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秋双;周炳娟;张金库;赵文明;赵亚飞;
目的探讨Fox M1、Cep55及c-Myc蛋白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BLBC、70例NON-BLBC和6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Fox M1、Cep55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Fox M1蛋白在BLBC、NON-BLBC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51/66)、60.0%(42/70)、13.6%(9/66),Cep55蛋白在BLBC、NON-BLBC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49/66)、57.1%(40/70)、16.7%(11/66),c-Myc蛋白在BLBC、NON-BLBC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47/66)、54.3%(38/70)、22.7%(15/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 M1、Cep55及c-Myc蛋白的表达与BLBC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绝经与否、肿块大小无关(P>0.05)。Fox M1和Cep55蛋白在BLB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Fox M1和c-Myc蛋白在BLB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Cep55与c-Myc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Fox M1、Cep55及c-Myc蛋白可能参与了BLBC的发生、发展,并且Fox M1分别与Cep55及c-Myc在BLB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Cep55蛋白与c-Myc蛋白在BLBC中的表达没有相关性,说明Cep55及c-Myc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对BLBC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影响。
2015年01期 v.3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李婧;杨香敏;宋巧;卢海丽;陈娜;史万英;
目的外源性一氧化碳对大鼠肢体由缺血再灌注(IR)导致心肌损伤的治疗及机制。方法 22只大鼠随机分为IR组(10只)、IR吸入CO组(RC组)(10只)、假手术组(S组)(2只);检查大鼠心肌组织及横纹变化,肌组织中Bax、Bcl-2及凋亡百分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RC组大鼠肌组织中Bcl-2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而其余指标则均显著低于IR组(P<0.05),心肌损伤相对减轻。结论外源性CO可减轻肢体IR导致的心肌损伤,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肌组织内聚集有关。
2015年01期 v.3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李焰;刘凤丽;王培培;左慧敏;程冉冉;周燕;李芬;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组;C组:姜黄素治疗组。3组于缺血再灌注后分为30 min、3 h、12 h、24 h、48 h、72 h等6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水迷宫法测试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aspase-8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质区caspase-8蛋白表达量;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24 h脑梗死体积B组高于A、C组(P<0.05)。B组第9、10天搜索安全岛潜伏期较A、C组明显延长(P<0.01)。与A组比较,B组caspase-8在再灌后3 h、12 h、24 h、48 h显著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显著回降(P<0.05)。C组与B组比较,各时相点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姜黄素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为减少caspase-8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15年01期 v.3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张建武;刘相;魏媛媛;邢志伟;李曼;高艳军;
目的探讨IL-8+781C/T位点与它的受体CXCR1+2608G/C的基因多态性和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78例结核病患者和97例健康对照者的IL-8+781C/T位点和它的受体CXCR1+2608G/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χ2检验分析这两个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IL-8+781C/T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2.0%,15.4%和2.6%,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5.6%,13.4%和1.0%。2组间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用行×列表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同时C、T等位基因在2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CXCR1+2608G/C位点GG、GC和CC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3.3%,15.4%和1.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9.4%,20.6%和0。2组间GG、GC、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用行×列表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同时G、C等位基因在2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 IL-8+781C/T位点和CXCR1+2608G/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感染的易感性不相关。
2015年01期 v.3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郝若飞;温庄丽;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载脂蛋白a[LP(a)]、血尿酸(UA)、D-二聚体(D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的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脑梗死组)、同期职工体检中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30例(健康对照组)为调查对象,检测血清Hcy和LP(a)、血UA、D2、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依据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分为<5分、5~15分、>15分3个亚组,比较血清Hcy和LP(a)、血UA、D2、hs-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和LP(a)、血UA、D2、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NIHSS评分5~15分、>15分,血清Hcy和LP(a)、血UA、D2、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5分、5~15分及健康对照组(P<0.05),<5分亚组患者Hcy和LP(a)、血UA、D2、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Hcy和LP(a)、血UA、D2水平、hs-CRP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性升高。
2015年01期 v.3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路然;刘领波;温实;刘芳;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转录因子叉头转录因子(Foxp3)及细胞因子转录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Foxp3、TGF-β1在20例鼻息肉组织、15例息肉周围组织、20例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组织和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oxp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两两比较除息肉周围组与筛窦黏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而在慢性鼻窦炎筛窦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除息肉周围组与筛窦黏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3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GF-β1在不同类型的慢性鼻窦炎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2015年01期 v.3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王晓明;秦凌浩;吴进锐;胡巧红;
目的合成一系列脂酰苯丙氨酸凝胶因子——肉豆蔻酰-苯丙氨酸甲酯(C14-L-Phe-OMe)、棕榈酰-苯丙氨酸甲酯(C16-L-Phe-OMe)及硬脂酰-苯丙氨酸甲酯(C18-L-Phe-OMe),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考察。方法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母核,肉豆蔻酰氯、棕榈酰氯、硬脂酰氯为酰化剂,合成一系列脂酰苯丙氨酸凝胶因子,采用IR、1H-NMR、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熔点、一级大豆油中的相转变温度和凝胶能力。结果成功合成了C14-L-Phe-OMe、C16-L-Phe-OMe及C18-L-Phe-OMe,并确证了其结构;三种凝胶因子的熔程分别为61.3~63.1、72.1~73.0和62.3~64.1;胶凝能力大小顺序是:C16-L-Phe-OMe>C18-L-Phe-OMe>C14-L-Phe-OMe;三种凝胶因子在一级大豆油中的胶凝焓变分别为42.58 k J/mol、22.61 k J/mol和65.01 k J/mol。结论合成的一系列脂酰苯丙氨酸凝胶因子具有较好的胶凝能力,其中C16-L-Phe-OMe的胶凝能力最强,有望作为一种局部给药的长效释药载体。
2015年01期 v.3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彭飞;耿左军;朱青峰;宋振虎;王亚;
目的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灰质体积年龄相关性的改变规律。方法应用MR采集124例健康志愿者全脑T1WI图像,利用VBM技术获得全脑灰质体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灰质体积的差异性。结果每2个年龄组间均存在显著的年龄主效应(P<0.05,FDR校正)。其中中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存在明显萎缩的脑区位于两侧额上回、两侧额下回三角部、右侧额下回眶部、双侧丘脑、双侧颞中回、右侧额上回眶面、右侧颞中极、右侧岛叶、右侧尾状核及右侧顶叶。老年组与中年组比较存在明显萎缩的脑区位于右侧颞中极、杏仁核、扣带回后部、两侧枕叶舌回、两侧海马/海马旁回及两侧颞下极。老年组与青年组比较,除枕叶外,老年组全脑灰质体积存在广泛下降。当不采用多重对比校正时,观察到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部分脑区,如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左侧角回、右侧枕叶中部、左侧扣带回中部、右额下回三角部,存在年龄×性别交互效应(P<0.01,未校正)。结论在正常老化过程中,全脑灰质体积与年龄呈现为负相关性改变,不同脑区存在不同的萎缩模式,一般遵循"先进后出"的规律,其中额叶最易受年龄的影响;并且在部分脑区中,女性灰质萎缩进程较男性缓慢。
2015年01期 v.37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杨树忠;张山;王立新;张富;刘金城;张艳丽;
目的观察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在儿童全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儿童,年龄6~12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试验组: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组;对照组:常规监测组。记录2组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15 min时(T2)、手术30 min时(T3)和术毕时(T4)的血压和心率及2组患者麻醉药品的用量。观察2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和知晓的发生率以及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在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在T3时与T4比较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结论儿童全麻手术中,熵指数监测联合肌松监测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缩短了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了儿童全麻质量。
2015年01期 v.3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郑豪芬;陈其福;郑豪侠;邓宇;
目的探讨脊柱退变性疾病术后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脊柱退变性疾病变行内固定物植入术的患者121例,依据患者有无术后感染,把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n=102)和非感染组(n=19),非感染组依据其手术创伤分为B组(B1组:术中出血量≤400 ml;B2组:术中出血量>400 ml)和T组(T1组:手术时间≤180 min;T2组:手术时间>180 min),在术前、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5 d清晨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患者CRP、ESR和WBC值。结果 2组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5 d感染组患者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5 d感染组WBC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B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5 d CRP、ESR和WBC水平明显高于B1组(P<0.05);T2组术后1 d、术后2 d和术后5 d CRP、ESR和WBC水平明显高于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术后WBC、CRP和ESR值会不同程度地增高,WBC的诊断价值较低,而CRP和ESR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015年01期 v.37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薛满忠;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23例,所有患者均行TCD(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确定是否有颅内动脉狭窄,同时需要明确病变部位或颞窗探测不佳时行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共76例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199例患者作为狭窄组,124例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结果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在颅内动脉狭窄中最为常见,分别占颅内动脉狭窄数的34.8%和27.1%;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年龄(t=2.164,P=0.031)、入院血糖水平(t=2.014,P=0.045)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颅内动脉狭窄组高于对照组(χ2=22.275,P=0.000);颅内动脉狭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2,95%CI=1.002~1.043,P=0.032)、糖尿病(OR=3.529,95%CI=2.058~6.051,P=0.000)和入院血糖(OR=1.115,95%CI=1.000~1.243,P=0.049)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颅内动脉狭窄多元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8,95%CI=1.004~1.052,P=0.019)和糖尿病(OR=3.737,95%CI=2.007~6.959,P=0.000)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在颅内动脉狭窄中最为常见,年龄和糖尿病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01期 v.3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杜秀然;李春霞;刘锐;李振生;王显雷;李幸彬;
目的探讨结核生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6例肺结核患者及192例肺癌患者的结核生物芯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及组合情况。结果 380例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16 k Da抗体阳性率为26.32%,38 k Da抗体阳性率为76.32%,LAM抗体阳性率为76.58%。16 k Da抗体阳性+38 k Da抗体阳性+LAM抗体阳性和16 k Da抗体阴性+38 k Da抗体阳性+LAM抗体阳性2种组合达71.84%。复治涂阳患者三种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初治涂阳患者,涂阳患者的三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初治涂阴患者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法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15年01期 v.3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游崇登;何勤;刘琳;朱鸿斌;汤宏宇;张利娟;贺振新;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抑癌基因DAPK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M患者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18.52%,对照组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0;M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和对照组DAPK mRNA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中甲基化组低于非甲基化组;甲基化组、非甲基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MM患者的初治组低于复发组,初治组、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其mRNA表达的机制之一,并在MM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015年01期 v.3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赵雅宁;张盼;郝正玮;马素慧;陈长香;李建民;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首发脑梗死偏瘫患者P300的影响。方法 60例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机器人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应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测患者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测平衡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ERP成分N100、N200、P200和P300电位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erg平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00、N200、P200和P300波幅及潜伏期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erg平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00和P300波幅及潜伏期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并有利于恢复大脑的认知功能。
2015年01期 v.3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王玮;崔娜;杨爱敏;姜蕾;张杰;郝桂敏;
目的研究来曲唑(LE)联合尿促性素(HMG)在超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中的效果,探讨其在PCOS促排卵中的优势。方法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112例,共152个促排卵周期,随机分为3组。1组:LE与HMG顺序使用组;2组:LE与HMG联合使用组;3组:单纯HMG组。比较3组患者绒促性素(HCG)注射日成熟卵泡(卵泡直径≥14 mm)的数量、多于3个卵泡的例数、排卵率、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尿促性素用量、诱导排卵时间、周期妊娠率。结果 2组患者HCG注射日成熟卵泡的数量显著低于3组(P<0.05),多于3个卵泡的例数也显著低于3组(P<0.05);1、2、3组患者排卵率、LUFS的发生率、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促性素用量和诱导排卵时间均低于1、3组(P<0.05或<0.01);1、2组妊娠率均显著高于3组(P<0.05或<0.01)。结论 LE联合HMG在PCOS促排卵中显示出了单卵泡发育率高,妊娠率高,节约促排卵时间和费用的优势。
2015年01期 v.3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张海谱;李仕英;赵会海;王缚鲲;
目的分析门诊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MDR E.coli)泌尿系统感染(USI)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门诊USI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分离自门诊USI患者尿标本的208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筛选MDR E.coli阳性株,以MDR E.coli阴性株为对照,分析MDR E.coli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株大肠埃希菌中MDR E.coli共检出118株,检出率为56.73%。208株大肠埃希菌仅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4种抗生素的敏感率>85%。MDR E.coli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DR E.coli感染与既往抗生素应用、头孢菌素类使用、曾用药种类(≥2种)、以及USI病程(>6个月)有关(P<0.05);MDR E.coli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曾用药种类(≥2种)和USI病程(>6个月)是MDR E.col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诊USI患者MDR E.coli感染检出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门诊USI患者抗生素应用管理。
2015年01期 v.3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唐学磊;李丹阳;马丽丽;
目的通过对产后出血孕妇的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娩发生出血的孕妇237例,同时选取474例未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作为对照,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相对危险度(OR值)以及其95%可信区间(CI)分析其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通过OR值比较,各个危险因素依次是:胎盘前置或者胎盘粘连等胎盘因素,巨大胎儿所致的软产道损伤因素,多次妊娠及流产因素,妊娠期合并症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因素等。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05),且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05)。结论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注意各个危险因素的影响,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做好产前的检查,关注胎盘粘连和胎盘前置,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2015年01期 v.3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彭文革;赵丽娟;陈静;郝燕杰;张佛增;周利卫;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生化和血清肝功能酶谱的结果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别进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检测和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ALT)、总蛋白、球蛋白等。对照组为同期门诊手足口病轻症患儿。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5.37%,且白细胞升高的病例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78.9%)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肝脏酶谱AST、LDH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蛋白、糖和氯化物检测和血清肝脏酶谱检查有利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和肝脏损害的早期诊断,提示部分未至脑炎期的患儿肝脏系统已经有了较明显的损伤。
2015年01期 v.3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孟景红;杜向一;陈海英;王俊祥;谢建丽;王倩倩;姚林虎;魏平;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水平,了解其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JIA患儿54例,其中17例全身型定为病例1组,20例多关节型定为病例2组,17例少关节型定为病例3组,将同时期在健康查体儿童32例定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记录各组血清IL-17水平和病例组患儿ESR、CRP及肿痛关节数。分析4组间IL-17水平差异和JIA患儿IL-17水平与ESR、CRP及肿痛关节数的相关性。结果病例1组、病例2组、病例3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80,P<0.01),JIA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ESR及CRP无明显相关性(r=0.050,P=0.721;r=0.263,P=0.055),而与肿痛关节数呈正相关(r=0.433,P=0.001)。结论 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常用的临床炎性指标ESR、CRP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痛关节数呈正相关,提示IL-17在关节局部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2015年01期 v.3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冉永国;陆大春;姚金艳;刘爱萍;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CSEA)对产时羊水污染(羊水胎粪污染)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时有羊水污染的初产妇165例,其中使用CSEA的83例为研究组;不使用CSEA的82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在分娩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娩出时的阿氏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活跃期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缩宫素的使用研究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二产程时间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胎吸助产的发生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以稳定产时有羊水污染的产妇的情绪,提高她们阴道分娩的信心;同时有可能缩短产妇的活跃期,改善新生儿的状况,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2015年01期 v.37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闫瑞芳;夏彩宁;王东升;何立新;
目的探讨蔗糖铁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骨科术后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骨折术后贫血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均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口服硫酸亚铁片补铁。观察组术后前3 d每天给予蔗糖铁200 mg,对照组口服硫酸亚铁片300 mg,3次/d,疗程1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贫血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贫血状况都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的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4.6%)发生轻微过敏反应,经药物治疗后治愈;对照组出现25例(39.0%)不良反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铁剂比较,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能更好的纠正骨折术后贫血,改善肠内营养的疗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2015年01期 v.3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甄敏;
目的检测老年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K-2)和空间重组因子1(RSF-1)的表达特征,关注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方法本实验以112例老年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作为观察组,以60例老年人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中CHK-2和RSF-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CHK-2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RSF-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CHK-2和RSF-1表达的与肿瘤的最大径、颈管累及深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HK-2和RSF-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46,P<0.05)。结论老年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HK-2和RSF-1异常表达,二者具有的协同作用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术后联合检测CHK-2和RSF-1的表达可能对判断子宫颈鳞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2015年01期 v.3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苏娜;王光亚;付东霞;王霖霞;邢宝恒;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产检并分娩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诊断GDM并于产后1年回访者126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MS组(n=22)及NMS组(n=104)。于孕中期行OGTT检查时询问孕妇一般情况,检测OGTT各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脂,留取一部分血清冰冻待测定hs-CRP、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产后1年进行随访,检测MS各项指标。结果 MS组较NMS组孕期存在更为严重代谢紊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M孕妇产后发生MS的影响因素有OGTT时空腹血糖、孕前BMI、孕期hs-CRP;产后MS组与NMS组相比,hs-CRP、腰围、胰岛素抵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胰岛素抵抗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孕期hs-CRP对GDM患者产后MS的发生有预测作用,产后MS患者体内hs-CRP水平较高,与胰岛素抵抗线性相关。
2015年01期 v.3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莫凡睿;李娟;
目的探讨NSTEMI患者心肌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NSTEMI患者67例,按照Rentrop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Rentrop 0~1级,n=51)组和侧支循环形成良好(Rentrop 2~3级,n=16)组。对可能影响NSTEMI患者侧支循环的2组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和血管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P<0.0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P<0.0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中远端病变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P=0.008)、梗死前心绞痛(P=0.002)和Gensini积分(P=0.001)是NSTEMI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出现过梗死前心绞痛且心率慢的NSTEMI患者更易形成侧支循环,预后较好。
2015年01期 v.3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王晓冬;霍习敏;徐梅先;张银瑞;耿文锦;曹丽静;孙慧;郭艳梅;李君娥;康磊;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外周血白介素类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设计,分为病例组(n=98)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为同期同龄健康儿童。病例组为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手足口病重型病例,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52)及危重症组(n=48)。患儿入院后立即取血,进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P<0.05);危重型组中的IL-6和TNF-α与重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IL-4及IL-10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但与危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阳性组(n=56)与病原学未检出组(n=42)比较,IL-4轻微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HFMD重症病例的发病和发展,产生严重的炎症和抗炎反应,EV71阳性患者具有更加明显的免疫反应。
2015年01期 v.3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王彩军;陆东权;张龙;李强;魏雪峰;张志杰;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对伴随膀胱肿瘤的膀胱原位癌的诊断和定位,提示切除范围,预防复发。方法膀胱镜检查确诊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8例,应用THP 30 mg+5%葡萄糖30 ml术前15 min灌注,电切镜置入观察膀胱肿瘤和黏膜染色区并分别组织学检查,肿瘤蒂旁2 cm非黏膜染色区取组织块随机对照,TUR-Bt术后留取肿瘤基底部病理。电切治疗之后维持THP灌注化疗。结果 38例患者肿瘤全部染色(100%),病理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合并黏膜区9例染色,术后病理证实原位癌4例;膀胱肿瘤合并黏膜区9例患者咬取病理26块,其中7块原位癌分布在4例患者中,19块膀胱炎3例,不典型增生2例,随机无染色黏膜区咬取组织172块,无阳性病理提示;肿瘤基底部病理阴性。膀胱原位癌细胞吸收TH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0.05%,术后随访1年1例伴染色区病例复发。结论术前灌注THP能够诊断伴发的膀胱原位癌,提示切除范围,降低肿瘤复发,值得推广。
2015年01期 v.3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刘星明;王彦人;卫陈刚;张涛;
目的比较Inter Tan和PFNA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加压固定后的加压效果。方法 5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Inter Tan(n=39例)和PFNA(n=20例)治疗,X线随访2组患者术前、术后即时、术后4周和术后24周时骨折分离距离。结果 Inter Tan和PFNA两种方法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即时和术后24周时骨折分离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4周时发现PFNA组有20.0%患者有骨折线增宽表现,而Inter Tan组仅为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 Tan固定系统由于具有双螺钉交锁加压作用,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二次加压及持续维持加压作用方面,优于PFNA固定系统。
2015年01期 v.3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阚民强;刘静;时良玺;杨润华;张铮;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常规治疗+胸腺肽组(Ⅱ组)和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Ⅲ组),每组36例。Ⅰ组予常规方案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予胸腺肽α1(基泰)1.6 mg,皮下注射,隔日1次;Ⅲ组在Ⅰ组基础上予匹多莫德0.8 g,口服,2次/d;3组疗程均为2周。分析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3个月内再发率等,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变化。结果Ⅰ组总有效率80.56%,Ⅱ组总有效率86.11%,Ⅲ组总有效率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Ⅰ组明显缩短,3个月内再发率较Ⅰ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治疗后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和Ⅰ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剂能通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起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降低再发风险的作用,可推荐作为AECOPD的重要辅助治疗。
2015年01期 v.3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安西全;韩海英;黄秀香;
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对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P<0.05);治疗前2组的GPT、AST和Alb以及TBi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GPT、AST和Alb以及TBil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T、APTT、TT、FI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PT、APTT、TT、FIB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BV-DNA含量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肝肾功能,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2015年01期 v.3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杨长群;汪向红;解敏;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围绝经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而治疗组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比较2组患者体内激素相关指标,并研究激素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E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的FSH、LH、AKP、TC、TG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E2水平TC、TG呈现负相关性(r=-0.42,-0.53,P<0.05)。结论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有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1期 v.37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张丽贤;袁双珍;陈玉梅;闫玉红;孙建顺;姚金锋;
目的评价放松纯净α音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情绪调节作用,探求音乐疗法在SAP中的价值。方法收集SAP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放松纯净α音乐、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疗程14 d,测定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以及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评价疗效。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放松纯净α音乐可有效降低SAP患者SAS、SDS评分,缩短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纯净α音乐对SAP患者可起到有效的情绪调节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更好的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01期 v.37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胡建新;刘秀颀;李德民;董国华;李海月;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与病理分型。方法分析12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资料,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检查方法为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依据癌栓侵犯门静脉主干、分支的范围及程度对其进行病理分型,依据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对癌栓的显示情况,以病理学分型为基础,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 120例患者临床病理学分型为五型、两个亚型:Ⅰ0型10例;Ⅰ型14例;Ⅱ型50例;Ⅱa型31例;Ⅱb型19例;Ⅲ型29例;Ⅳ型17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120例患者中10例肝癌未发现门静脉癌栓,110例影像学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将门静脉癌栓分为四型:其中Ⅰ型18例;Ⅱ型46例,Ⅲ型31例,Ⅳ型15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Ⅰ~Ⅳ型门静脉癌栓的阳性率为91.7%。120例门静脉癌栓病理组织类型:增殖型63例(52.5%);坏死型41例(34.2%)机化型16例(13.3%)。结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分型准确,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的首选方法。
2015年01期 v.37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解敏;
目的探讨血清胎球蛋白A(AHSG)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血糖妊娠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分娩前AHSG、空腹血糖(FPG)、HOMA-IRI、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Hb A1c、血脂指标等。结果观察组AHSG、FPG、HOMA-IR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水平、Hb A1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HSG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且同时影响患者血脂代谢,其具有一定相关性。
2015年01期 v.37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卢兆莲;陈世敏;陈英剑;胡成进;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DNA(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e Ag的光放射强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 HBe Ag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 Ag阴性患者(P<0.01);随着HBe Ag光放射强度的升高,患者HBV-DNA拷贝数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HBV-DNA增多,ALT、AST也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血清中HBV-DNA与HBe Ag及肝细胞损害程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联合检测HBe Ag、HBV-DNA及肝功能,才能更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2015年01期 v.37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杨军;刘英华;周志远;柴小文;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行半喉切除术治疗声带鳞状细胞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声带鳞状细胞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行支撑喉镜下半喉切除术,对照组行颈前切口半喉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6.45%,对照组发生8例,发生率25.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P<0.01);术后随诊6~12个月,观察组半年生存率100%(31/31),1年生存率95.24%(29/31),对照组半年生存率95.24%(28/31),1年生存率85.71%(26/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结论声带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路径采取经支撑喉镜下半喉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所需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经颈前切口半喉切除术,是临床值得深入开展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2015年01期 v.37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王淑婵;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过器对滤过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主要成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由海南省海口市中心血站提供新鲜冰冻血浆40袋,应用一次性FTS-RC白细胞过滤器(血库型1×200 ml)全血分离制备成滤除白细胞的新鲜血浆,留取白细胞滤过前后新鲜血浆各5 ml,分别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C(FⅡ:C)、凝血因子V:C(FV:C)、凝血因子Ⅶ:C(FⅦ:C)、凝血因子Ⅷ:C(FⅧ:C)、凝血因子Ⅸ:C(FⅨ:C)等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同时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C3及C4补体水平变化。结果凝血因子FⅡ:C、FⅨ:C在过滤去白细胞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纤维蛋白原含量、FV:C、FⅦ:C及FⅧ:C活性均较过滤去白细胞前下降,过滤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PT及TT较过滤去白细胞前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较过滤去白细胞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血浆水平在过滤去除白细胞后明显下降,两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及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浆水平在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变化不明显,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滤器可降低部分凝血因子的活性及补体C3及C4水平,可延长凝血功能APTT。
2015年01期 v.3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曾彦;
目的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干预组是在高血压病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圣约翰草提取物300 mg,2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圣约翰草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的身心症状,治疗前后及2组间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发的抑郁症状。
2015年01期 v.37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