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宪勇;杨新明;彭阿钦;王耀一;齐志民;白瑞;
目的评估带蒂筋膜瓣包裹法及单纯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制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区,右侧设为A组,采用单纯可吸收生物膜包裹,左侧设为B组,采用带血运深筋膜瓣包裹。各组在4、8、12、1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光密度比测量并于12周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定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X线片、大体形态观察显示,外骨痂生长情况、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骨性愈合后的力学强度,筋膜瓣组均明显优于生物膜组。光密度比值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2组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带血运筋膜瓣做为膜材料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较单纯应用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2010年24期 v.32 3429-3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刘雅;黄立宁;董振明;张炳熙;
目的观察吗啡预处理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寻找有效预处理的产生时间。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脑中动脉栓塞组(MCAO组,n=8)和吗啡预处理组(MP组,n=40),吗啡预处理组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预处理后0.5、12、24、48、72h行脑中动脉栓塞,每组8只。缺血后6h,通过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面积及脑水肿率,观察吗啡预处理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结果与MCAO组比较,吗啡预处理能明显改善12h及24h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面积及水肿率(P<0.05),而0.5、48、72h时点则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吗啡预处理能减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存在时间效应。
2010年24期 v.32 3432-3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苏彦君;郝存勖;王青菊;李宏斌;王丽;李华;杜鸿皓;杜九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KC)由细胞浆到细胞膜移位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及姜黄素治疗组(C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给予姜黄素30mg·kg-1·d-1腹腔注射。实验第3周、第6周3组分别宰杀6只大鼠,并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及肾重/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KC活性。结果 B组UAER、Ccr、肾重/体重及肾脏细胞膜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C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PKC移位活化而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
2010年24期 v.32 3434-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范秀华;邢小芬;李晓;乔书花;胡建秀;
目的研究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的移植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Ishikawa细胞浓度调整至5×107个/0.2ml,接种于BABL/C小鼠背部皮下,观察其生长情况,留取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BABL/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形成的肿瘤具备人肿瘤生物学特点。结论建立的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BABL/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具有人子宫内膜癌特征,为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提供了实验动物模型。
2010年24期 v.32 3436-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郭永辉;杨德智;龚宁波;吕扬;
目的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建立中药活性成分苦参碱化学样品纯度的新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针对苦参碱化学样品,考察了溶剂残留、炉体气氛、升温速率、称样量四个因素对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结果的影响;优化并确定了最佳检测条件,测定了苦参碱化学样品的纯度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建立的方法及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苦参碱样品纯度检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佳实验条件为升温速率4.0K/min,称样量为2.5mg~3.7mg,炉内气体为静态空气,经检测获得苦参碱样品的化学纯度值为99.81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苦参碱样品化学纯度值为99.825%。结论利用建立的差热扫描量热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苦参碱化学纯度,论文研究为苦参碱纯度测定提供了一种新分析技术和方法。
2010年24期 v.32 3438-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张起鹏;范士英;王丽芳;张朋伟;
目的动态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收集31例SAP患者和2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SAP患者于入院后1、3、5、7、14、21d,MAP患者于入院后1、3、5、7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用RT-PCR法检测TLR4基因表达水平,同时用鲎试剂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浆中均检出内毒素,与MAP组比较,SAP组内毒素在各个时期浓度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P患者在入院后1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基因水平显著升高(P<0.05),达正常对照组的1.55倍,并持续较长时间。相关分析显示,SAP患者在入院后第3、5、7天TLR4mRNA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TLR4通路的异常可能在SAP的发病及炎性反应中均发挥一定作用,其诱生与内毒素刺激密切相关。
2010年24期 v.32 3441-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马巍;杨季红;马静;赵丹宁;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OG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血必净组(XBJ组),每组10只。XBJ组术前3d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5ml·kg-1·d-1。于再灌注后6h取标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 I/R组、XBJ组TNF-α、IL-β、IL-6、IL-8、ICAM-1较SOG组升高(P<0.05或<0.01),XBJ组较I/R组低(P<0.05或<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全身炎性反应。
2010年24期 v.32 3443-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马红秋;付晓燕;刘禧杰;崔菲菲;辛德莉;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e,MPP)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与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MPP儿童64例,对热程和肺外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MP分离培养,分子药敏方法检测MP的耐药性。结果耐药组更易出现肺外并发症,有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发热时间更长(P<0.05)。结论 MP的耐药可能会导致肺外并发症的增加,持续发热可能是肺外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之一。
2010年24期 v.32 3445-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毅军;奚肇庆;冯旰珠;
目的研究中草药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在痰热清干预下,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Hep-2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光密度值(D),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下痰热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3种给药方式下,CPE法及MTT比色法测得痰热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735、0.815、0.766g/L和0.854、0.842、0.887g/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1.32、10.21、10.86和9.74、9.88、9.38;3种方式给药下痰热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及抑制增殖作用,对其感染靶细胞有阻断作用,并呈明显量效关系。
2010年24期 v.32 3447-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李伟皓;杨洪乐;孟凡茹;纪昕;曹青;周艳;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体止血潜能(OHP)、总体凝血潜能(OCP)与总体纤溶潜能(OFP)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血浆CRP、FIB、OHP、OCP及OFP,比较2组间各指标差异,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FIB与OCP、OHP、OFP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组中组FIB、OHP与OCP均高于对照组(P<0.01),OFP低于对照组(P<0.01)。CRP、FIB与OCP、OHP呈正相关(P<0.01),与OFP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反应与止血功能相关,监测炎症及止血指标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状态。
2010年24期 v.32 3449-3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宋建立;张波;方川;史彦芳;赵强;王建伟;赵英;
目的观察纳洛酮配合针刺对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颅脑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配中医针刺治疗,比较2组神经机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BI指数,评定颅脑神经损伤程度,并用ADL量表,分别于14d、21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B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1d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配合针刺治疗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能有效的保护颅脑神经,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2010年24期 v.32 3451-3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苏军华;朱芸;李伟皓;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感冒是否存在影响心肌酶谱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30例普通感冒患者发病后进行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检测。结果甲型H1N1流感对心肌酶谱中Mb、CK、CK-MB、LDH、α-HBDH影响明显高于普通感冒(P<0.05)。结论心肌酶谱更能敏感反映心肌损害,通过对其的测定,可以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根据检测结果提示临床有效预防其病毒对心肌的影响。
2010年24期 v.32 3453-3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李力;冀荷香;王庆文;徐颖;杨卫超;何洁;左派欣;
目的探讨阿维菌素(AVM)对作业人员机体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为今后职业卫生相关问题的研究积累资料和提供依据。方法以53名阿维菌素生产人员和29名非作业人员为测试对象,选取测试系统中的7项进行测试,每名工人由专业人员单独测试。结果记忆扫描平均耗时接触组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保留得分接触组低于对照组(P<0.01),目标追踪得分接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AVM浓度为61.35~154.64μg/m3的环境中,平均暴露2~3年,对作业人员学习记忆能力和心理运动有明显的影响,神经行为功能测试项目是AVM危害研究的敏感指标。
2010年24期 v.32 3455-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马启东;陈朝文;詹学斌;冯振同;
目的探讨PPH术后残存外痔及皮赘处理。方法 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我科应用PPH治疗Ⅲ或Ⅳ度内痔为主的混合痔80例,分为2组,PPH术后外痔、皮赘切除组(试验组)42例;仅行PPH手术组(对照组)38例,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时间、满意度、恢复工作和生活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中远期外痔或皮赘情况等指标。结果随访6月~2年,便血、脱出症状全部消失。术后6月满意度、手术时间、肛缘水肿时间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远期外痔或皮赘情况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PPH术后外痔、皮赘切除可以增加PPH术后中远期舒适度和满意度,避免二次手术。
2010年24期 v.32 3456-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王磊;郑桂敏;张风肖;李丽;孙丽君;陶杰梅;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三维血管能量成像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病变的意义。方法选取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血清阴性RA的患者30例,双手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共600个关节进行高分辨力超声(HFUS)及3D-CPA检查,测量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检测有无肌腱病变、骨质破坏,观察血流特点,并同时行双手平片检查,观察软组织肿胀、骨侵蚀。结果超声检查血清阴性RA患者30例中共检出22例(73%),158个(26.33%)关节积液;24例(80%),209个(34.83%)关节滑膜增厚;19例(63.3%),106个(17.67%)关节血管翳形成;12例(40%),共计75个(12.5%)肌腱腱鞘炎;12例(40%),38个(6.3%)骨质侵蚀。结论高频超声能显示血清阴性RA患者手指关节病变的各种表现,可为临床诊断以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3D-CPA立体显示血管翳形成,帮助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及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2010年24期 v.32 3458-3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汤晨;刘收厚;刘志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鼻腔或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37例,包括鼻腔肿瘤28例,鼻窦肿瘤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追踪随访并统计分析,对手术方法及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能彻底切除肿瘤,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6个月,总复发率为10.8%,恶变率为2.7%,治愈率89.2%,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确切疗效,其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非常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
2010年24期 v.32 3460-3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胥爱文;李立恒;安峰;张利;谢丽娟;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牙周基础治疗结合微波治疗后的变化。方法用滤纸条的袋内取样法取34例患者一侧104个位点的基础治疗结合微波治疗的GCF样本(微波治疗组),同时取对侧104个位点的基础治疗的GCF样本作为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ST、ALP水平。结果基础治疗结合微波治疗后的AST、ALP水平较单纯的基础治疗显著下降(P<0.01),各临床指标显著改善。结论微波治疗可以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GCF-AST、GCF-AST水平,对牙周炎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0年24期 v.32 3462-3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周进;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和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08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间为(4.6±1.2)d,胰岛素用量(38.2±7.1)U,低血糖发生(0.8±0.5)次/例。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24期 v.32 3463-3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周缨;裴林林;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3例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39例)、中年组(45~60岁,63例)及老年组(>60岁,141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特点。结果青年组、中年组患者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而老年组症状多不典型。老年AMI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非老年组高,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鉴于不同年龄组AMI患者有不同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特点,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010年24期 v.32 3465-3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黄红梅;程月珍;刘君;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糖尿病组)、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晨起行空腹血糖测定和血脂测定,并测量血压。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将糖尿病患者按单纯糖尿病(A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B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C组)分成3组,分组观察。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的血压、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高(P<0.05),IMT明显增厚(P<0.05),2组比较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平均年龄段的患者颈内动脉IMT明显增厚(P<0.05),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A、B、C3组间颈动脉IMT增厚程度及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高龄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动态直观地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是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必要手段。
2010年24期 v.32 3467-3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韩海霞;朱庆文;张喜琴;段乃超;谷国强;
目的分析听神经病儿童的临床和听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24耳)儿童听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和纯音测听、声阻抗、耳声发射及ABR听力学检测结果。结果 6例伴不同音调耳鸣,以低调为主。言语分辨力差。病例6同时伴有视力下降,病例12于发病后3~4年出现周围性神经病症状。纯音听阈(PTT)检查示低频上升型,不对称W型,盆型,覆盆型,平坦型,尖峰型和山型。病程半个月~1.0年与5~7年者比较PTT升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P<0.05)。鼓室图均为"A"型,镫骨肌声反射(AR)引不出或AR阈值升高。听性脑干反应引不出或严重异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全部正常引出。结论儿童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显著。系统听力学检查对认识、诊断以及研究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0年24期 v.32 3469-3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呼铁民;孙瓅贤;王维兴;韩凤伟;王培;张丹;于淼;赵宗茂;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确诊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住院患者328例,所有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且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86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依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3组:早期组0~3d、中期组4~7d、晚期组8~21d。选择Hunt-Hess分级评价病情,颅脑CT采用Fisher分级,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介入弹簧圈栓塞术,我院以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为主要手术方式(80%以上),术后常规进行预防脑血管痉挛、维持基础血压、适当扩容、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住院病死率、致残率,并随访1月、1年病死率等。结果 28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5.6±5.0)岁,女性多见,占63.29%。3组年龄均数,性别比,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病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以及动脉瘤的主要部位、Hunt-Hess分级、颅脑CT的Fisher分级、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间组Hunt-Hess分级Ⅰ-Ⅲ级患者的致残率、住院病死率、1月病死率、1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组致残率、住院病死率、1月病死率、1年病死率均低于诺中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早晚对颅内动脉瘤破裂SAHHunt-Hess分级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但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010年24期 v.32 3471-3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梁献伟;张楠;李秀莉;马志乾;王敬然;张富同;安永辉;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临床获益效果。方法 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有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及可评价的客观指标。20例(联合组)采用厄洛替尼150mg/d口服治疗,同时给予同步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6000cGY/30d。20例(放疗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6000cGY/30d。结果 40例全部完成治疗,联合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CR+PR)为70%,1年和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联合组分别为72%,38%和26.3个月。单纯放疗组CR1例,PR7例,总有效率(CR+PR)40%,1年和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22%和16.6个月。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厄洛替尼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方案,能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10年24期 v.32 3474-3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毕杰;乔谦;张志强;刘文松;蔡兵;
目的研究可吸收止血绫在肝切除创面处理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将53例肝占位病变行肝切除患者以创面有无使用止血绫分为A组(使用止血绫)、B组(未使用止血绫),记录术后24、48、72h腹腔引流量等指标,观察比较2组间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24、48、72h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P<0.05);B组术后腹腔出血、胆漏、膈下积液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肝切除创面处理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绫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能明显减少术后创面渗血、渗液。
2010年24期 v.32 3475-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冯彩红;朱庆文;单春光;张玉乾;孙称心;姚利孟;
目的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醒时血压,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158例OSAHS患者(OSAHS组)进行整晚多导睡眠图检查,次晨醒后立即测定血压。结果 OSAHS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OSAHS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轻度和中度者,OSAHS合并高血压者醒时血压明显高于睡前。158例OSAHS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1%,其中轻度32%,中度28%,重度40%,多元线性回归示平均血压与年龄呈正相关(r=0.39,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呈负相关(r=-0.39,P<0.05),CPAP呼吸机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压降低明显。结论重度OSAHS患者和OSAHS合并高血压者存在着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OSAHS患者高血压发病率与低血氧相关,血压增高的程度和发病率会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CPAP呼吸机治疗1个月后可明显降低血压。
2010年24期 v.32 3477-3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母小真;姜泉;史群;
目的评价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的队列研究,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治疗组服用清热活血方与甲氨喋呤合用,疗程0.5年,选择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改善(ACR)疾病疗效、改善中医证侯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改善炎症指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法与甲氨喋呤有协同作用,效果优于甲氨喋呤单独应用,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2010年24期 v.32 3478-3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刘延雄;郭龙;刘志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同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同时完全断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同时重建10例ACL、PCL,材料采用LASR人工韧带,术后随访12-3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功能。结果术后无膝关节感染发生;均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05°~125°,平均116°。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1.8±2.9)分,终末随访时为(90.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同期重建膝关节ACLPCL是治疗ACL、PCL同时完全断裂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2010年24期 v.32 3480-3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杨凤;白云;郑浩;魏素霞;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患者肺功能改变及手术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术前肺功能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肺功能多呈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肺功能显著降低未达手术安全标准。但90例患者中外科手术无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病例。结论结核性脓胸手术安全系数较高,可适当放宽低肺功能患者的手术安全指征。
2010年24期 v.32 3482-3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卢军利;董艳;邢兰访;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窦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均接受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g,3次/d)联合氟伐他汀(40mg/d)口服,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随访期每3个月记录2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并观察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在随访期,治疗组平均每例房颤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每次房颤发作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时,对照组治疗前后Pmax,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则Pmax,Pd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适于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2010年24期 v.32 3483-3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李树鱼;冯巧荣;
目的观察维生素E联合沙丁胺醇辅助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即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A组28例和治疗组B组32例,3组患儿均采用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A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B组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口服,疗程均为5~7d,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及紫绀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及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维生素E联合沙丁胺醇辅助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
2010年24期 v.32 3485-3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杨素娟;尹桂然;刘慈;郝桂敏;王振海;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免疫治疗效果。方法以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335例为研究对象,取其丈夫(或第三者)外周静脉血20ml,分离淋巴细胞于孕前、孕后注射于患者前臂,产生主动免疫,随访妊娠结局。结果接受治疗的335例患者共有妊娠296例(88.35%),其中足月分娩228例(68.05%);目前尚在妊娠中33例(9.85%);再次自然流产35例(10.44%);未受孕39例(11.64%)。年龄33~38岁者流产率明显高于32岁以下者(P<0.05);孕后免疫治疗2~3次者有较高的足月分娩率。孕后未治疗或仅治疗1次者,足月分娩率明显降低(P<0.05),再次流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URSA疗效肯定,治疗后妊娠成功率高。对于35岁以上的患者,建议早期保胎治疗。免疫治疗后3个月内受孕,孕后再行治疗2次或2次以上较为理想。
2010年24期 v.32 3486-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荣改;高微然;李杰;张俊芹;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感染性发热的原因,分析胎心率与孕妇体温关系,为孕晚期感染性发热患者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至2009年妊娠晚期发热的60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对发热原因、发热程度、胎心情况、妊娠结局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妊娠晚期发热原因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胎膜早破、肠炎、阑尾炎等。胎心率与孕妇体温密切相关(P<0.01)。结论经过处理体温控制后终止妊娠较直接终止妊娠剖宫产率低,新生儿预后好。
2010年24期 v.32 3488-3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魏立民;王利群;马博清;叶蔚;陈树春;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检查或荧光造影,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眼底正常组(25例)、眼底渗出组(18例)及眼底增值组(15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连续监测72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bA1C均明显增高(P<0.05);MBG、SD及MAGE随眼底病变程度逐渐增高(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
2010年24期 v.32 3489-3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王家顺;韩艺辉;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扑尔敏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7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71例,治疗方案选择应用康复新液10ml,扑尔敏10mg、地塞米松注射液5mg进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d,15~30min/次,7d1疗程,治疗2疗程。对照组66例,治疗方案选择应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糜蛋白酶4000U进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d,15~30min/次,5d1疗程,治疗1~3疗程,对比治疗后两组之间的有效率及显效时间,观察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8%,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39%。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液、扑尔敏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0年24期 v.32 3491-3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崔爱民;张月香;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LSH64例(观察组)和同期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AST)6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24期 v.32 3492-3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与正常妊娠患者的血清钙水平,探讨缺钙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5例子痫前期疾病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45例,重度子痫前期40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55例作对照组。测定其血清钙离子浓度,分析各组血钙水平。结果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清钙浓度、均比正常妊娠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清钙水平,低钙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钙可能是子痫前期疾病的一个诱发因素,而且子痫前期病情越重低钙越严重。有HDCP倾向的高危孕妇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后血浆钙离子浓度可恢复至正常孕妇水平,同时可预防HDCP的发生。
2010年24期 v.32 3494-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李秀莉;安永辉;刘津来;梁献伟;李慧杰;
目的观察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过程中冷冻对大血管的影响。方法 178例肺癌患者肿瘤均包绕于大血管及心脏,207次行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患者。结果经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后,侵犯主动脉、上腔静脉等大血管或心脏的肿瘤内有冰球形成,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因"热池"效应的存在氩氦刀靶向冷冻对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及心脏无明显影响,对侵犯心脏和大血管的肺癌氩氦刀靶向治疗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2010年24期 v.32 3495-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王萍;刘春义;宫颖新;张丽丽;毕月斋;张艳霞;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临床治疗。方法对71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41例次,十二指肠狭窄及闭锁24例次;环状胰腺23例次;合并两种以上梗阻原因14例。伴发畸形30例次。结果治愈63例。放弃治疗死亡8例:肠旋转不良合并肠坏死4例,伴发严重畸形3例,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可通过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0年24期 v.32 3497-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甄丽;邢瑞卿;杨伟然;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体会的探讨,以期减少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经人工气道采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利用法国梅里埃产微生物分析仪及药敏分析卡进行细菌鉴定与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62例检出103株致病菌,细菌培养阳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35株(38.46%),肺炎克雷伯杆菌26株(28.57%),大肠杆菌20例株(21.98%),鲍曼不动杆菌10株(10.99%),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药敏试验敏感抗菌素主要为亚胺培南,其抗药性<40%,妥布霉素<40%,头孢他啶均<40%。.全组死亡3例,均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为主。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加强气道管理,是预防VAP的有效途径,正确使用抗菌素并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是治疗VAP的关键。
2010年24期 v.32 3498-3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刘彦才;刘庆华;刘芳;姜皓;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固定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CO)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固定术治疗PCO55例(手术组),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并与同期应用Nd:YAG激光行晶状体后囊膜切开病例58例(激光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0.05~0.1者手术组2只眼,激光组1只眼;0.1~0.3者手术组6只眼,激光组5只眼;0.4~0.8者手术组9只眼,激光组13只眼;>0.8者手术组38只眼,激光组39只眼。所有病例术后无人工晶状体偏位和脱位,随访0.5~2年,未见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固定术治疗PCO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效率高,临床效果佳,易于掌握,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的有效补充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2010年24期 v.32 3500-3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张景秋;赵喜庆;吉训明;石文建;汪萍;刘志强;董得宏;
目的证实中药丹参通过作用于脑保护多个环节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尼莫通组及中药组。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建立可再通脑缺血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相同时间注入上述药物或0.9%氯化钠溶液;于脑缺血3h和48h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存活48h后,测定脑血流;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神经功能、脑血流和脑梗死体积方面,丹参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在3治疗组中,丹参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线粒体中SOD活性最高(P<0.01)。结论中药丹参具有通过多途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2010年24期 v.32 3501-3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贾志宇;杨威;张英怀;王维丽;屈鹏飞;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腭部恶性肿瘤患者84例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84例恶性肿瘤中,腺源性肿瘤45例(53.6%),非腺源性肿瘤39例(46.4%)。鳞状细胞癌最多见(31例,36.9%),其次为腺样囊性癌(22例,26.2%)和黏液表皮样癌(15例,17.9%)。73例患者手术治疗,15例于术后6个月至6年复发。结论腭部恶性肿瘤治疗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2010年24期 v.32 3503-3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孙立新;范丽莉;焦建成;王炎;郑博;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病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6至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87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确定医院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ICU发生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研究。结果 ICU医院感染率为11.5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体致病菌以G-菌为主,其次是G+菌,病毒和真菌也有检出。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医院感染。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特征,对易感者实施重点保护,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0年24期 v.32 3505-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赵晓晖;贾漪涛;刘彩芳;耿玮;李中信;刘会娟;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恩度)联合TP方案(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恩度)联合TP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至少用药4个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57.1%,临床受益率为80.9%。疾病无进展时间为7.6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86.4%。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腹泻等。结论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2010年24期 v.32 3506-3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吴向东;徐振辉;张树明;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外用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1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用组57例采用单独使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组60例采用外敷奇正消痛贴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结果联合组在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方面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外敷消痛贴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联合用药在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肿胀和功能恢复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2010年24期 v.32 3508-3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孟艳梅;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血管病(CVD)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急性CVD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方法 140例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ICH)组21例,脑梗死(CI)组42例;同期入院非脑血管病(Non-CVD)患者36例,我院门诊体检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shamgroup)。凝固法测定Fib水平,对各组Fib均数进行比较,并绘制ROC曲线,分析Fib在急性CVD时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各组血清Fib含量比较:ICH组Fib含量增高明显,较sham组、CI组及Non-C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与ICH组、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on-C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急性CVD中ROC曲线分析:Fib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面积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45,0.813),诊断急性CVD有显著意义,含量越高诊断急性CVD的可能性越大。结论血浆Fib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CVD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评价机体损伤的总体量化指标,在急性CVD的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2010年24期 v.32 3509-3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