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桂敏;崔娜;李学慧;李茜;
目的研究内源性大麻素物质花生四烯乙醇胺是否通过改变蛋白激酶C(PKC)活性从而抑制心肌L型钙电流,并进一步探讨可能改变PKC活性的信号途径。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心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P<0.05);应用PepTag非放射性蛋白激酶C检测系统(Promega)检测PKC活性;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中二脂酰甘油(DAG)的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测定磷脂酶Cβ(PLCβ)和磷酸化磷脂酶Cβ(p-PLCβ)表达。结果应用花生四烯乙醇胺灌流心肌细胞后显著抑制心肌L型钙电流(P<0.05),预先应用大麻素1型受体(CB1)阻断剂AM251或PKC非特异性激动剂佛波醇酯(PMA)可以完全阻断此抑制效应,而大麻素2型受体(CB2)阻断剂AM630没有阻断花生四烯乙醇胺抑制L型钙电流的作用。检测心肌细胞PKC活性发现,花生四烯乙醇胺明显抑制PKC活性(P<0.05),同样预先应用AM251或PMA完全阻断花生四烯乙醇胺对PKC活性的抑制效应,而AM630无此效应。应用花生四烯乙醇胺没有影响心肌细胞DAG含量和PLCβ的磷酸化。结论本实验首次证明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乙醇胺激活心肌细胞CB1受体后抑制细胞PKC的活性,从而抑制L型钙电流,此过程没有PLCβ-DAG途径参与。
2014年22期 v.36 3365-3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王珊珊;寇卜心;欧阳雅博;李刚;陈德喜;
目的探讨外源性甲胎蛋白(AFP)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系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方法该实验选用了HepG2(AFP阳性)和HLE(AFP阴性)两种常见的肝癌细胞系,再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AFP处理24 h后,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在这两种细胞系中加入凋亡诱导剂ATRA处理的同时加入外源性AFP,检测AFP对于细胞的抗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在HepG2和HLE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AFP后,MTT结果显示AFP可以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而加入凋亡诱导剂ATRA之后,FCM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加入外源性AFP后,细胞凋亡的情况明显好转,外源性AFP可以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结论外源性AFP不仅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系的增殖,同时还可以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
2014年22期 v.36 3369-3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张萌;黄刚;周志刚;杨金良;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反流性管黏膜损伤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单纯胃食管反流动物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奥美拉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5只。分别取食管标本肉眼观察黏膜状况,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p21,PCNA,CyclinD1,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食管颜色淡红,有光泽,黏膜光滑。模型组大鼠食管颜色变淡白,黏膜粗糙、增厚、皱襞灰白色斑块状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食管病变明显减轻(P<0.05)。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食管各层结构完整,黏膜厚薄适中,黏膜基底膜清楚,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表面可见较少的角化。模型组大鼠黏膜层增厚,基底细胞层及棘细胞层细胞数目增多,角化层增厚,局部黏膜基底细胞层明显增生,部分黏膜组织向外呈乳头样突起。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食管黏膜损伤及增生病变明显减轻(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大鼠食管黏膜有p21蛋白表达,PCNA,CyclinD1和CDK4蛋白呈阳性基础表达。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p21蛋白的表达减弱,PCNA,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食管黏膜p21蛋白的表达增强,PCNA,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美拉唑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是其治疗反流性食管损伤的重要机制。
2014年22期 v.36 3372-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郭淑芹;康军朋;张金库;周炳娟;赵文明;刘倩茹;张云良;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P5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BP-3、P53在138例结直肠癌和69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BP-3在CRC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53在CRC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FBP-3在CRC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有关(P>0.05);P53在CRC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因素均无关(P>0.05)。IGFBP-3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27,P<0.01)。结论 IGFBP-3与P53可能均参与了CRC的侵袭、转移过程,且二者起到了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在CRC中表达对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22期 v.36 3375-3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李建强;张宏蕊;石晓明;吕柏楠;
目的通过表达水通道蛋白-8(AQP-8)真核表达载体,观察水通道蛋白AQP-8对HT-29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蛋白(IAP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用于实验。构建AQP-8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T-29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FP-AQP-8转染效率;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GFP-AQP-8的HT-29细胞凋亡抑制蛋白(IAPs)家族成员c-IAP1、c-IAP2、XIAP、NIAP、Survivin和Livin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FP-AQP-8转染后结肠癌HT-29细胞AQP-8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MTT分析结果显示,转染了GFP-AQP-8的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分析发现,转染了GFP-AQP-8的HT-29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转染GFP-N1的阴性对照组相比较,转染了GFP-AQP-8的HT-29细胞cIAP1、c-IAP1、XIAP、Livin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NIAP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过表达AQP-8可抑制HT-29细胞生长,并能通过下调c-IAP1、c-IAP1、XIAP、Livin和Survivin表达诱导HT-29细胞凋亡。
2014年22期 v.36 3378-3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吴凤鹏;张明;王军;李娜;程云杰;刘青;杨香然;万欣;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试验组包括:PEG-50组38例、PEG-100组26例、PEG-R组21例,给药方式依次为PEGrhG-CSF 50μg/kg单次皮下注射,100μg/kg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 50μg/kg单次皮下注射+rhG-CSF5μg·kg-1·d-1皮下注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后停用rhG-CSF;对照组为R组20例,即rhG-CSF 5μg·kg-1·d-1皮下注射,ANC≥2.0×109/L后停用。对上述4组患者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时间—ANC值、粒细胞缺乏所致不良症状的缓解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各试验亚组的临床效应发挥均始于用药12~24 h,于24 h左右达到改善粒细胞缺乏的治疗目的,P-50组与P+R组的时间-中性粒细胞增殖率和时间-ANC值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缓解因粒细胞缺乏所致临床症状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EG-rhG-CSF对于同期放化疗所致Ⅲ度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推荐剂量为单次50μg/kg皮下注射,其效应发挥时间始于12~24 h之后,如果在此期间ANC值无明显提高,无需加用rhG-CSF。
2014年22期 v.36 3382-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张立涛;许宁;李素彦;齐亚超;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满足条件的AECOPD患者,分别检测入院时及24 h治疗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肺动脉压(PAP)水平。结果入院时患者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PAP值呈正相关(分别为r=0.763和r=0.888,均P<0.01),24 h治疗后患者总体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PAP值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PAP值仍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9和0.821,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PAP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2014年22期 v.36 3385-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马静;袁世发;黄丽珍;魏亚君;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辛复宁)治疗CINⅠ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43例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CINⅠ并伴有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A组15例未给予任何治疗,B组51例给予LEEP治疗,C治疗组77例给予LEEP联合辛复宁治疗。观察3组患者术后6个月宫颈病变病理及HPV转归情况。结果 B组与C组宫颈病变转阴率及HPV转阴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HPV病毒载量高低分为高中低三等级,在低和中载量等级中3组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载量等级中B组及C组病变HPV转阴率均高于A组(P<0.05),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可明显改善宫颈低度病变的病变程度及HPV转归,但联合用药后并不提高两者的转阴率。
2014年22期 v.36 3388-3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郭秀娟;张金艳;魏媛媛;冯军花;赵红峥;郭奕阳;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三种肺癌病理分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56例确诊肺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结合病理分型进行分析。结果癌胚抗原(CEA)在腺癌组阳性率为65.00%,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组(P<0.0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鳞癌组阳性率分别为47.37%、57.89%,明显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癌组阳性率为76.47%,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组(P<0.01)。结论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是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与腺癌之间有明显相关性。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鳞癌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小细胞癌有明显相关性。对不宜手术的肺癌患者,四种肿瘤标记物对患者病理分型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并能对临床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2014年22期 v.36 3391-3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马玉海;安中华;
目的研究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1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卧床休息、补液、解痉止痛等基础上采用静脉联合应用头孢美唑和加替沙星进行治疗。头孢美唑1~2 g/d,2次/d。加替沙星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十五味赛尔斗丸,3次/d,3丸/次,嚼碎或捣碎吞服,服药期间禁食蛋类和油腻食物,禁重体力劳动。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炎性因子和血淀粉酶同工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治疗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X淀粉同工酶、P-淀粉同工酶、T-淀粉同工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X淀粉同工酶、P-淀粉同工酶、T-淀粉同工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X淀粉同工酶、P-淀粉同工酶、T-淀粉同工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X淀粉同工酶、P-淀粉同工酶、T-淀粉同工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能够在积极协同抗感染的同时,修复胆囊、促进胆汁分泌,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014年22期 v.36 3393-3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闫铭;耿惠;张怡;赵炳钦;李晓辉;于建华;李小军;
目的通过对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皮质醇的检测,研究采用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较常规镇痛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由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程度;从而为制定围手术期综合镇痛方案提供研究数据依据。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择行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成3组,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静脉全麻、腰硬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的不同镇痛方法。3组术后均采用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分别于术前1 h、术毕、术后3、24 h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检测皮质醇的血清含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间术前血清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一直最低,术毕和术后3 h时B组与C组、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24 h时B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P>0.05)。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多模式超前镇痛可较常规镇痛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并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同时结果表明并没有因为额外追加药物实施超前镇痛而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014年22期 v.36 3396-3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赵慧玲;杜习霞;张海荣;刘建华;杨会荣;
目的探讨变应原皮肤点刺(SPT)结果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诊断意义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呼吸科门诊或住院期间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1~14岁患儿962例进行SPT测定及外周血EOS检测,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SPT阳性者706例,占73.4%。其中以粉尘螨(42%)、户尘螨(40.1%)、棉絮(23.6%)、鸡蛋(19.8%)、动物毛(狗毛16.4%,猫毛15.8%)及香烟(14.3%)为主。支气管哮喘患儿SPT阳性强度和其外周血EOS计数分度之间呈良好正相关性(r=0.81351,P<0.01)。结论尘螨为支气管哮喘患儿最常见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外周血EOS计数为脱敏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2014年22期 v.36 3398-3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 徐舒畅;杨丽华;华雪君;李淑荣;张惠利;薛秀娟;
目的探讨脑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和临床意义,并研究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性格、认知功能等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96例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住院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以及自拟的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及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共48例,占50%。抑郁与NISS评分呈正相关(r=0.2297,P<0.01),与PSQI呈正相关(r=0.3733,P<0.01),与MOCA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焦虑与NISS评分无相关性(r=0.0784,P>0.05),与PSQI呈正相关(r=0.3024,P<0.01),与MOCA评分无相关性(r=0.0169,P>0.05)。96例中,首次发生脑血管病者55例(57.29%),再发者41例(42.7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22例(22.9%),脑卒中者74例(77.1%),脑卒中占比例较大。内向随和者39例(40.63%),外向急躁者57例(59.37%)。结论神经内科医生应提高对脑血管病并发焦虑抑郁的重视,及时识别,诊断,治疗,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有效地降低致残率,降低复发率。
2014年22期 v.36 3400-3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张松;常利;高继书;樊锡凤;武湘云;
目的研究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双联胶体金法(简称双联法)检测胃内容物潜血,为临床确诊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同时探讨检测过程中对于不同性状的胃内容物标本如何确定稀释倍数。方法对820例胃内容物标本同步使用双联法检测TF/Hb;单抗法检测Hb。查阅病历资料,以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同时观察标本在不同的稀释倍数时潜血检验结果的变化。结果双联法检测TF/Hb阳性例数(其中任何一项为阳性即为阳性)342例,检出率为41.7%,单抗法检测人Hb阳性例数301例,检出率为36.7%,检出率双联法优于单克隆抗体法(P<0.05)。双联法的假阳性例数14例,比例为4.1%;而单抗法的假阳性例数为8例,比例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稠及半黏稠标本分别有半数标本应在检验前做1:10或1:5稀释。结论双联法可同时检测胃内容物中TF、Hb,提高阳性检出率,与单抗法互为补充,是筛检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更理想的新方法,同时部分标本需要达到合适的稀释倍数才能得到阳性结果。
2014年22期 v.36 3402-3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 甄永生;蒙志宏;靳强;周建昌;李士攀;黄芝;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患者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浓度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的关系。结果腺癌与鳞癌血清CYFRA21-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小细胞肺癌血清CYFRA21-1浓度为(2.041±0.12)ng/ml。有空泡征、深分叶征、毛玻璃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其血清CYFRA21-1浓度较无空泡征、深分叶征、毛玻璃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高。肺癌有无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增强值≥20 Hu、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血清CYFRA21-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毛玻璃征、深分叶征、空泡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与其血清CYFRA21-1浓度有相关性。
2014年22期 v.36 3404-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李月光;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经治的4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水平位扫描。扫描机器为GE64排螺旋VCT,扫描条件:120 kV,200 mAs,Pitch 0.5,collimation 1 mm,重建间隔0.625 mm;并常规行冠状位重建,重建基线垂直于前颅底,从蝶窦后缘至额窦,层厚5 mm,层距5 mm。结果 CT扫描49例均表现为受累窦腔内不均匀密度增高影,CT值30~60 Hu,病灶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35例(71%),且钙化影与窦壁无延续或重叠关系,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10例(20%);窦壁骨质反应性增生硬化11例(22%);窦壁骨质吸收破坏9例(18%),其中上颌窦内侧壁破坏5例,上壁破坏入眶3例,前壁1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4例(29%);伴有鼻中隔偏曲6例(12%)。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有特异性,CT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作为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2014年22期 v.36 3406-3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 张建芝;杨欢;赵少敏;
目的研究坤泰胶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引起的不孕症患者的内分泌调节和促排卵方面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80例PCOS不孕症患者,A组口服坤泰胶囊,3个月后促排卵1个周期,B组口服达英-35,3个月后开始促排卵1个周期。比较2组预处理后基础清促血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雄激素(androgn,T)水平变化,加用HMG的例数和剂量,诱排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2组患者经过3个月坤泰胶囊和达英-35预处理后基础血清LH和T水平均降至正常水平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应用克罗米芬(clomifene citrate capsules,CC)后,共有12例需要加用HMG诱导卵泡发育至成熟,少于B组患者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加用HMG的剂量小于B组(P>0.05)。A组诱排日子宫内膜厚度和"A"型内膜的比例均显著高于B组(P<0.05)。而"B"型和"C"型内膜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卵率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泰胶囊对于PCOS不孕症患者的内分泌调节作用,与达英-35相当,但是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 pills,OCP)的副作用比坤泰胶囊药相对大很多。在促排卵中的对内膜、排卵及最终妊娠率均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促排卵辅助药物。
2014年22期 v.36 3408-3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郭鹏;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缓解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0),2组患者均在化疗第1天起给予利可君20 mg、鲨肝醇60 mg口服,均为3次/d,每次化疗周期的第5天(即化疗停药后2天)起,每日检查1次血常规。治疗组自化疗第1天起给予香菇多糖注射液1 mg静脉滴注,2次/周,对照组无其他用药。当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时,2组均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白细胞Ⅰ、Ⅱ度减少时给予150μg/d;白细胞Ⅲ、Ⅳ度减少时给予300μg/d,2组均每日查血常规,当白细胞总数超过4.0×109/L,停G-CSF皮下注射继续观察血常规。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下降持续时间,每化疗周期平均需要用G-CSF天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每化疗周期平均使用G-CSF总量和每化疗周期第10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白细胞下降持续时间和平均用药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血红蛋白Ⅲ度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每化疗周期平均使用G-CSF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每化疗周期第10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Ⅲ、Ⅳ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联合应用香菇多糖,可有效减轻化疗期间的骨髓抑制,缩短治疗时间及外周血的低血象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2014年22期 v.36 3411-3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郭彩虹;卢桂龙;郭宏伟;李文文;李莉;郝玮;韩磊;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citabine)和紫杉醇(Paclitaxel)单药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对比。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2例,患者随机分为G组和P组,每组31例。G组采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P组采用紫杉醇单药化疗,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收集生存情况。2组疗效进行判定和QLQ-30生活质量对比研究。结果 G组、P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9.0%、29.0%。G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3年生存率为6.5%,P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3年生存率为3.2%。G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与P组相似,但骨髓抑制发生率G组高于P组(P<0.05)。2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方案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相当,但毒副作用有轻微差异,2组患者生活质量无差异。
2014年22期 v.36 3413-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 徐芳;李云龙;陈忠飞;张大龙;杨坤娜;
目的研究临床中应用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将101例(184眼)弱视儿童分为多媒体组(n=51)和遮盖组(n=50)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组51例(94只眼),总有效率为80.8%,遮盖疗法组50例(90只眼),总有效率为66.7%,总有效率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媒体视觉训练在6~8岁组、轻度弱视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中心注视性弱视组的治疗中,有效率与遮盖疗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短期内疗效优于传统的遮盖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弱视治疗方法。
2014年22期 v.36 3416-3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陈凯荣;
目的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三种常见消化道重建疗效。方法将6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按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不同,分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Y组)、和P型Roux-en-y吻合术(PRY组)。对三种术式术后并发症、血清学指标及Visick指数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JI组及PRY组在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均较RY组增高(P<0.05),FJI组和PRY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均较RY组低(P<0.05),FJI组Visick1-2组例数较PRY、RY组少(P<0.05)。结论 RYP和FJI是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较理想术式,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2014年22期 v.36 3419-3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张大富;吴银义;曲建蕊;吕应惠;朱文霞;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110例脑梗死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应用脑梗死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2组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临床疗效比一般康复治疗更好,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014年22期 v.36 3421-3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 孟令峰;安中华;
目的研究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1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卧床休息、补液、解痉止痛等基础上采用静脉联合应用头孢美唑和加替沙星进行治疗。头孢美唑1~2 g/d,2次/d。加替沙星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十五味赛尔斗丸,3次/d,3丸/次,嚼碎或捣碎吞服,服药期间禁食蛋类和油腻食物,禁重体力劳动。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温、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4年22期 v.36 3423-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郭秀芳;
目的探讨P53、Ki-67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检测35例乳腺浸润癌、28例乳腺导管癌组织中P53、Ki-67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癌组织中P53、Ki-67和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与乳腺浸润癌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53、Ki-67和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增高,P53、Ki-67与survivin的表达无相关关系。
2014年22期 v.36 3425-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 刘立永;刘敏肖;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导管在烧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利弊比较。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喉罩组(A组,n=20)、气管插管组(B组,n=20)和面罩组(C组,n=20),麻醉方法均选用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剂量及种类无差异。在药物完全起效后A、B2组分别行喉罩和气管插管置入,C组不行喉罩及气管插管而仅面罩吸氧直接手术,分别记录3组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喉罩或气管插管时(T3)、切皮时(T4)、切皮15 min后(T5)、拔喉罩或气管插管后(T6)、手术结束(T7)各时的MAP、HR、SpO2、BIS的数值及丙泊酚维持用药靶浓度量。结果 3组间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及麻醉诱导后的MAP、HR、SpO2、BIS的数值及维持用药靶浓度量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喉罩和气管插管时B组的MAP、HR显著高于A、C组(P<0.01)。丙泊酚维持麻醉所用药的靶浓度量B组高于A、C组(P<0.05)。A、C组间MAP、HR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所用药的靶浓度量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SpO2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且麻醉维持用药较少,对大多数烧伤患者都适用。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烧伤麻醉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2014年22期 v.36 3427-3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 王秋艳;李冬梅;牛庆国;武志云;王树军;张岩;王彤;陈岩;王孟查;刘俊艳;韩向辉;
目的通过对砷化物、铅、苯、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研究,探讨4种工业毒物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及在职业病诊断上的意义。方法砷化物、铅、苯、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工业毒物的暴露工人作为接触组,不接触任何毒物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常规培养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结果铅、苯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0.05),砷化物、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苯有细胞遗传学效应,砷化物、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在接触水平较低情况下没有细胞遗传学效应。
2014年22期 v.36 3429-3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 高鹏;牛文辉;张少华;赵莲英;赵青;李红艳;
目的探讨复方角菜酸酯软膏与湿润烧伤膏油纱条联合应用用于治疗血栓性外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科2012年1~6月收治的血栓性外痔手术后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治疗组将复方角菜酸酯软膏均匀涂于创面,并用湿润烧伤膏油纱条填塞;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伤口愈合时间,水肿以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水肿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软膏与湿润烧伤膏油纱条联合应用可用于血栓性外痔术后,其可缓解创面疼痛,减轻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22期 v.36 3431-3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 安中华;王锦鹏;
目的研究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1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卧床休息、补液、解痉止痛等基础上采用静脉联合应用头孢美唑和加替沙星进行治疗。头孢美唑1~2 g/d,2次/d。加替沙星2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十五味赛尔斗丸,3次/d,3丸/次,嚼碎或捣碎吞服,服药期间禁食蛋类和油腻食物,禁重体力劳动。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临床症状、β-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手术率,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β-御素2和前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五味赛尔斗丸联合头孢美唑、加替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并显著缩短症状的维持时间,同时具有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力的功能。
2014年22期 v.36 343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 周立志;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后的疗效及并发症,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性回顾106例腮腺后下级良性肿瘤患者,其中A组:21例采用传统腮腺咬肌筋膜上翻瓣术,B组:35例采用腮腺咬肌筋膜下翻瓣术,C组:33例采用功能性切除术,D组:17例采用"V"形切口切除术,术后随访1周~5年,观察比较4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4组手术方案术后肿瘤均无复发,但4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和Frey综合征、耳垂区麻木、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V形切口切除术疗效优于其余3组术式,区域功能性切除术和腮腺咬肌筋膜下翻瓣又优于传统腮腺咬肌筋膜上翻瓣。
2014年22期 v.36 3435-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 程慧;范卫泽;王生池;梁少卿;臧会玲;王立忠;周成亮;王毅;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79例,入院后行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测定及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入院24 h内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5分28例,B组16~24分30例,C组≥25分21例,并根据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50%组31例和LVEF<50%组48例,分别比较各组NT-proBNP、cTnI、LVEF和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的区别。结果 C组患者血浆NT-proBNP、cTnI浓度明显高于A、B组患者(P<0.01)。B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cTnI浓度高于A组(P<0.01);C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于A、B组(P<0.01),B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于A组(P<0.05);C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A、B组(P<0.05)。LVEF<50%组患者NT-proBNP、cTnI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LVEF>50%组(P<0.05)。结论血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都可以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两者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2014年22期 v.36 3437-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牛敬莲;邢卫红;崔书彦;李若旭;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收集药物性肝损伤3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上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部分患者因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肝实质密度异常改变。结果 31例患者螺旋CT示肝实质均异常,包括:(1)弥漫性肝损伤19:例患者肝脏形态肿胀,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可伴有腹水,动脉期轻度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不均匀增强,强化程度降低;(2)局灶性肝损伤11例:平扫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见小片状等或略低密度病变,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稍高密度,边缘较略清晰,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于周围肝实质;(3)多灶性肝损伤1例:平扫全肝实质密度欠均匀,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异常强化,静脉期低密度影呈地图状改变,延迟期强化程度仍低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螺旋CT可以客观显示肝实质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帮助。
2014年22期 v.36 3440-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 马蕊香;王娜;王钧;
目的研究BiPAP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抗感染、祛痰、扩张支气管、营养支持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基础上,给BiPAP无创通气,同时给纳洛酮首剂负荷量0.8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 ml中静脉注射,然后给予纳洛酮2.4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24 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 d。观察治疗前、治疗3 h后、3 d后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结果,同时记录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变化情况,观察3 d后患者神志、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 h后、3 d后动脉血pH值、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91.1%。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频率、心率,疗效确切。
2014年22期 v.36 3442-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 黄敏;郭珍立;张静;段微;张红梅;
目的调查老干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发病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0~75岁老年人共225例,分为老干部2型糖尿病组、老干部非糖尿病对照组和普通老年人2型糖尿病组,每组75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并对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老干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40.0%,老干部非糖尿病对照组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21.3%,普通老年人2型糖尿病组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中女性老干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病率为47.5%,男性为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干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亚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老干部2型糖尿病无抑郁亚组的各项指标(P<0.05)。结论老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抑郁,女性多于男性,合并抑郁患者血糖较难控制。
2014年22期 v.36 3444-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 朱建荣;褚卫明;周文光;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入组4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和B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每组23例。于治疗24、48周观察,2组患者HBV DNA水平、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比例、ALT复常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48周时,A、B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比例、ALT复常率与治疗前相比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耐药变异。结论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22期 v.36 3446-3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唐海川;陈浩;李春雨;孙思;
目的通过计算、计量开颅手术不同骨窗外减压与内减压术增加的颅腔容积,评价外减压术与内减压术的理论效果。方法通过球缺体积公式计算不同骨窗单一外减压术后1~3 d、7~8 d、14~16 d颅脑CT片显示最大隆起平面增加的颅腔理论容积;计量左、右颞极及额极內减压术中实际减压脑组织体积;评价不同减压方式,不同时间节点对增加颅腔相对容积的理论效果。结果左、右额极减压术内减压体积明显高于左、右颞极减压术(P<0.05)。不同骨窗术后1~3 d、7~8 d、14~16 d外减压体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不同骨窗,随骨窗面积减少外减压体积减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减压方式,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恢复。
2014年22期 v.36 3448-3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周凤美;谢凤;许春艳;尚娜;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长与产妇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单胎产妇228例,依据美国IOM指南(2009年)的BMI标准,将61例BMI为18.5~24.9 kg/m2产妇作对照组,56例BMI<18.5 kg/m2产妇作研究A组,57例BMI为25.0~25.9 kg/m2产妇作研究B组,54例BMI≥30.0 kg/m2产妇作研究C组,分析4组产妇的妊娠合并症、产后并发症与新生儿异常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B、C组产妇与孕期增长正常产妇的妊娠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C组产妇与孕期增长正常产妇的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4组体重正常增长产妇的剖宫产率比体重过多增长低,研究B、C组体重正常增长产妇的剖宫产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孕前BMI超重或肥胖与产妇出现妊娠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巨大儿之间有相关性,肥胖产妇患有妊娠糖尿病风险较大。
2014年22期 v.36 3450-3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臧海英;李涛;刘素佳;张晗;刘宏顺;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筛查冠状动脉斑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2例中年受检者,105例老年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分析受检者图像并统计冠状动脉斑块类型、数目及受累节段并进行比较。结果中年组斑块总数393个,钙化斑块166个,混合型斑块174个、软斑块53个,各占斑块总数的比例是42.2%,44.3%,13.5%。老年组斑块总数587个,钙化斑块336个,混合型斑块219个、软斑块32个,所占比例分别是57.2%,37.3%,5.5%。中年组与老年组在三种类型斑块个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钙化斑块及软斑块最常受累节段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冠状动脉斑块有明显特点,冠状动脉CTA能准确的筛查冠状动脉斑块。
2014年22期 v.36 3452-3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 刘惠民;张洪亮;郭梅艳;瞿峰;时志民;王蕾;王秀清;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Stat3和Jnk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70例)中Stat3和Jnk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tat3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和72.9%,而Jn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55.7%。Stat3和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tat3、Jnk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食管癌的出现,Stat3和Jnk的表达增加,提示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2014年22期 v.36 3454-3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邓卓军;王亚东;申川;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脂肪性肝炎患者86例,在接受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多稀磷脂酰胆碱等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联合口服UDCA治疗,总疗程8周,停药后随访4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TBil、γ-GT)、血脂(TC、TG)及肝脏B超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尤其以治疗组明显,总有效率达84.78%,高于对照组75.00%(P>0.05)。停药4周时各血清生化指标稳定,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2组反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UDCA可以提高脂肪性肝炎整体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22期 v.36 3456-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蔡振颖;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摄片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早期发现疾病、尽早制定合理治疗手段、提高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组,包括肺结核组30例,肺癌组32例,合并组(肺癌合并肺结核)24例,均行肺部CT扫查,观察影像学结果。结果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CT扫查,肺癌和肺结核病灶于同侧者14例(58.33%),同侧但不同叶者5例(20.83%),异侧者5例(20.83%),影像学检测可见淋巴结肿大者20例(83.33%),肿块者17例(70.83%),为出现率最高的影像学特征。合并组与肺结核组比较,肿块和毛刺状结节比例较高,空洞和斑片影比例较低(P<0.05);合并组与肺癌组比较,肿块、弥散性结节和斑片影比例较低(P<0.05)。结论肺癌合并肺结核临床诊断应与单纯肺结核区分,对经抗结核治疗后肿块无明显变化、有新发结节性病灶、淋巴结肿大、空洞壁结节或厚薄不均患者应格外重视肺癌的发生可能性,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2014年22期 v.36 3458-3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