插管的ICU患者132例,采用小剂量丙泊酚镇静联合缩减约束方案,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约束前后躁动评分、约束以及非计划拔管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2组患者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约束后2组患者躁动评分较约束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约束、非计划拔管率及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以及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联合缩减约束方案能有效改善ICU气管插管患者躁动评分及约束情况,减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值得推广。
2021年05期 v.43 75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史薇;王小元;张涛;刘亚男;
目的探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轻中度干眼症患者的疗效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球结膜充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轻中度干眼症患者50例,患者予以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UT、SIt、球结膜充血程度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治疗后药物刺激性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痊愈、显效、好转分别为22例、17例、9例,总有效率为96.00%(48/50)。治疗后患者泪腺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50例患者均未出现重度药物刺激,14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刺激,36例患者表示无药物刺激,无1例患者在治疗后28 d出现药物刺激性的加剧。结论 0.3%玻璃酸钠滴眼液应用于轻中度干眼症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BUT、SIt、球结膜充血程度,同时可减轻患者局部炎性反应以及心理负性情绪,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2021年05期 v.43 757-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