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旭东;赵辉;于文涛;王晓媛;张雅兰;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气道形态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以卵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治疗组、模型组从第1次哮喘激发开始(造模第3周)分别给予氨茶碱、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药,1次/d,用药4周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用彩色图像分析仪测量支气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面积,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肺组织MMP-9和TIMP-1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肺组织MMP-9和TIMP-1含量及MMP-9/TsMP-1比值增加明显(P<0.01)。治疗组大鼠支气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肺组织MMP-9和TIMP-1含量及两者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氨茶碱可通过降低肺组织MMP-9和TIMP-1含量、调节两者比值,以抑制哮喘大鼠气道壁、平滑肌增厚,减缓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
2009年09期 v.31 1027-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赵滨;
目的对比性监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或弓上吻合术治疗的患者的呼吸功能,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患者(弓下组)20例及弓上吻合术患者(弓上组)20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2、4和7天时,监测其呼吸频率(BR)、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氧分压(PaO2);在术前及术后第1、2、3个月时,监测其肺活量(VC)、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结果患者术后围术期内各时段的BR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术后第7天弓上组BR高于弓下组(P<0.05);SpO2和PaO2在术后围术期各时段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7天弓上组PaO2低于弓下组(P<0.05);2组VC、FEV1、MVV于术后第1、2、3个月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而术后第3个月弓上组VC、MVV均显著低于弓下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围术期和长期恢复过程中呼吸功能在一定时期内明显减弱,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后患者的通气功能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
2009年09期 v.31 1029-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肖军;朱易凡;张宁新;刘建国;褚锋;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SD大鼠睡眠周期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刺五加组和对照组,分别连续7d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通过记录大鼠的脑电及肌电活动,了解药物对睡眠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刺五加组大鼠从第5天开始睡眠周期发生较显著的变化。总睡眠时间(TST)显著增加(P<0.05),其中以慢波睡眠(SWS)的增加最为显著(P<0.05),而异相睡眠(PS)的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天时作用最明显,深慢波睡眠(SWS2)、SWS和TST分别增加104.3%、27.3%和31.3%(P均<0.01);觉醒期(W)减少38.9%(P<0.01)。注射后第13天睡眠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选择性增加睡眠周期中的SWS,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2009年09期 v.31 1031-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卢丽雅;叶靖;欧阳葆怡;
目的观测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在单肺通气(OLV)期间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峰压(Ppeak)、氧合作用和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侧开胸成年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Ⅲ级,按术前肺功能分为2组,N组为肺功能正常患者,O组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再根据OLV模式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N-PCV组和N-VCV组各8例,O-PCV组和O-VCV组各7例。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静脉诱导后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双肺VCV,潮气量7~8ml/kg,呼吸频率15次/min。30min后改左侧卧位行左OLV。N-VCV组和O-VCV组先行VCV30min,然后改行PCV30min。N-PCV组和O-PCV组先行PCV30min,然后改行VCV30min。OLV-VCV期间拟定的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维持不变;压力设定以达到双肺VCV期间潮气量为准。双肺VCV后30min及OLV后30、60min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OLV期间,N-PCV组和O-PCV组的Ppeak较N-VCV组和O-VCV组低(P<0.01),但PaO2和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OLV期间采用PCV更有利于减低气道压,但对动脉氧合作用及肺内分流的改善不明显。
2009年09期 v.31 1033-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杨蓉;姜芳;张晋;苏晓哲;李拥军;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40例术后当天开始服用替米沙坦为替米沙坦组(80mg,1次/d),40例服培哚普利(4mg,1次/d)作为对照组,观察9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9个月比较2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和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NO)及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替米沙坦组内皮素-1、白介素-6明显降低,NO水平升高,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显著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室壁瘤的发生减少(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明显改善急诊PCI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及血管内皮功能。
2009年09期 v.31 1036-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管永清;刘瑞;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前、后的眼底变化,评估其对DR的疗效。方法我院DR78例(146眼),按其眼底病变程度分为早期和中期。将早、中期患者各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早期病变的试验组为A组(23例44眼),对照组为B组(18例35眼);中期病变的试验组为C组(21例35眼),对照组为D组(16例32眼)。试验组服用羟苯磺酸钙3个月。所有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视力、眼压、散瞳眼底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羟苯磺酸钙治疗后,A组较B组眼底改善者明显增多,有效率高(P<0.05);C组较D组眼底改善者明显增多,有效率高(P<0.05);A组较C组眼底改善者明显增多,有效率高(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对非增殖期DR具有改善和稳定病变的作用,对早期病变疗效更为显著。
2009年09期 v.31 1039-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陈欣华;孙琪;孟文格;李燕;王生池;崔岭;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测定首次前壁AMI患者发病后血浆CRP的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根据计算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ΔLVEDV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重塑组和无左心室重塑组。结果AMI后左心室重塑组血浆CRP的峰值水平为(119±46)mg/L,高于无左心室重塑组的(70±3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重塑组血浆CRP的峰值水平与ΔLVEDVI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且其相关性高于无左心室重塑组。结论CRP水平可作为评价AMI后左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指标。
2009年09期 v.31 1041-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张春平;安翠霞;杜义敏;
目的了解痴呆照料者的心理负担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58名痴呆患者照料者,由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评定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8名照料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6个月,对照组处于自然状态,观察干预前后的SAS、SDS。结果痴呆照料者的心理负担重,SAS平均分(36±7)分,SDS平均分(37±8)分。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SAS减轻至(33±4)分(P<0.05),SDS减轻至(36±4)分(P<0.05)。对照组照料者的SDS、SAS得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料者的心理负担重,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照料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2009年09期 v.31 1043-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李洁;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关系及其对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CHF患者178例,参照NYHA分级分为2组,心功能Ⅰ~Ⅱ级(轻中度组)85例,Ⅲ~Ⅳ级(重度组)93例。比较2组Hb水平等血液学参数和贫血发生率,并对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在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78例CHF患者中贫血(血红蛋白<120g/L)45例(25.28%),其中重度组中贫血31例(33.33%),明显多于轻中度组14例(16.47%,P<0.01)。随访期间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再住院率(33.33%∶15.04%)、病死率(26.67%∶10.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常伴有贫血,贫血的程度与CHF严重程度有关,Hb水平降低可预测CHF患者的预后。
2009年09期 v.31 1045-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刘荣欣;田惠玉;闫国超;卢洁;王国欣;闫会敏;
目的探讨心脏X综合征时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心脏X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心内科患者60例,分为心脏X综合征(CSX)组30例、非心脏X综合征(NCSX)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PON-1的活性。结果CSX患者血清PON-1活性较NCSX组和对照组降低(P<0.01),血清PON-1活性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参与了心脏X综合征的发生。
2009年09期 v.31 1047-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任常军;杨振儒;李彦敏;李静;陈宝昌;韩小梅;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方式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影响,补充目前ROP与吸氧关系诸多问题的研究内容,更好的剖析目前的研究现状,找出解决ROP的最佳用氧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1期)、MEDLINE(1966~2006)、EMbase(1966~2006)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6),收集所有吸氧与ROP关系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和非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就目前资料,对ROP的发生率的影响有如下倾向,即未吸氧<面罩<高频吸氧(HFV,110~118次/min)<面罩+HFV(110~118次/min)。结论ROP与吸氧关系诸多问题的细则尚无定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才能完成。
2009年09期 v.31 1049-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吕鸿雁;张金巧;
目的通过分析1557例多发性骨髓瘤(MM)误诊资料,总结MM误诊原因、误诊疾病种类及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查阅2000至2008年有关MM误诊分析的文献164篇,筛选出资料完整,统计比较确切的49篇进行分析。结果初诊MM2389例,其中误诊患者1557例,误诊率为65.17%。主要误诊为6大类疾病,包括骨关节疾病(39.82%),其中误诊为骨质疏松最多,其次为椎间盘突出、骨折、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肾脏疾病(15.67%),主要为慢性肾炎,其次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病(9.38%);各类感染(7.58%);心脏疾病(3.60%);慢性肝病(1.86%)。MM误诊客观原因为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千差万别,且骨髓瘤细胞往往分布不均,有些患者需经过反复多次、多部位骨穿才能明确诊断;主观原因为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够,接诊医生问诊、体格检查不够详细,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能正确分析。MM往往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很多医生将其并发症作为早期的诊断。结论加强对MM的全面认识,详细的询问病史,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2009年09期 v.31 1052-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沈雪艳;杨玉秀;方方;陈丽丽;
目的探讨普贝生促足月妊娠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其延长放置时间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正常胎头位足月妊娠具有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5分,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普贝生组、米索前列醇组、缩宫素组,每组30例。观察3组用药后宫颈成熟度改变、临产时间、分娩方式和母儿结局。结果用药12h普贝生组宫颈评分为(7.7±1.3)分,明显高于米索前列醇组的(6.0±1.1)分和缩宫素组的(4.2±1.2)分(P<0.05)。用药至临产的时间普贝生组(16±8)h,明显短于米索前列醇组的(27±8)h和缩宫素组的(35±9)h(P<0.01)。用药24h后普贝生组引产总有效率为93.4%,与米索前列醇组的66.7%和缩宫素组的3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率普贝生组为76.7%,米索前列醇组60%,缩宫素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总产程、新生儿结局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贝生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显著,成功率高,且延长普贝生放置时间也安全有效。
2009年09期 v.31 1055-1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许会军;孙卫海;刘津来;郝彦华;梁献伟;乞国艳;
目的比较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1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其中手术联合放射治疗67例(手术+放疗组),单纯放射治疗44例(单纯放疗组)。结果手术+放疗组治愈率为62.7%,有效率为97.0%,无效率3.0%。单纯放疗组治愈率为59.1%,有效率为81.8%,无效率18.2%。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及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2009年09期 v.31 1057-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郭桂华;尹淑新;唐立伟;赵侠;
目的观察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图像清晰度及患者耐受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5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肠道准备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禁食12h),B组(口服番泻叶组),C组(口服甘露醇组),D组(硫酸镁+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根据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患者的主观耐受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肠道清洁度D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患者耐受程度为A组最好,其次为D、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肠道清洁效果和患者主观感受程度,口服硫酸镁+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2009年09期 v.31 1059-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刘学锋;王忠义;杜永君;张同军;王福朝;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颅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2组均接受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0.8%~3.0%异氟醚的全身麻醉。术毕时,A组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μg/L,B组靶控输注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观察并记录苏醒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患者躁动发生率,用药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吸痰、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升高,患者躁动发生率,需用镇痛和镇静药处理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或<0.01);2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可使颅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提高,降低颅脑手术后再出血的危险性。
2009年09期 v.31 1060-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李西成;陈占法;焦振清;潘进社;吴希瑞;彭阿钦;王鹏程;宋连新;侯志勇;张英泽;
目的探索硫酸镁预防和治疗跟骨骨折后筋膜室综合征(C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可能发生CS综合征早期患者85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地预防和治愈,无1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异常。结论在有可能发生CS综合征早期患者,用硫酸镁湿热敷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跟骨骨折后CS的发生,并对早期CS疗效明显。
2009年09期 v.31 1062-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周雪松;金捷;范明宇;
目的比较2种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20例与喙锁间螺钉加钢丝固定治疗22例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个月,按照Karlsson标准,2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治疗方法均很好的运用了生物力学原理,治疗效果满意。
2009年09期 v.31 1063-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王素平;陈翠英;耿建章;孙杏丽;唐亚芳;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与阿德福韦酯(adefovior,ADV)联合应用和单用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2组,每组33例,分别以为ADV与LAM联合和单用ADV进行治疗。观察治疗12、24、36、48周时的丙氨酶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联合LAM较ADV单药治疗LAM耐药慢性乙肝患者有较好疗效,联合治疗可减少病毒突变及生化反弹,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其安全性良好。
2009年09期 v.31 1065-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杨九菊;郝兰婕;张翠玲;王秀芬;赵捧欣;康艳凤;
目的观察胸部外伤手术后患者加强康复操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胸部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早期进行"胸部患侧肢体康复操"锻炼并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锻炼1周后评定2组患侧肢体的活动范围和肌力。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肢体的活动范围和肌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患侧肢体康复操对胸部外伤手术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009年09期 v.31 1066-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赵一虹;许卫东;高军茂;
目的对比分析Ⅲ期乳腺癌各种综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56例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单纯手术(S)、手术+化疗(S+C)、手术+放疗(S+R)及手术+放疗+化疗(S+C+R)4组。手术为乳腺单纯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对胸壁及淋巴引流区照射DT45~55Gy/22~30次/5~6周。术后化疗用CMF或CAF/CEF方案,4~6周期。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48.2%(27/56),S组14.2%(1/7),S+C组33%(2/6),S+R组47.3%(9/19),S+R+C组62.5%(15/24),S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复发率S组为28.5%(2/7),S+C组为66.7%(4/6),S+R组15.8%(3/19),S+R+C组20.8%(5/24),S+C组与S+R组、S+R+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期乳腺癌应作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术后放疗对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不可忽视。
2009年09期 v.31 1068-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万立野;柳逢春;邢媛媛;程艳芬;王胜林;仇恒志;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MSCTPA检查,中央型PE23例(92%),周围型PE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9年09期 v.31 1069-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张宏力;范书平;张国平;
目的探讨口服辛伐他汀联合多贝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后CHF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A组):予利尿剂,血管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药。辛伐他汀治疗组(B1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d,每晚口服。辛伐他汀联合多贝斯治疗组(B2组):B1组基础上加多贝斯1.5g/d,分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并观察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再入院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LVEF、LVES及心功能均有改善,B组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较B1组改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再住院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较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后CHF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联合多贝斯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减少再住院率,长期服用安全性高。
2009年09期 v.31 1071-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赵文君;沈越美;高世泉;金伟;刘静;
目的观察产后母亲补铁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方法治疗组300例产妇从生后开始监测血红蛋白(Hb),元素铁及细胞锌原卟啉(ZPP)。对于存在铁缺乏者给予补铁及合理饮食指导;对照组300例不予特殊治疗。试验前后对2组产妇元素铁、Hb、ZPP等指标进行比较。对2组婴儿随访6个月,评估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结果试验前2组产妇间Hb、元素铁、Z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后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个月时,治疗组母亲所产婴儿的元素铁、ZP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治疗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产后间断补铁可明显改善产妇及婴儿铁营养状况,有利于减少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009年09期 v.31 1072-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成西霞;张再旺;朱宇翔;戎亚军;郝向东;宋铁鹰;
目的探讨阿曲库铵全身麻醉联合呼吸机控制通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0例介入治疗。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3mg/kg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氯胺酮50μg·kg-1·min-1、丙泊酚50μg·kg-1·min-1持续微量静脉泵注入,保留自主呼吸。比较2组术中屏气呛咳发生率、血氧饱和度(SpO2)<90%发生率、苏醒时间、最低SpO2。结果观察组术中无屏气呛咳及SpO2<90%发生,平均苏醒时间(17±4)min,最低SpO2平均(96±3)min;对照组屏气呛咳20例(20.0%)、SpO2<90%8例(8.0%)、平均苏醒时间(62±22)min、最低SpO2平均(86±8)min,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曲库铵复合全身麻醉配合呼吸机控制通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2009年09期 v.31 1074-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葛永梅;辛红菊;卢秋玲;
目的探讨提高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发生心律失常20例,伴心力衰竭20例。心功能Ⅰ~Ⅱ级11例,正常分娩9例,剖宫产2例;分娩正常儿10例,早产儿1例。心功能Ⅲ~Ⅳ级29例,全部剖宫产,剖宫产后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分娩正常儿18例,低体重儿3例,早产儿7例,死胎1例。结论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病情凶险,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母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2009年09期 v.31 1075-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王志红;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40mg静脉滴注,1次/d。7d后分别观察2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73.08%;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及57.69%;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其发作,近期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安全可靠。
2009年09期 v.31 1077-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杨翠丽;陈文秀;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496例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母亲血肝功能情况分为2组,肝功能损害组(观察组)和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比较2组婴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及乙肝母婴阻断率。结果观察组32例,免疫失败0例,乙肝母婴阻断率100%,婴儿12月龄HBsAb阳性率81.25%;对照组464例,免疫失败11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63%,婴儿12月龄HBsAb阳性率92.46%。结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肝功能损害没有直接关系,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有关。
2009年09期 v.31 1078-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王立功;陈先;刘兰泽;孙来卿;卢占斌;安毅;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及脊髓损伤合并隐性胸膜肺损伤时的诊断方法,以防止漏诊,延误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我科收治的86例胸腰段及脊髓损伤患者,并对普通胸片和胸部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脊柱胸腰段及脊髓损伤合并隐性胸膜肺损伤者19例,发生率为22.1%,急诊室漏诊率63.1%。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论脊柱胸腰段及脊髓损伤时要警惕发生隐性胸膜肺损伤的发生,CT应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
2009年09期 v.31 1080-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张淑环;梁书荣;吴晓暄;卢彦辉;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对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1及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2周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能够减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短期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9年09期 v.31 1081-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董秋棉;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用稳心颗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观察期间除治疗基础疾病外,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对照组给予胺碘酮。2组均观察4周。服药前后分别检查心电图或动态电图,并观察服药前后的心悸、头晕、眩晕、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2009年09期 v.31 1083-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张云湘;范文玲;于雪蕊;许建霞;马慧娟;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宫腔镜电切术对宫颈机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宫颈病变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阴道B型超声(B超)监测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及宫颈管宽度;Hegar扩张器探查宫颈内口;Foleg导管牵拉试验。并对术后妊娠的72例用腹部B超追踪监测宫颈情况至分娩。结果阴道B超:宫颈长度>3.0cm25例,3.0~2.5cm75例;宫颈内口宽度1.9~1.5cm15例,均有阴道足月分娩史,1.5~1.0cm85例。Hegar扩张器探查宫颈内口,可通过5号扩张器的70例,6号的18例,7号12例勉强通过。Foleg导管牵拉试验,无1例通过。72例妊娠者B超监测:宫颈长度为3.0~2.5cm,宫颈内口宽度<1.5cm,宫颈管中段宽度<0.6cm,没有胎囊突入宫颈内口的。结论宫腔镜电切宫颈良性病变对宫颈机能没有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09期 v.31 1085-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