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曙明;华永龙;叶志祥;程正位;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因胃部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正常胃黏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印迹方法检测CXCR7、SD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2000向胃癌细胞系MGC-803转染siRNA方法沉默CXCR7表达,将胃癌细胞系MGC-803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NC siRNA组)、CXCR7 siRNA组、NC siRNA+SDF-1组、CXCR7 siRNA+SDF-1组,采用MTT实验检测MGC-803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MGC-80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CXCR7、SDF-1在胃癌组织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 siRNA+SDF-1组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CXCR7 siRNA+SDF-1组(P<0.05),CXCR7 siRNA+SDF-1组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空白组和NC siRNA组(P<0.05),空白组及NC siRNA组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高于CXCR7 siRNA组(P<0.05),空白组和NC siRNA组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R7、SDF-1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沉默CXCR7可有效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上调SDF-1可提高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
2018年18期 v.40 2725-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 张立梅;曹薇薇;毛媛媛;晏真明;王晓军;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治疗。疗程均为8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WBC)]、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细菌有效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清PCT、CRP、TNF-α水平及WBC计数、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清PCT、CRP、TNF-α水平及WBC计数、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机体全身炎性反应,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18期 v.40 2730-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王少英;杨立静;王丽娜;王哲;
目的分析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与牙髓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及生存质量相关性。方法 104例牙髓炎患者为患病组,同期收集104例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17(IL-17)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分析血清因子水平对牙髓炎辅助诊断的价值。患病组的全部牙髓炎患者统一给予根管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水平及生存质量,分别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和重度疼痛组以及低生活质量组和高生活质量组,于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NO、IL-17和HS-CRP水平,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疼痛水平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患病组治疗前血清中NO、IL-17、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病组3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的明显改善(P<0.05)。NO、IL-17、hs-CRP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434、2.766、2.629,P<0.05),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2.528、-2.842、-2.563,P<0.05)。结论血清NO、IL-17和HS-CRP水平与牙髓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存在相关性并为正相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越高,疼痛程度越重;并与生存质量存在相关性并为负相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越高,生存质量越低。
2018年18期 v.40 2734-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王敏华;徐桂菊;肖金辉;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策略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作用、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盲法分为联合组和全麻组,每组38例。采用静脉全麻术为全麻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为联合组,同时术后结合自控静脉镇痛,分析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功能情况。结果麻醉后,联合组患者的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均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2组患者VAS评分、hs-CRP、IL-6、TNF-α、血管紧张素Ⅱ、血皮质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1~T4,2组患者VAS评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1~T4,2组患者以上所有指标(除VEGF)均在T2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而VEGF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与T0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明显优于全麻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炎性反应降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良好。
2018年18期 v.40 2739-2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胡燕;薛晓玲;周海悦;
目的观察奥利司他联合益肾化痰方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影响及变化。方法将90例诊断为PCOS不孕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调整生活方式的指导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化痰方治疗,治疗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奥利司他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腰臂比(WHR)、体重指数(BMI)、卵巢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LH/FSH、雌二醇(E2)、睾酮(T)]、抗菌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HNB)、排卵率、妊娠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3组相比,PCOS患者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均有所下降;治疗后中药组和治疗组的AMH水平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的AMH水平抑制作用高于对照组,IHNB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3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2.3%、77.1%、88.1%和60.0%、66.6%、83.3%;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76.6%和90.0%;观测指标显示治疗组均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奥利司他联合益肾化痰方对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备孕前预处理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临床排卵率和妊娠率,临床值得推广。
2018年18期 v.40 2743-2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李创;李菱蔚;刘赞朝;王敬娈;张润超;张玉杰;
目的探讨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210例替牙中晚期牙性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替牙中晚期的牙性错颌畸形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试验组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Invisalign矫治器进行治疗,分析牙齿移动速率、牙周维护、临床操作、患者舒适度、美观度、复诊周期、疗程、X线投影测量数据。结果 2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有显著提高,试验组患者数据增加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SN-MP、Y轴角、L1-MP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夹角改善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诊间隔时间延长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方面,试验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替牙中晚期牙性错颌畸形患者,降低患者牙龈炎的发病率,较少患者复诊次数并使患者获得舒适的矫治体验,提高正畸医生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18期 v.40 2748-2751+2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张金圈;刘森;卜少卿;张凤岩;郑亚兰;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氨氯铜联合中药调理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高龄择期行股骨颈股骨科手术的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氯胺酮联合中药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前氯胺酮组患者给予0.5 mg/kg的氯胺酮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输注;氯胺酮联合中药组在氨氯铜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与氯胺酮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 d使用简易智状态检查能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并检测4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指标收集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和氯胺酮联合中药组术后1、7 d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相比,T2时间显著延长(P<0.05);在MMSE和MOCA得分中,在术前和术后7 d,4组间MMSE和MOCA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4 d,氯胺酮联合中药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手术结束后、术后24 h各组间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应用亚麻醉剂量氨氯铜联合中药可以降低其他麻醉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显著减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指标,并发现这与患者术后炎症发生机制无关联。
2018年18期 v.40 2752-2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朱丽杰;申林林;仇树林;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口服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普萘洛尔治疗组30例,单纯口服普萘洛尔;聚桂醇治疗组30例,单纯局部注射聚桂醇;联合治疗组30例,普萘洛尔口服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聚桂醇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愈率高于普奈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时间短于普奈洛尔治疗组和聚桂醇治疗组,聚桂醇治疗组治疗时间短于普奈洛尔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口服普萘洛尔患儿,在服药后1 h左右出现心率下降,约10次/min,但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一般在2~4 h内恢复正常;有1例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后缓解,嘱咐其在喂奶后服药。12例局部注射聚桂醇硬化剂患儿,注射后出现局部肿胀,给予局部加压包扎,约3 d后消退;3例患儿注射3 d后,出现瘤体局部皮肤变黑、继而坏死,经换药后2周左右愈合,遗留表浅性瘢痕;1例患儿注射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咳嗽,立即停止注射,侧卧并给予低流量吸氧,5 min后症状消失。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较单用普萘洛尔或聚桂醇治疗时疗程短,效果好。
2018年18期 v.40 2757-2760+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田花敏;佟卫;李娜;王丽娟;高翠;李沙;
目的观察羊膜球囊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闭经复潮率、月经恢复及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重度宫腔粘连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在术后均抗生素治疗以减少感染症状的发生,入院后在宫腔镜下行分离术,术后对治疗组病患宫腔内放置羊膜球囊,对照组病患放置Foley球囊。比较2组病患月经量评分、宫腔粘连评分、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个月时其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术后2个月闭经复潮率、月经恢复正常率及感染情况;比较术后随访妊娠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病患相比,治疗组宫腔粘连评分降低更多,月经量评分上升程度更高(P<0.05);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治疗组病患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患在治疗后的3个月与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治疗组患者闭经复潮率、月经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感染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妊娠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羊膜球囊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能显著缓解病情,且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月经量评分上升程度较高,子宫内膜的厚度也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妊娠情况,此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荐使用。
2018年18期 v.40 2761-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史永亮;张志伟;尹玉凤;
目的观察肠益煎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大肠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益煎。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K)、IgG、IgA、IgM水平及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评分、疲乏程度、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外周血CD_3~+、CD_4~+、CD_8~+、NK、CD_4~+/CD_8~+、IgG、IgA、IgM水平及PFS-R评分、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CD_3~+、CD_4~+、NK、CD_4~+/CD_8~+、IgG、IgA、IgM水平及QLQ-C30量表中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总体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D_8~+水平及PFS-R评分、QLQ-C30量表中疲乏、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下降、腹泻、便秘、经济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疲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肠益煎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大肠癌术后能够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癌因性疲乏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8年18期 v.40 2766-2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王晓超;张晓旭;陈云;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瘢痕子宫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于产后疼痛剧烈难忍时给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肌内注射。观察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导管接自控镇痛泵,48 h后拔管。比较2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LT)、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胃电参数(正常慢波节律比、胃电频率及胃电主功率)、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变化,记录2组产妇初乳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产后24 h,观察组产妇疼痛VAS评分较组产后12 h显著下降,48 h较24 h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产后24 h疼痛VAS评分较12 h无明显变化(P>0.05),48 h后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产后24、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2、24、48 h舒适度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术后24 h正常慢波节律比、胃电频率及胃电主功率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但对照组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72 h 2组正常慢波节律比、胃电频率及胃电主功率均较本组术后24 h升高(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2组产妇术后24 h胃肠激素GAS、MTL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VI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较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术后72 h 2组GAS、MTL水平升高,VI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PR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产后初乳及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妇能够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紊乱,促进泌乳。
2018年18期 v.40 2770-2773+2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王震;史金英;宋宁;柴书坤;王正;金仲群;
目的评估下腔静脉扩张度与被动抬腿试验(PLRT)的关系。方法肺炎所致脓毒症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依据PLRT的结果,分为PLRT阳性组及PLRT阴性组。比较2组下腔静脉扩张度的差异及其与被动抬腿试验的相关性。结果 PLRT阳性组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小于PLRT阴性组(P<0.05)。2组下腔静脉扩张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腔静脉扩张度预测被动抬腿试验阳性的最佳值为19.2%,敏感度96.2%,特异度90.5%,曲线下面积98.5%。结论对于心功能及腹内压正常且无下腔静脉压迫、阻塞的患者,下腔静脉扩张度与被动抬腿试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可预测被动抬腿试验阳性的结果,从而替代被动抬腿试验来预测脓毒症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2018年18期 v.40 2774-2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郭永娟;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周期中卵泡发育速度的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站接受IVF-ET的采用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的270例不孕症患者共270个周期,根据卵泡发育速度(v,mm/d)将患者分为A组(v<1 mm/d)、B组(1 mm/d≤v≤1.59 mm/d)、C组(v>1.59 mm/d),比较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270个周期中卵泡发育速度(1.29±0.65)mm/d,B、C组卵母细胞成熟率高于A组,A、C组优质胚胎率高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妊娠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获卵数、胚胎移植数、胚胎种植率、出生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卵裂率、早期流产率低于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促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卵泡发育速度应控制于最佳范围内(1~1.59 mm/d),因其与妊娠结局具有密切的关系,卵泡发育速度是衡量胚胎质量的主要指标。
2018年18期 v.40 2778-2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马宏伟;丁丽景;丁会峰;周艳杰;李凤茹;赵子军;罗珍;
目的研究初次进入高原的患者手术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此类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初入高原手术的患者100例,第1次来高原1周内为A组(n=30)、2周内为B组(n=35)、3周内C组(n=23)、4周内为D组(n=12),观察患者麻醉前、麻醉中、术后24 h后麻醉恢复期血压(BP)、脉搏(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观察患者麻醉中肺水肿发生率,麻醉恢复期肺水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与D组麻醉前BP、HR、SpO_2比较,A组BP、HR升高明显,SpO_2下降明显,B、C、D组呈逐渐递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患者麻醉中和麻醉恢复期BP、HR比较,A组的颇动大,B、C、D组呈逐渐递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患者麻醉中和麻醉恢复期的肺水肿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A组较高,B、C、D组呈逐渐递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进入高原的患者手术麻醉处理和平原患者不能等同,有其特殊性,通过行之有效的麻醉管理手段,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2018年18期 v.40 2782-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张龙;张文利;杨莹;王志鹏;卫孟佳;
目的分析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与硬化型肝癌(SHCC)的CT图像特点,探讨二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IMCC和13例S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直接及间接CT征象,分析其异同。结果直接征象中,二者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快进慢出型强化为二者典型强化方式,快进快出型、慢进慢出型及无强化型为不典型强化方式。各型强化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征象中,MICC合并肝内胆管扩张比例高于S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合并肝包膜内陷、门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C与SHCC均为肝内富含纤维结缔组织的原发恶性肿瘤,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很多相似性,但二者不典型增强表现及间接征象亦有不同之处。
2018年18期 v.40 2786-2789+2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 蔡杰飞;赵维彩;魏云炜;黄刚;李伟;张宪;石会芳;
目的评价3D和2D高清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二维胸腔镜(2D组,n=30)与三维胸腔镜(3D组,n=26)肺叶切除共56例手术患者,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2D手术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3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高清胸腔镜比较2D高清胸腔镜有较好的视野,解剖结构显露清晰,使手术操作精准度提高,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018年18期 v.40 2790-2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刘翠平;侯永革;朱荣彦;苑欣然;齐秀彦;许月琨;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和对照组(多奈哌齐治疗),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连续服用6个月。使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 CA,MMSE及ADL量表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效,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且奥拉西坦胶囊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2018年18期 v.40 2794-2796+2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李卓;刘丰胜;刘树仁;姚黎明;董昭良;张贺龙;姚晓伟;
目的比较单纯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和后前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的疗效及手术入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恰当术式提供参考。方法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136例老年腰椎结核患者,按单纯前路手术与后前路联合手术入路分为A、B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临床治愈率、植骨融合时间、神经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矫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老年腰椎结核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内固定,前路手术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优于后前路联合手术,在神经恢复、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方面与后前路联合无明显差别,但后前路联合手术的矫形效果优于单纯前路手术。
2018年18期 v.40 2797-2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冯三平;陈兴河;韩志光;韩莹;华红果;赵建华;冯继;
目的研究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 40例基底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CT检查确诊后,选择基底节血肿同侧额叶发迹内弧形手术切口,长约3 cm,行2 cm大小骨窗,脑针穿刺探及血肿后沿穿刺道缓慢置入工作套筒,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并与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14 d根据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及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复查颅脑CT提示,观察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血肿量、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再出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14 d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显示,观察组ADL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更加优良,患者预后更佳,生活自理能力更强(P<0.05)。结论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叶行基底节血肿清除的手术方式,做到了对脑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患者术后脑功能回复快的最佳效果。
2018年18期 v.40 2801-2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乞国艳;李永召;顾珊珊;杨红霞;刘朝英;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与多西他赛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疗效比较。方法住院治疗且明确诊断为胸腺瘤术后复发转移合并重症肌无力62例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组(n=32)和紫杉醇脂质体组(n=30)。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评氏临床临床绝对评分(clinic definitely score,CDS);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Ab)和胸腺瘤的变化;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CDS、AchR-A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CDS、疗效、AchR-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胸腺瘤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多西他赛组副作用与紫杉醇脂质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治疗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MG有明显改善、与单药多西他赛疗效相当,对复发转移胸腺瘤与多西他赛一样无明显疗效,可根据临床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
2018年18期 v.40 2805-2807+2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程征海;王贤书;杨志国;曹红宾;方江顺;李鑫;武文净;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小儿脑血管疾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小儿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脑血管造影情况。结果脑实质出血11例中,发现动静脉畸形(AVM)7例,烟雾病2例,阴性结果 2例;脑室出血4例中,发现动静脉畸形(AVM)1例,烟雾病2例,阴性结果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中发现动静脉畸形(AVM)1例,烟雾病1例,阴性结果 1例。总计AVM9例(50.0%),烟雾病5例(27.8%),阴性结果 4例(22.2%)。结论 DSA对明确小儿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年18期 v.40 2808-2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严春苗;黄旴宁;周德兴;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心电图检查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检查。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及心点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检出情况。结果心电图检查异常者28例,异常率70.00%,其中以传导阻滞病变最多见;超声检查发现39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房室扩大;均伴有心脏瓣膜病变,其中伴有二尖瓣返流21例,伴有二尖瓣增厚3例,伴有二尖瓣狭窄2例,伴有二尖瓣返流合并瓣膜增厚3例,伴有主动脉瓣返流6例,为联合瓣膜病变5例。超声与心电图检查对于心室肥大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左心房肥大的检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与二尖瓣病变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超声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62.35%,特异度为74.11%,准确性为92.94%;心电图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70.31%,特异度为62.14%,准确性为70.00%;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0.91%,特异度为80.24%,准确性为96.97%。结论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具有重要价值,可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但是其易受声窗的限制,且不能了解心脏电生理活动,但其联合心电图检查,不仅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同时可了解心脏电生理活动,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018年18期 v.40 2812-2814+2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张秀峰;刘宏;王静辉;刘明;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与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只,A组大鼠未做任何处理,B组和C组大鼠均建立脑出血模型,B组大鼠予以0.9%氯化钠溶液治疗,C组大鼠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记录比较3组大鼠不同时间段其血清IL-6、AQP-4和MMP-9表达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A组大鼠在治疗后6 h、12 h、1 d、3 d和5 d时其IL-6、AQP-4与MMP-9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B、C组大鼠各时间点其IL-6、AQP-4和MMP-9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除去治疗后6 h外,其余各时间点B组IL-6、AQP-4与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除去治疗后6 h和12 h外,B、C组大鼠其神经功能评分均较A组升高,且B组升高程度尤为明显(P<0.05)。结论 L-6、AQP-4与MMP-9均与大鼠脑出血后疾病的进展均有着密切关系,而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IL-6、AQP-4与MMP-9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2018年18期 v.40 2815-2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彭媛媛;努尔麦麦提·叶尔逊;阿孜古力·阿不来提;熊静平;赵丽萍;丁永年;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的激活及类胰蛋白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消化科接受治疗的30例IB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同时并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均正常的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对获取样本经石蜡包埋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肥大细胞(MC)的活化比例,通过统计学分析肥大细胞的数量、活化率、平均光密度组及类胰蛋白酶的变化与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的相关性。结果 IBS-D组患者结肠黏膜中被激活的MC数量、MC活化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活化百分率与GSRS评分、疼痛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2、0.798,P<0.05),类胰蛋白酶表达水平与GSRS评分、疼痛程度、大便性状异常的频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1、0.645、0.421,P<0.05)。结论 IBS-D患者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率上升,可分泌较多的类胰蛋白酶,对IBS-D发病有刺激作用。
2018年18期 v.40 2819-2821+2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左松波;吕俊勇;金素敏;王志平;成丽岚;李英棉;
目的探讨以三维正脊牵引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治疗组采用三维正脊牵引治疗,口服自拟强腰益肾汤,配合针刺+骶管冲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自拟强腰益肾汤,配合针刺+骶管冲击的治疗方法。三维正脊牵引和骶管治疗每周1次,共3次,口服中药每日1剂,7 d为1个疗程,针刺治疗每2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2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月后对临床疗效、疗效标准评分、疼痛VAS评分比较,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4.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标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根据VAS标准评分进行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正脊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有效率,增强疗效,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采用三维正脊牵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短期内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18期 v.40 2822-2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高礼层;麻文谦;李凤春;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其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诊断为踝关节不稳定型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予以可吸收钉治疗,对照组予以金属螺钉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踝关节肿胀消退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前后踝关节测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踝关节X线测量,跑步能力和行走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疼痛、活动范围和稳定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踝关节的跖屈、背伸、外翻和内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跖屈和背伸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外翻和内翻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12,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金属螺钉,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对踝关节功能恢复快,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痛苦少的治疗方法。
2018年18期 v.40 2826-2828+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李云超;刘晓静;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采用他汀类药物实施治疗为试验组。密切关注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3、7 d CR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LDL-C、TC、TG水平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改善情况较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对患者病情症状进行改善,调整患者血脂水平,疗效安全确切。
2018年18期 v.40 2829-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马志彪;杨江乔;谭宓;赵涛;张杰;孙朝晖;柴艳霞;
目的探讨熊胆开明片对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147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69),对照组采用治疗卡替洛尔滴眼液及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试验组加用熊胆开明片治疗,分析2种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的血清IL-4及IFN-γ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血清IL-4及IFN-γ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血清IL-4及IFN-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眼压、角膜后沉着物KP及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在总有效率中也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应用熊胆开明片有助于改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血清IL-4及IFN-γ水平,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视力状况。
2018年18期 v.40 2833-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马轶坡;黎明;李哲恒;王京坡;范灵敏;
目的研究钳式胸膜活检技术在胸腔积液诊断方面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尚无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胸膜活检组和胸水细胞学组,每组60例。胸膜活检组患者采用C型钳式胸膜活检套管针对壁层胸膜进行活检。胸水细胞学组患者行胸腔积液超声检查定位,行胸腔穿刺置管术,引流出胸腔积液,送检胸水脱落细胞学。对比2组患者诊断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理分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膜活检组在诊断阳性率和病例分型率上均显著高于胸水细胞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气胸发生率、胸痛发生率及胸膜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钳式胸膜活检套管针作为一种较为新的闭式胸膜活检器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较为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8年18期 v.40 2836-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卢云飞;陆强;苏玉萍;赵建华;尹博文;邵彩慧;
目的探讨糖脂代谢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关系,为I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受试对象共314例,依据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将受试对象分为IS组(试验组)149例和对照组165例,记录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对比分析上述相关指标在2组中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指标与IS发生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中HbA1c和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BG、TC和LDL-C有增高趋势,HDL-C有减低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HbA1c和TG与IS发生关系密切。结论糖尿病、HbA1c及TG与IS发生的关系更密切,在关注IS患者危险众多危险因素的同时更应注意糖尿病、HbA1c及TG水平。
2018年18期 v.40 2839-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