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志军;郭永坤;张业森;戴宜武;姚学勤;徐如祥;
目的将人转铁蛋白受体(hTfR)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3,并鉴定其正确性,为活体干细胞MR分子成像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hTfR基因,并克隆到pLENTI6.3载体;经过菌落PCR初步筛选、Bam H1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构建的pLENTI6.3-hTfR-IRES-EGFP重组载体。结果通过PCR技术成功扩增了hTfR基因;hTfR基因片段重组到pLENTI6.3载体;菌落PCR和酶切鉴定,凝胶电泳结果均显示得到和理论大小相符的片段;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pLENTI6.3-hTfR-IRES-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下一步进行活体干细胞MR分子成像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2015年24期 v.37 3685-3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伦明辉;孙晓峰;赵宏;
目的对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二种麻醉方法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中对应激状态影响进行对照研究,为麻醉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经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患者23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和对照组(全身麻醉),对麻醉前后血压、心率(H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pinephrine)、血管紧张素Ⅱ浓度(AngiotensinⅡ,AngⅡ)等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T2(气管插管1 min)、T9(拔管10 min)患者血压升高,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T6(建气腹5 min)、T7(气腹15 min)时点对照组血压升高,试验组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T4(开皮时)、T5(建气腹1 min)、T9对照组HR上升,试验组HR无明显改变(P均<0.05);T2、T4时点CO均升高,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在T6、T7、T8(气腹结束)2组PETCO2均升高,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T6时2组Glu均升高,试验组升高幅度较小(P<0.05);T6、T9 2组COR、E、AngⅡ均升高,对照组较试验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的方式对患者应激状态影响较小,可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2015年24期 v.37 3688-3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刘洁;侯明辉;王红杰;孟杰;张海松;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DN组,10只作为缬沙坦组,并设立对照组。实验共13周,于第13周末收集各组大鼠肾组织标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测定肾组织中MCP-1、ICAM-1、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结果 DN大鼠肾组织MCP-1、ICAM-1表达增强,nephrin和podocin表达下降,足突融合,肾小球基膜明显增厚,正常屏障结构丧失,而缬沙坦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ICAM-1表达较糖尿病肾病组下降,nephrin和podocin表达升高,肾小球基底膜病理改变减轻。结论缬沙坦可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抑制足细胞的凋亡,减少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2015年24期 v.37 3692-3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徐涛;张哲;王锦鹏;田永丰;刘欣;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疗程为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VEF、FMD、NMD、SOD、NO、6-keto-PGF1a、VEGF显著升高,LVESD、LVEDD、MDA、ET-1、TXB2、v W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其机制与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2015年24期 v.37 3695-3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辛华栋;
目的回顾性研究77例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析77例宫颈原发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在石蜡标本中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宫颈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为74.03%(57/77)。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肌层浸润深度及COX-2对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或脉管瘤栓及肌层浸润深度及COX-2是宫颈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2015年24期 v.37 3698-3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刘春燕;陈云霞;苏俊平;刘欣荣;朱春景;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炎性因子的变化,分析百令胶囊对其表达的影响,以TLR4炎症信号通路为靶点探讨百令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MCP-1、hs-CRP、TNF-α、IL-6、IL-18水平。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n=28)和治疗B组(n=32),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百令胶囊(3.0 g/次,3次/d,口服)。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清MCP-1、hs-CRP、TNF-α、IL-6、IL-18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MCP-1、hs-CRP、TNF-α、IL-6、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治疗后TLR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MCP-1、hs-CRP、TNF-α、IL-6、IL-1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后TLR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MCP-1、hs-CRP、TNF-α、IL-6、IL-1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治疗后TLR4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MCP-1、hs-CRP、TNF-α、IL-6、IL-18与治疗A组治疗后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损害的功效,其可能通过下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这可能是百令胶囊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5年24期 v.37 3703-3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王浩;高淑林;杨晶晶;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IL-10、TGF-β水平变化,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外周血Treg和CD+4T淋巴细胞,计算Treg/CD+4T淋巴细胞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浆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及IL-10、TGF-β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将12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60例,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氧化苦参碱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2组Treg、FOXP3、HBV-DNA及IL-10、TGF-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B组Treg、Treg/CD+4T淋巴细胞比值、FOXP3及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reg、FOXP3、IL-10、TGF-β水平与ALT、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A组和治疗B组Treg、FOXP3、HBV-DNA、IL-10、TGF-β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B组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可能通过介导免疫炎性损伤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过程。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能够发挥有效的抗HBV作用,其机制与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进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2015年24期 v.37 3707-3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路妍;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PCI术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7 d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TC、TG、LDL-C、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ET-1、TXA2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NMD、NO、NOS、PGI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4.44%、17.78%,观察组术后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2.22%、11.11%,观察组术后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PCI术前短期应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
2015年24期 v.37 3710-3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赵瑞芹;付海燕;张丽霞;徐梅先;王凤英;殷春兰;安会波;
目的了解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基因多态性对危重型手足口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期间111例住院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预后不同,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危重组及对照组,留取3组患儿外周静脉血,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率测定,并采用PCR及HindⅢ内切酶技术进行CR1基因多态性分析,将所得数据采用Pearson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3组之间患儿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P=0.947)。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及危重组患儿月龄小于对照组(P=0.0001)。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以死亡组患儿最低(18.33±7.50),其次为危重组(22.45±8.50)、对照组(35.761±1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死亡组患儿CR1基因高表达型(HH)为33.33%,中表达型(HL)为50.00%,低表达型为16.67%;危重组HH型为77.19%,HL型为14.04%,LL型为8.78%;对照组HH型为77.08%,HL型为18.75%,LL型为4.17%,3组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结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对危重手足口病患儿具有预警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2015年24期 v.37 3713-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尹楠;邢星;段瑞生;孔令雄;谢赟;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叶酸、B族维生素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伴有Hhcy的SAE患者共8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等对症及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6、甲钴胺片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6、甲钴胺片口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进行评分,并记录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MMSE、Mo C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Mo CA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前者评分远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叶酸、B族维生素能够显著改善伴有Hhcy的SAE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2015年24期 v.37 3716-3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焦荣红;牛慧敏;靳伟;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对炎性因子和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在患者发病4.5 h内进行静脉用药,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其中总量的10%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的90%以输液泵静脉滴注,持续1 h滴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脉注射液10~20 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PS)、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多普勒超声测定前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和椎动脉的左右两侧血流速度。结果 2组治疗前hs-CRP、TNF-α、PS、IL-1、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hs-CRP、TNF-α、PS、IL-1、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TNF-α、PS、IL-1、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和椎动脉的左右两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和椎动脉的左右两侧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右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颅内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缺血区域血供。
2015年24期 v.37 3719-3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刘斌;刘丽霞;臧爱民;王萍;宋子正;杨阳;张永刚;刘涛;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于防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奈达铂单药加同步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奈达铂加同步三维适形放疗,观察2组T细胞亚群变化、生存质量变化、3个月后观察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活性则明显降低,而观察组的T细胞亚群活性明显提高,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来看,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72,P=0.002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控制率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7,P=0.031);从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奈达铂单药及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2015年24期 v.37 3722-3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李培;陈江红;王强;李艳英;索青霞;
目的探析妇科手术中七氟烷麻醉联合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80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是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患者均使用七氟烷麻醉联合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其中40例患者给予持续泵注,为观察组;剩余40例患者给予间断静注,为对照组,对比与分析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临床表现,例如皮肤潮红、心率加快、支气管痉挛等。且麻醉诱导与维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拇指皮温、体温较为稳定。观察组患者的肌松用药量是(0.79±0.13)μg·kg-1·min-1,对照组是(1.23±0.45)μg·k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松维持时间、恢复指数分别是(114.2±27.7)min、(14.2±1.6)min,对照组分别是(109.7±17.4)min、(15.4±2.9)min,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联合顺式阿曲库铵可通过持续输注与间断静注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手术中应用,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的肌松效果,但是由于持续输注方式患者的用药量较小,符合给药要求,因此可推广使用持续输注,但还需进行进一步试验研究。
2015年24期 v.37 3725-3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张文芳;王昕光;孔秋梅;秦雪;张霄程;郭鹏;
目的探讨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选择经我科治疗的可以入组的乳腺癌化疗患者20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2组均给予常规止吐治疗方案,托烷司琼5 mg,地塞米松5~10 mg化疗第1天,地塞米松持续应用第2天和第3天,治疗组加用劳拉西泮0.5~2 mg,每日2次口服,连用3 d。观察2组患者化疗后经上述治疗后患者抑郁焦虑的改善情况。结果应用劳拉西泮联合常规止吐治疗方案使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P<0.05);治疗恶心呕吐的疗效较常规止吐方案疗效明显,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同时配合使用劳拉西泮可以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劳拉西泮可改善化疗后呕吐的精神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常规止吐治疗的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抑郁状况改善显著者止吐效果亦得到更好的改善。
2015年24期 v.37 3727-3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刘维杰;王丽荣;魏杏茹;张飒爽;
目的比较宫颈电环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分别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治疗持续性宫颈CINⅠ级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持续性宫颈CINⅠ级患者86例,依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和分组。A组(电环切除术+重组人干扰素凝胶治疗,43例),B组(射频消融术+重组人干扰素凝胶治疗,43例)。对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并发症、治愈率、复发率、3个月后创面愈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较少,治愈率、复发率、3个月后创面愈合率相近(P>0.0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分别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治疗持续性宫颈CINⅠ级均有较好的疗效,可促进病变愈合,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但相对来说,宫颈电环切除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安全性更高,可优先考虑电环切除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凝胶治疗。
2015年24期 v.37 3730-3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苗英章;魏欣;宋晓飞;安慧琴;王荣国;步桂清;卢东洪;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鼓室内和耳后注射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探讨各自的适应症。方法87例(87耳)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根据甲泼尼龙注射部位不同分鼓室内注射组[45例(45耳)]和耳后注射组[42例(42耳)]。鼓室内注射组采用耳内镜下鼓室穿刺,鼓室内注入甲泼尼龙0.4 ml,隔日注射给药1次,4次为1个疗程。耳后注射组采用耳后沟局部注射甲泼尼龙40 mg,隔日注射给药1次,4次为1个疗程。2组均同时给予患者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配合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患者于治疗前后行纯音听力测试。结果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为66.7%,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6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频率的平均听阈均有提高,在4 k Hz和8 k Hz高频区鼓室内注射组较耳后注射组提高的更为显著(P=0.0026和0.0016)。结论鼓室内注射和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挽救性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均有较好的疗效,2组的治疗效果没有差异。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可用于所有听力曲线类型的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而耳后注射甲泼尼龙则更应针对中频和低频听力下降的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
2015年24期 v.37 3732-3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王祺;马荣希;李晓辉;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25 kg/m2患者,使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肺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行肺CTA的连续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A组:管电压100 k Vp,对比剂使用290 mg I/ml;B组:管电压120 k Vp,对比剂为370 mg I/ml。使用后处理系统进行图像重建。2组其他扫描参数一致。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同层面脊柱背侧肌肉及胸前空气的平均CT值,计算出对比噪声比及信噪比,计算辐射剂量(ED),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5分法目测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A组图像的CNR(22.88±3.89)低于B组(23.61±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NR和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2.9±2.8)Hu和(4.52±0.40)分,B组为(24.0±3.3)Hu和(4.54±0.4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4.7±1.3)m Sv],B组[(5.7±1.7)m Sv],前者降低约20%。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使用低管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扫描,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可能。
2015年24期 v.37 3735-3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田跃雷;王跃慧;魏淑莲;白莹;梁文华;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卡维地络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150例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1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试验组2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3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3、6个月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6 min步行距离,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观察3组患者呼吸症状(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喘息、呼吸困难)、活动受限(日常生活、家务、娱乐、运动等)、疾病影响(社交、情绪、不安等)和SGRQ总分,并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心率和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2治疗3、6个月心率、收缩压、舒张压、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2治疗6个月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2治疗3、6个月心率、收缩压、6 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仅在治疗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2治疗3、6个月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SGRQ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治疗3、6个月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SGRQ总分高于试验组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出现心动过缓1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率为4%,试验组2出现低血压4例,呼吸困难4例,水肿2例,不良反应率为16%。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卡维地络对心力衰竭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药物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比索洛尔更为明显,且应用比索洛尔不良反应较少。
2015年24期 v.37 3737-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李金平;时超;周冠军;郄会;李晨曦;芦琳;单丽华;
目的量化分析微型种植体植入扭矩及载荷时机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正畸临床需要强支抗的重度错合畸形患者37例,在上下颌骨植入107颗微型种植体(直径1.5 mm,长度7 mm),记录植入扭力值,随机对照正畸载荷,所有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结果种植体总成功率为91.6%,早期加载种植体成功率明显低于即刻加载及延迟加载(P﹤0.05)。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对种植体的成功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失败种植体的植入扭力明显高于成功种植体(P﹤0.05)。结论植入扭力过高不利于种植体的稳定性,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微种植体预后较为理想的旋入扭矩值为6~9 N·cm。
2015年24期 v.37 3740-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张聚平;王虹;赵建辉;杨光耀;关娇;宋铁鹰;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在小儿手术麻醉时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唇腭裂手术的患儿40例,ASAⅠ~Ⅱ级;年龄8个月~1岁6个月;体重7.8~14.7 kg。根据先天性唇裂诊断标准,其中Ⅰ0先天性唇裂患儿19例,Ⅱ0先天性唇裂患儿21例。所以患儿未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疾病,近4周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S组男女比例为8/12,P组男女比例为10/10。所有患儿术前均已有留置针。患儿入室,接输液管,输注液体为5%的葡萄糖。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0.6μg/kg,顺阿曲库铵0.1 mg/kg,面罩控制通气3 min后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采用间断正压通气(IPPV),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30次/min,吸呼比1∶2,术中维持PETCO235~45 mm Hg,新鲜气流量为2 L/min,采用气体分析仪在面罩与回路连接处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七氟烷MAC值。S组给予七氟醚吸入,氧流量2 L/min;P组则持续泵注丙泊酚。手术全程均监测BIS,根据BIS水平来调整药物剂量,维持BIS40~60。。由同一位超声科医师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0 min(T3)、插管后30 min(T4)、拔管后20 min(T5),5个时间点测量患儿Tei指数,并记录这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MAP和HR的比较:S组组内比较与T1时刻相比,T2、T3、T4时刻MAP及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刻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S组在T2、T3、T4时刻MAP和HR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的比较:与P组相比,S组在T2、T3、T4时刻Tei值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对心肌左室收缩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且术后可短时间内恢复。
2015年24期 v.37 3743-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刘沁爽;孙东辉;戚小航;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静注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D2组)。D1组、D2组患者按0.5μg/kg的负荷剂量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随后3组以同样方法麻醉诱导,同时D1组以0.4μg·kg-1·h-1持续整个手术过程;D2组以0.8μg·kg-1·h-1持续整个手术过程;C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于麻醉开始前、术后24 h、48 h采集3组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测定C-反应蛋白。记录术中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各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应用MMSE量表行认知功能测试,记录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D1组和D2组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35%、10%、5%,C组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均P<0.05),D1组和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都显著低于C组同时点CRP水平(P<0.05或<0.01)。与C组、D1组比较D2组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延长,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麻醉前以0.5μg/kg的负荷剂量泵注右美托咪定随后以0.4μg·kg-1·h-1泵注可以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CRP水平,减少早期POCD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苏醒迅速。
2015年24期 v.37 3745-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张岳雯;王小敏;刘长江;宁佳;蔡连锁;刘玉茹;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炎性因子白介素-2、6的水平,分析这些指标间的关系,并探讨HMGB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并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MGB1及IL-6、TNF-α的水平,对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MGB1和IL-6、TNF-α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MGB1和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心绞痛组患者血清HMGB1和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MGB1和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MGB1与IL-6、TNF-α均存在正相关性(r=0.461,r=0.328,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可能与IL-6、TNF-α协同作用有关,检测HMGB1水平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估。
2015年24期 v.37 3748-3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李淑文;林琳;金海红;史红珍;王智文;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输卵管积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以及腹腔镜输卵管积水整形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107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采用PCR的方法对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及输卵管积水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Uu)、衣原体(CT)及淋球菌(NG)测定,并对积水行细菌培养,术后患者随访1年,比较不同程度积水术后疗效,并对妊娠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宫颈分泌物Uu感染率达59.81%,显著高于积水的Uu阳性率(P<0.05),宫颈CT感染率为25.23%,与积水的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及积水中均未检测到NG,积水中无其他细菌生长;术后总妊娠率为33.64%,轻、中度积水的术后妊娠率显著高于重度积水(P<0.05),单侧积水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双侧积水(P<0.05),重度积水的CT感染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积水(P<0.05),中度积水CT感染率显著高于轻度积水(P<0.05),Uu感染率在不同程度积水中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妊娠率与患者的积水程度、积水类型、不孕持续时间及CT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CT感染为输卵管积水形成的重要病因,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是轻中度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后妊娠率与不孕年限、积水程度、类型及CT感染有关。
2015年24期 v.37 3751-3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李瑞峰;王永恒;宋艳文;
目的研究腹式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60例COPD患者,任意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有常规体育锻炼方法,试验组在常规体育锻炼的基础上,采用腹式呼吸训练方法,对2个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训练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好于训练前(P<0.05);对照组训练后肺功能相关指标,与训练前相比无明显好转(P>0.05)。试验组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明显,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5年24期 v.37 3754-3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辛志强;徐梅;杨春霞;
目的研究三种树脂水门汀在冠桥修复粘接中对活髓牙的敏感性。方法将240颗二氧化锆冠桥修复的活髓牙分3组,每组80颗,分别用Rely XTM U100、Embrace Resin Cement、可乐丽菲露SACTM 3种树脂水门汀粘接,对活髓牙敏感性进行3年临床观察。结果 Rely XTM U100组有1颗牙敏感,Embrace Resin Cement组有7颗牙敏感,可乐丽菲露SACTM有7颗牙敏感。Rely XTM U100组与另2组之间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ly XTM U100自粘性树脂水门汀在活髓牙冠桥修复粘接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015年24期 v.37 3757-3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何彦芳;
目的探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检测水平与冠心病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5例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55例健康群体为对照组。通过酶转换法测定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并对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为69.09%,对照组为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50~60岁与>60岁的群体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50~60岁与>60岁的男性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分别是(18.25±4.66)、(20.93±9.18)μmol/L,女性患者分别是(14.87±4.14)、(16.44±7.4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100、血糖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与冠心病存在密切关系,因此需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以预防与治疗冠心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015年24期 v.37 3760-3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陈蓓玲;胡峥;朱昊平;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后早期产妇肌力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初产妇112例,其中顺产组(VD)28例、选择性剖宫产组(SC)32例、潜伏期延长急诊剖宫产组(IPC)28例和活跃期异常急诊剖宫产(APC)组24例,采用盆底生物反馈仪检测产妇产后5 d、2、4、5、6、8周的盆底肌力值,并同时观察产后8周时尿失禁的发生情况。以有性生活未产的生育期女性100例盆底肌力值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盆底肌力值范围为40.44~86.46μV。VD组产后5 d、2、4、5、6、8周的盆底肌力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产后8周,VD、SC、IPC、APC组间尿失禁发病率分别为35.7%、9.3%、17.8%、1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组、IPC组于产后第2周,VD组、APC组于产后第5周恢复至对照组范围,且肌力值恢复与时间正相关。SC及IPC组肌力值较其他两种分娩方式高,且尿失禁的发病率较低,对产后肌力影响小。APC组的平均肌力值高于VD组,且尿失禁的发病率低于VD组,提示因活跃期异常而急诊剖宫产对产后肌力影响小于顺产。顺产及活跃期异常急诊剖宫产可能增加产后尿失禁风险。
2015年24期 v.37 3762-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高金红;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小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实验室细胞病原学检查确诊为感染性肺炎的小儿14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感染细菌类别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3例)、病毒性肺炎组(33例)、单纯支原体肺炎组(41例)和单纯衣原体肺炎组(28例),另外选择体检的同期健康小儿48例为对照组,所有小儿均进行血清中的PCT和CRP含量检测,比较5组小儿血清中的PCT和CRP含量。结果细菌性肺炎组血清中的PCT和CRP含量、检测阳性率与病毒性肺炎组、单纯支原体肺炎组、单纯衣原体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血清中PCT含量与治疗3、7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血清中CRP含量与治疗3 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7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PCT和CRP含量检测对诊断小儿细菌性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评估治疗效果方面亦有一定的价值。
2015年24期 v.37 3765-3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张清芬;袁华兵;倪艳辉;曹广运;袁静;王文静;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加用尼可地尔对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例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与观察组(n=23),所有患者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用药,对照组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观察组患者在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后再联合使用尼可地尔,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结果 2组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6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3.9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尼可地尔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1.3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65.21%(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个别患者出现头痛及低血压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基础上再加用尼可地尔可以进一步改善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不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该方案对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5年24期 v.37 3767-3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於建鹏;唐菲;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剂量的咪达唑仑对于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收治的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麻醉时采用0.1 mg/kg的大剂量咪达唑仑进行诱导;对照组患者麻醉时采用0.05 mg/kg的小剂量咪达唑仑进行诱导,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的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INF-α)、白介素-1(IL-1)、IL-2、IL-6、IL-8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后POC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TNF-α、IL-1、IL-2、IL-6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1、IL-2、IL-6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适量增加咪达唑仑剂量进行诱导安全有效,并且能够减少维持麻醉所需要的麻醉药物用量,并且能够更加明显的抑制炎症的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给药方案,使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更加平稳。
2015年24期 v.37 3770-3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张鞠蕾;陈华;易梅珍;李娇庆;
目的探讨采用双重血浆置换(DFP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肾病综合征(NS)合并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NS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采用DFPP+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血脂水平、血浆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LDL-C、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纤维蛋白原(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g A、Ig M、Fi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Ig A、Ig M、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肝清除率(C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PP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血脂降胆固醇效果。
2015年24期 v.37 3772-3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王光大;武中林;赵阳;刘亮;林妍;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CD_4~+、CD_8~+、CD_4~+CD_(25)~+T细胞及8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结合CT及病理检查对80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上中下段及不同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分析CD_4~+、CD_8~+、CD_4~+、CD_(25)~+T细胞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_4~+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_8~+细胞及CD_4~+CD_(25)~+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_4~+、CD_8~+及CD_4~+CD_(25)~+细胞在食管鳞癌上中下段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_4~+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而CD_8~+及CD_4~+CD_(25)~+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调节免疫功能有利于临床上食管鳞癌治疗及防治。
2015年24期 v.37 3775-3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闫淑静;蔡静;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44例PA患者及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对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组的血尿醛固酮水平、尿钾水平较高,而血肾素活性、血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38例,其中29例肾上腺皮质腺瘤,7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肾上腺皮质癌,其中73.68%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另外26.32%的患者仍需口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结论 PA具有高醛固酮、低肾素的特征,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5年24期 v.37 3777-3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周汝明;闫冀焕;
目的利用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及单能图像定量评估肺血流灌注,二者进行比较。方法选取10名受检者,行强化CT下GSI模式扫描,首先将肺组织沿重力方向分为5个冠状层面,间隔3 cm,层厚0.7 mm,再将双肺各等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在单个层面上每个部分测量3个碘含量数值及70 kev图像肺CT值。结果在重力方向上,由腹侧向背侧碘含量分别为(1.243±0.428)、(1.515±0.418)、(1.684±0.458)、(1.811±0.443)、(1.939±0.519)mg/cm3,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沿重力方向逐级递增(r=-0.0436),平均变化率为10.4%;肺上中下部碘含量分别为(1.661±0.43)、(1.708±0.495)、(1.546±0.592)mg/cm3,上下肺及中下肺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上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碘含量为(1.653±0.53)mg/cm3,右肺碘含量为(1.624±0.499)mg/cm3,两侧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力方向上由腹侧向背侧5个冠状层面CT值分别为:(-820.17±45.01)、(-806.74±42.91)、(-796.36±40.64)、(-785.09±43.50)、(-757.57±57.43)Hu,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沿重力方向递增(r=-0.409),平均变化率为1.97%;上中下肺CT值相互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仰卧位状态下,碘基物质含量及CT值均可发现重力方向上的肺灌注差异,碘基物质含量数值变化率更大,碘基图对灌注差异更加敏感,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2015年24期 v.37 3779-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李静;王梦迪;代瑞廷;孙菊平;徐金娥;安迪;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明确诊断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甲组给予丁苯酞及尼莫地平口服,乙组给予丁苯酞口服,丙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均3个月为1个疗程。于给药前1 d和给药3个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3组治疗疗效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对MMSE评分的改善,甲组明显优于乙、丙组(P<0.05);对ADL评分的改善,甲、乙组明显优于丙组(P<0.05),甲、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优于单一用药;对生活能力的改善,两者联合用药及单用丁苯酞效果均优于单用尼莫地平。3组用药安全性良好。
2015年24期 v.37 3781-3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王延林;高敏;
目的比较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以及a VR单导联新流程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CT)诊断准确度及实用性,从而选择出一种相对快捷、简便的方法适用于急诊分析。方法对64例已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VT的WCT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Brugada四步法、Vereckei四步法及a VR新流程进行检验,观察三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Vereckei四步法和a VR新流程及Brugada四步法准确率分别为95.31%、96.87%、84.37%,Vereckei四步法和a VR新流程对VT的诊断准确性优于Brugada四步法(P<0.05)。结论运用a VR单导联新流程对WCT进行鉴别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具备诊断流程简单、易于掌握的特点,尤为适用于急诊医生对WCT的快速判断。
2015年24期 v.37 3783-3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张丹;黄蕾;杜菲;贾俊叶;
目的探讨并分析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征象与妇产科急腹症的各种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衡水市桃城区妇幼保健院及衡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以上患者的彩超征象进行总结,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经彩超检查的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大部分相符,误诊率较低。结论通过联合腹部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5年24期 v.37 3785-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袁超;吕茜;刘亚丽;杨艳红;王秀琴;孙强;
目的筛查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情况及相关分析。方法选择体检中心接受椎动脉超声检查3 215名体检者作为对象,男1 558例,女1 65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侧椎动脉颅外段走形、各椎间段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结果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122例,以右侧居多(P<0.05),女性多于男性(P<0.05),PSV、RI增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发育不良有较高诊断价值。
2015年24期 v.37 3787-3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张立涛;马亚群;戴宜武;柴瑞行;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和右美托咪啶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6例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U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乌司他丁+右美托咪啶组(B组)。每个患儿分别于麻醉诱导后30 min(T1)、复温后30 min(T2)、停机后30 min(T3)、停机后4 h(T4)、停机后24 h(T5)经颈内静脉抽取3 ml血液,ELISA法测定血清内S100β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与T1相比,4组患儿在各时间点血清S100β、BDNF、IL-6、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U组、D组S100β、IL-6、TNF-α浓度在T2、T3、T3、T4和T5均显著降低(P<0.05),B组下降水平最为明显(P<0.05);与C组比较,D组、B组BDNF浓度在T2、T3、T4和T5明显升高(P<0.05),B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右美托咪啶在体外循环中均具有脑保护和抑制炎症的作用,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2015年24期 v.37 3789-3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