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苏;张冬花;张艳艳;王茜;吴翔宇;黄觊;孙涛;程宇彤;阴赪茜;张京梅;李志忠;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成分与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的关系。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男性患者199例,根据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分为SCF组151例,正常对照组48例,比较2组临床变量。结果 2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和冠脉轻度狭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组年龄较低,而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液细胞成分比较发现SCF组白细胞计数[6.70(5.62,7.94),6.12(5.38,6.65)]、血红蛋白[150(142,157),145(137,151)]和红细胞压积[43.2(40.7,45.0),42.2(40.4,44.2)]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高脂血症(P=0.014,OR 2.385,95%CI 1.197~4.753)和血红蛋白(P=0.030,OR 1.034,95%CI 1.003~1.066)是SC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脂血症和血红蛋白是男性冠状动脉SCF的临床影响因素。
2015年07期 v.37 96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赵君禄;刘冲;郑立冬;任庆云;王猛;
目的研究IRIS迭代重建技术与CARE dose 4D自动毫安控制相结合在肝脏平扫中对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1)尸体标本研究:采用130 k V,m As为250~30(每次递减20)的扫描参数对尸体标本上腹部进行扫描,对扫描后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经测量分析后选择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与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噪声相等的扫描条件进行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120例进行肝脏CT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60例。A组采用130 k V、图像质量控制参考毫安秒150 m As自动毫安控制进行扫描,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B组采用130 k V、250 m As进行扫描,分别进行IRIS与FBP重建。记录2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3名医师采用盲法对4组图像进行噪声测量、对比噪声计算等客观评价及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尸体标本研究得到规律:低剂量扫描IRIS重建后图像的噪声与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噪声相等时m As可降低至150 m As。将其应用到临床,临床研究扫描剂量为:A组CTDIvol为2.35~16.3 m Gy;DLP为63.4~287.5 m Gycm。B组CTDIvol为25.7 m Gy;DLP为523.8~586.6 m Gycm。A组较B组降低了50%~70%。A1、B1、B2 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B1图像质量高于B2图像质量,A1图像质量与B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图像质量最差,不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迭代技术与自动毫安控制相结合相同剂量条件下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在保证图像质量条件下可以降低肝脏平扫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7期 v.37 968-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杨彦忠;崔澂;马有祥;唐坚;段乃超;任秀敏;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青蒿琥酯(ART)对人喉癌细胞所致T细胞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制备经ART预处理的人喉癌Hep-2细胞培养上清(ART-S),收集连续2次再培养的上清(分别称为ART-S1、ART-S2),以不经ART作用的Hep-2及其上清作对照;分析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光镜观察、噻唑蓝(MTT)法测定的植物血凝素(PH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反应,以及流式细胞计数(FCM)法检测的T淋巴细胞表面CD3ε+、CD3ε+ζ+、IL-2Rα+表达的影响。结果 Hep-2对5项免疫指标的抑制率分别为(52.58±6.13)%、(50.34±7.26)%、(45.28±5.38)%、(39.74±5.27)%、(64.25±9.37)%。ART作用后,可显著下调Hep-2所致T细胞免疫抑制(P<0.01);第1次再培养后,对淋巴细胞转化、诱导增殖、IL-2Rα表达抑制的逆转均明显降低,与AR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CD3ε+及CD3ε+ζ+表达抑制的逆转持续增强,与AR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再培养后,对淋巴细胞转化、诱导增殖、IL-2Rα表达抑制的逆转继续保持,与ART-S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CD3ε+、CD3ε+ζ+表达抑制的逆转明显下降回复至ART-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喉癌Hep-2细胞可产生T细胞免疫抑制作用,ART可对其产生稳定的逆转作用。下调肿瘤免疫抑制是ART的重要抗瘤机制之一。
2015年07期 v.37 972-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刘清池;王淑珍;冯寿岐;马传宝;张振会;王荣孝;熊建军;庞宇慧;张慧敏;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探讨凉血解毒方药对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56例ITP患者,男12例,女44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29岁。给以凉血解毒方药治疗(地黄止血胶囊2.0 g,3次/d,口服,凉血解毒中草药煎剂升板汤,1剂/d)。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90 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第90天,总有效率为73.2%。56例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1.01±0.67)%,(2.8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非重症患者[(0.71±0.23)%,(1.4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90 d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1.93±0.53)%,(1.01±0.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凉血解毒方药提升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可能是治疗ITP的疗效机制。
2015年07期 v.37 97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马晓晖;张伟;刘栋;赵建;李石玲;张旭静;赵振江;高宇;
目的比较不同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方法 12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600个椎间盘,分别采用1.5T和3.0T超导磁共振仪扫描,测得椎间盘表观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依据Pfirrmann标准对腰椎间盘进行分级。结果 1.5T MR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级31个,Ⅱ级94个,Ⅲ级86个,Ⅳ级78个,Ⅴ级11个;3.0T MR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级41个,Ⅱ级80个,Ⅲ级81个,Ⅳ级91个,Ⅴ级7个。不同级别椎间盘ADC值比较,1.5TMR的Ⅳ和Ⅴ级椎间盘ADC值均分别小于Ⅰ、Ⅱ和Ⅲ级,Ⅴ级椎间盘ADC值明显低于Ⅳ级盘(P<0.05)。3.0TMR组Ⅰ和Ⅱ级盘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椎间盘随分级增高,ADC值明显减低(P<0.05)。同一级别椎间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组(P<0.05)。同水平同级别椎间盘2组MR设备ADC值比较,L1/2的各级椎间盘,3.0TMR组ADC值明显小于1.5TMR(P<0.05);L2/3的Ⅱ和Ⅲ~Ⅴ级盘3.0 TMR组ADC值明显小于1.5TMR组(P<0.05);L3/4和L4/5的Ⅲ和Ⅳ~Ⅴ级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P<0.05);L5/S1的Ⅰ~Ⅱ级、Ⅲ级和Ⅳ~Ⅴ级盘3.0TMR组ADC值明显低于1.5TMR组(P<0.05)。结论 MR测得的ADC值可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评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越高,其对应的ADC值越低;与1.5TMR设备比较,3.0TMR对诊断早期轻度腰椎间盘退变更加敏感。
2015年07期 v.37 981-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李顺宝;苑国富;于兵;胡成军;陈静;田春凤;陆洋;黄丽;郭淑芹;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400例行PCI的患者,CIN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48~72 h内血肌酐值较基线值升高超过44.2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比较CIN组与非CIN组之间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LR、hs CRP与CIN的相关性。结果 NLR、hs CRP在CIN组明显升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CIN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大剂量造影剂、心力衰竭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5.1及hs CRP>16 mg/dl也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及hs CRP可能成为NSTEMI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CIN简捷、可靠的指标。
2015年07期 v.37 985-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郭元芳;杨波;王俊华;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697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53例和非冠心病组24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RDW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值与冠心病独立相关;以冠脉病变支数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进行RDW值比较,发现随着病变支数增加,RDW值逐渐升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DW值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RDW值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β=0.282,P=0.000)。结论 RDW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DW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2015年07期 v.37 989-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张萌;黄刚;周志刚;杨金良;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中MDA、SOD、NOS和NO的影响,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 g,随机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胃食管反流动物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奥美拉唑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取食管标本肉眼观察黏膜状况,检测大鼠血浆和食管组织中MDA、SOD、NOS和NO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食管颜色淡红,有光泽,黏膜光滑。模型组大鼠食管颜色变淡白,黏膜粗糙、增厚、皱襞灰白色斑块状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食管病变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和食管黏膜组织中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治疗组大鼠血浆和食管黏膜组织中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奥美拉唑明显降低反流性食管黏膜损伤后大鼠血浆和食管黏膜组织中MDA、NO的含量和NOS的活性,显著升高SOD活性,改善氧化应激,可能是其减轻食管局部及外周炎性反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作用机制。
2015年07期 v.37 992-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赖穗翩;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30/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2/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7.49±2.84、14.71±4.09)(P<0.0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7.49±2.84、10.81±3.03)(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上升至77.37±21.17,与治疗前(48.33±15.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比较上升明显(77.37±21.17,54.69±19.92)(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6.72±5.33,7.31±6.28)(P<0.05),而MMP也明显下降(127.46±36.12,101.51±32.83)(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依达拉奉单独用药治疗。
2015年07期 v.37 994-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尹航;张佩兰;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十七病区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44例,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分为<3 h组(n=152),3~4.5 h组(n=104),4.6~6 h组(n=88),分别观察静脉溶栓前、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3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90 d对3组患者进行改良Rankin评分,<3 h组152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100例(65.7%),预后不良者52例(34.2%),死亡0例(0%);3~4.5 h组104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24例(23.1%),预后不良者80例(76.9%),死亡4例(3.8%);4.6~6 h组88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28例(31.8%),预后不良60例(68.2%),死亡4例(4.5%)。3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效果均随OTT延长而降低,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时间窗内OTT越短,患者获益越大。
2015年07期 v.37 997-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祁志宇;韩萍;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承德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600例,研究组: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分娩的孕妇300例,在分娩时依据产妇舒适度选取自由体位分娩,可选择坐位、蹲位、侧卧位、俯卧位、直立位。对照组: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分娩的孕妇300例,分娩时采取传统平卧位分娩。结合胎儿体重及胎位情况评价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分娩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探讨2组产妇的分娩疼痛情况及分娩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略短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肩难产发生率、会阴严重裂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I度裂伤发生率及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分娩疼痛较传统体位分娩组明显减轻,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时全面评估孕妇及胎儿情况,选择自由体位分娩及采取自然娩肩方式,有效降低了胎位异常及胎儿体重偏大孕妇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减轻了产妇的分娩疼痛,增加了产妇的分娩满意度,对于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015年07期 v.37 1000-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李世龙;张宝;宋扬;张德江;张海光;韩素桂;周秀艳;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CA72-4、CA242及HSP60含量变化情况,各项目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健康体检者、39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包括结、直肠炎症及息肉)、48例大肠癌患者(直肠癌25例、结肠癌23例)肿瘤标记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48例大肠癌患者中CEA含量增高33例(68.75%)、CA50含量增高33例(68.75%)、CA19-9含量增高44例(91.67%)、CA724含量增高14例(29.17%)、CA242含量增高34例(70.83%)、HSP60含量增高35例(72.92%),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增高45例(93.75%),大肠癌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50、CA19-9、CA724、CA242及HSP60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对大肠癌进行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对大肠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015年07期 v.37 1004-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唐玲;杨晓琦;徐先发;王田田;赵暕;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钩突路径和鼻丘路径治疗慢性额窦炎临床效果,为临床手术路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额窦炎患者172例(272侧),随机分为钩突路径组(86例,142侧)和鼻丘路径组(86例,130侧),钩突路径组采取经钩突路径行额窦开放术,鼻丘路径组采取经鼻丘路径行额窦开放术,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分析鼻道阻塞原因,钩突路径组患者中软组织阻塞58侧(40.9%),骨性阻塞78侧(54.9%),额窦自然狭窄6侧(4.2%),鼻丘路径组患者上述三种情况分别为54侧(41.5%)、68侧(52.3%)和8侧(6.2%),2组患者鼻道阻塞原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钩突路径组患者治愈114侧,好转16侧,无效12侧,总有效率91.5%,鼻丘路径组治愈106侧,好转14侧,无效10侧,总有效率92.3%,2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突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2.8%,鼻丘路径组为2.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钩突路径和鼻丘路径治疗慢性额窦炎临床效果相当,对于鼻丘气房发育良好的患者可优先选择鼻丘路径。
2015年07期 v.37 1006-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王倩;
目的探究地诺前列酮栓应用于延期妊娠孕妇对其宫颈成熟度促进及引产成功率方面的临床成效,为孕产妇分娩辅助方案积累经验。方法选取产科于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2例延期妊娠孕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行缩宫素引产,研究组行地诺前列酮栓引产。记录2组产妇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Bishop评分、母婴结局指标及用药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第4、8、12小时末宫颈Bishop评分分别为(4.4±1.0)、(6.8±1.2)、(7.5±1.4)分,均高于对照组(3.7±0.5)、(3.9±0.5)、(4.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7.8%、75.6%,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12.2%、24.4%,P<0.05),羊水污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4%,P>0.05)。2组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事件。研究组药物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7%、56.1%,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应用于延期妊娠孕妇相较于宫缩素引产,能有效提高宫颈成熟度,利于阴道分娩成功率的提高,且安全性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15年07期 v.37 1009-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杨明;肖连波;高志胜;凌云鹏;张玉辉;周继梧;
目的报告完成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25例患者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胸,直视下完成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3.3±11.1)岁。结果 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呼吸机治疗时间(6.84±5.84)h。10例术后冠脉造影,2例术后冠脉CTA均提示乳内动脉桥通畅。随访1~12个月,无死亡、心绞痛发生。结论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可行手术方式,适用于单纯LAD病变,也可与PCI结合治疗多支血管病变。
2015年07期 v.37 1012-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周静;梁雯;曾燕荣;孙文清;吴林林;
目的分析BI-RADS-U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for ultrasonography)分级4级的乳腺病灶超声特征及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BI-RADS-US分级为4级的乳腺病灶226例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显示的病灶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回声、钙化、后方回声、内部血流情况及病理或临床诊断的良、恶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6例乳腺病灶良性100例(44.2%),恶性126例(55.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的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回声、钙化、后方回声、内部血流情况及血流频谱阻力在良、恶性2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超声显示的病灶方位、边界及内部沙粒样钙化是良、恶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分析BI-RADS-US分级4级乳腺病灶超声特征,重视影响因素的观察,有助于乳腺病灶良、恶性的判断及指导进一步诊治。
2015年07期 v.37 1014-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周晓彬;周文琦;张华;付强;张乐明;侯熙智;武永富;冯建书;
目的探讨Ⅰ期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骨科收治的重度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4.4±4.8)岁;单足损伤者16例,双足损伤者11例;均使用Ⅰ期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跟骨高度、宽度、Bi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及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38例开放骨折均未出现严重感染及慢性骨髓炎,其中2例术后首次去除VSD后出现浅表感染、局部皮肤坏死,经再次清创后更换负压吸引游离皮片移植覆盖创面愈合。15例足经7~10 d负压吸引去除VSD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填充满意,经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13例足去除VSD后因创面较大再次更换VSD1~2期后肉芽充分填充满意,行植皮术或换药后瘢痕愈合,25~41 d伤口痊愈。8例足去除VSD后因软组织缺损跟骨骨外露用小腿腓肠肌皮瓣覆盖创面,14~22 d愈合,3例足术后1~2年因行走疼痛最终行跟距关节融合术,5例足部分克氏针松动后自行脱落,其余30例足均于伤后6周~4个月愈合后拔除克氏针。此外,38例足没有截肢病例;跟骨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有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28例足恢复满意,5例恢复欠佳。术后1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13例为优,10例为良,8例为可,7例为差。结论Ⅰ期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对早期治疗重度开放性跟骨骨折提供一条可行的方法。
2015年07期 v.37 1016-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马潇潇;任瑞锋;张建杰;边英新;李俊;管燕;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人附睾蛋白4(HE4)血清水平是否受到肾功能影响。方法入选127例慢性肾脏疾病(CKD)女性患者为研究组,依据肾功能情况分为3组:CKD 2期(n=69)、CKD 3期(n=36)、CKD 4~5期(n=22),70位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别使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HE4和CA125血清浓度。肾功能是通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计算,依据MDRD公式。结果 (1)CKD各阶段HE4血清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2)CKD2期血清HE4水平虽然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无论绝经前组还是绝经后组患者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2个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KD3期患者血清HE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多数超出诊断阈值(P<0.01)。绝经前和绝经后2个亚组HE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A125水平无论是整体还是绝经前和绝经后2个亚组均无明显升高(P>0.05)。(4)CKD4-5期患者HE4水平无论是整体还是绝经前和绝经后2个亚组均明显升高(P<0.01);CA125浓度整体和绝经前和绝经后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E4水平在慢性肾病女性患者中升高。因此,HE4结果在有肾脏疾病的女性中谨慎解释。
2015年07期 v.37 1019-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宋增华;郑洁;郭建霞;张晓云;赵春林;
目的观察评价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于术前同步放化疗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跟踪随访6~14个月,对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肿块体积小于对照组,肿块下缘至肛缘距离大于对照组,血清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3例,治疗有效率为46.7%,观察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9例,治疗有效率76.7%,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判断对照组肿瘤降期共17例,占56.7%,观察组肿瘤降期25例,占83.3%,组间比较观察组肿瘤降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局部复发8例,复发率26.7%,观察组局部复发2例,复发率为6.7%,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改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37 1022-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耿韶辉;王雅丛;高洁;张素辉;马秀茹;宋亚琼;
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斜视矫正手术后1年双眼单视功能与心理状况的变化。方法 43例间歇性斜视患儿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年检查双眼单视功能,并应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选择41例相同年龄段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患儿手术后双眼单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孤独的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自尊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斜视组患儿手术后1年孤独的评分值明显低于手术前,自尊的评分值的均值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其中4例患儿手术后1年孤独和自尊的评分值较手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普遍存在孤独和低自尊等心理问题,手术治疗有助于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双眼视功能和心理状况的改善。少部分患儿术后仍存在心理问题。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心理问题需要长期随访和关注。
2015年07期 v.37 1024-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周旭军;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CA125、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48例、胃息肉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32例血清CRP、CA125、CA19-9和CA72-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四种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健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中CA125、CA19-9和CA72-4水平明显高于胃息肉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胃癌Ⅲ~Ⅳ期患者血清中四种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同时胃癌高、中分化患者血清中四种标志物水平和低分化患者血清中四种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标志物联合检查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胃癌患者作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血清中四种标志物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作姑息性切除术后1个月血清中四种标志物含量与术前比较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CA125、CA19-9和CA72-4水平可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2015年07期 v.37 1027-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王尚;苏国德;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并与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比较。方法 158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92)和对照组(n=66),2组均采用一般综合治疗,研究组额外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程5~7 d。查阅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对照研究。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对文献复习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比较2组临床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和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吸容积(FEV1)、呼吸峰流速(PEFR)和肺活量(VC)]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和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纳入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286/299)和76.63%(223/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565,95%CI 3.567~12.083)。研究组呼吸困难、哮鸣音和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VC、VC、PEFR和FEV1均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VC、VC、FEV1和PE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肺通气功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这一结果得到了国内文献的支持。
2015年07期 v.37 1029-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王莹;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住院的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45例D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者为左心室肥厚并心肌劳损,其次为左心房大,异常Q波及各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与左心房内径有直接关系,左心房内径50 mm以下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33.3%;左心房内径50~70 mm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52.9%;左心房内径>70 mm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78.9%;左心房内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种心律失常者在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73.3%、20.0%和6.7%;有3种以上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心功能的Ⅱ、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4%,32.1%和46.4%;45例患者中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心脏骤停,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有多种表现,发生率最高的是心率失常和异位心率,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要进行心脏超声波心动图检查。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015年07期 v.37 1032-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王浩明;李磊;
目的对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C-BPPV)的最佳诊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验证组13例、手法组12例、对照组12例,对其分别采用SRM-IV AC-BPPV诊疗系统、Semont手法、口服甲磺酸培他司汀片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SRM-IV诱试验检测。统计分析各组AC-BPPV患者的基本情况、SRM-IV诱发试验结果以及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7 d、30 d后的效果。结果各组眼震检出率、眼震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组经治疗7 d后、30 d后痊愈率显著高于手法组与对照组。其无效率及复发率则明显低于手法组与对照组。结论 SRM-IV BPPV诊疗系统显著提高了SRM-IV BPPV的确诊率及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低复发率等优点,为临床上治疗SRM-IV BPPV的首选方式。
2015年07期 v.37 1034-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李永涛;文军;李淼;宋银芳;侯艳平;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和米氮平(30 mg),对照组仅给予米氮平,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临床神经缺损程度(S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HAMD、SSS、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中风后抑郁(肝郁脾虚型)有较好疗效,显著降低HAMD减分率,改善临床抑郁症状,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且较单一米氮平治疗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
2015年07期 v.37 1037-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刘景旺;张亚杰;李健;王守红;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螺旋CT和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至2014年确诊的14例IMF病例的胸腹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 14例IMF中,胸腰椎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8例,胸骨、肋骨骨皮质与骨松质界限模糊,骨质密度增高,髓腔变窄3例。心脏增大,血液密度减低5例。脾肿大9例,其中巨脾5例,脾梗死2例,肝肿大合并门脉高压,门静脉迂曲,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4例。结论螺旋CT联合MRI在I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07期 v.37 1040-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艾冬梅;汪洪;张建;王风娟;李东霞;王宝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8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联合组)和单化疗组(单化组),每组4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结果 VEGF在小细胞肺癌高表达,对局限期表达低于广泛期(P<0.05),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达到CR+PR患者,VEGF下降(P<0.05),而单化疗组无明显下降,在化疗联合沙利度胺对比单化疗,VEGF无明显变化(P>0.05)。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近期缓解率无明显提高,1年生存率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VEGF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局限期低于广泛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使部分患者VEGF下降,但不能作为判断患者治疗有效及预后指标;沙利度胺不能作为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
2015年07期 v.37 1043-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黄学冬;杜勇;李志远;王安勇;
目的评价腔内钬激光内切开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男性创伤性后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导致的后尿道狭窄62例男性患者分为2组,每组31例。其中开放手术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切除尿道狭窄段,同时进行尿道端端吻合术;钬激光组采用腔内经尿道钬激光内切开术。比较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狭窄复发率、并发症的区别。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匀未出现尿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但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较钬激光组高。随访发现,钬激光组尿道狭窄总复发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其中狭窄长度≤1 cm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狭窄长度>1 cm的患者,钛激光组狭窄复发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腔内钬激光术安全、简单、有效、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尿道狭窄≤1 cm及不能耐受手术时间长的患者,但狭窄复发率较高;开放手术适用于尿道狭窄>1 cm的患者,且有较低的狭窄复发率。
2015年07期 v.37 1045-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刘会彬;李琪;李英卓;崔琮;吴立志;刁冀英;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不同分期患者血清微量元素与抗氧化酶含量变化,探讨微量元素与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ARC初发期患者32例(IS组)、ARC膨胀期患者29例(IMS组)、ARC成熟期患者21例(MS组)和健康者26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锌(Zn)、铁(Fe)、钙(C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钠钾ATP酶(Na+,K+-ATPase)的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和IS组比较,IMS组和MS组ARC患者血清Zn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此外,IMS组和MS组血清Fe含量和Na+,K+-ATPase酶活性较对照组也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Ca含量较对照组也均明显升高(P<0.05)。与IS组比较,MS组血清Fe含量和Na+,K+-ATPase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ARC不同分期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发生改变,其改变程度随晶状体混浊度加剧而逐渐加重,提示ARC患者应尽早采取营养监测和干预措施。
2015年07期 v.37 1048-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新茹;
目的比较并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3例妊娠期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依据静脉血小板计数值分为2组:Ⅰ组血小板值(PLT)20×109~50×109/L 23例(占69.7%);Ⅱ组血小板计数值(PLT)<20×109/L 10例(占30.3%)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胎龄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病因中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PAT)是孕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Ⅰ组平均妊娠(36.8±2.9)周,Ⅱ组平均妊娠(33.9±1.5)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18例,剖宫产率78.3%,Ⅱ组9例均剖宫产分娩。Ⅰ组及Ⅱ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1.74%和30.0%,2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均未发现颅内出血。结论正确鉴别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依据病因合理用药,加强围产期严密监护,防止并发症发生,积极治疗,提高血小板计数,适时选择剖宫产分娩为主,减少产后出血,均可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
2015年07期 v.37 1051-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李韶芳;朱晨晓;
目的观察两种途径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HCA),联合术后使用抗凝药用于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中和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将择期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切皮前15 min,将HCA 2 k U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经静脉快速滴入,关闭关节腔后将HCA1 k U用0.9%氯化钠溶液40 ml稀释后注入。对照组不使用HCA。于术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第3天(T4)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四项、血小板。结果 2组患者PLT、TT值,在T2、T3与术前比均有所下降(P<0.05),FBG在T2、T3与T1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两种途径共同给予HCA用于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手术,联合术后使用抗凝药,对围术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2015年07期 v.37 1053-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吕茜;史文宗;王秀琴;杨晓春;何芳兰;
目的分析血流变指标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确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病例组,与115例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为对照组的血流切变率及血浆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流切变率(VS)1.00、血流切变率(VS)5.00和血浆粘度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切变率(VS)1.00、血流切变率(VS)5.00和血浆浓度指标升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危险性增大。
2015年07期 v.37 1055-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裴学坤;
目的探究行短小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开展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治疗的麻醉疗效及安全性,并为临床手术麻醉的顺利开展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手术室于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行择期手术治疗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开展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于手术不同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体质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物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后及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对照组。2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呛咳、喉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诱导期体动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开展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相较于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安全性更佳,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2015年07期 v.37 1057-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胡艳;吴瑜瑜;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对体外培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小梁网细胞整合素α4β1表达及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对照实验研究,体外培养POAG患者小梁网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N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各组细胞整合素α4β1的表达及细胞存活情况。结果随着FN浓度增加,整合素α4β1表达增强;在FN低浓度范围内阳性细胞面积增多。结论 FN影响小梁网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及其细胞连接,改变来参与房水流出的调节过程。
2015年07期 v.37 1060-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邹平洲;丁坚;付士平;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髓内钉组,每组35例。微创组予以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髓内钉组予以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功能评分(AOFAS)和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29%,对照组优良率为91.4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髓内钉组(P<0.01),而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微创组(P<0.01),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AOF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髓内钉组(P<0.01),而髓内钉组术后的畸形愈合和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创组(P<0.01),断钉和延迟愈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均较为理想,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2015年07期 v.37 1062-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李少林;
目的探析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退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相关性。方法 78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脊髓型颈椎病者40例为研究组,38例患者无脊髓损害的症状与体征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对其影像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脊髓受压、脊髓内高信号以及椎体不稳出现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脊髓内高信号以及椎体不稳与本病的发生正相关,脊髓受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100.00%),其阳性预测值达76.92%;髓内高信号的敏感度为62.50%,阳性预测值达71.43%;椎体不稳的敏感度为57.50%,阳性预测值达57.50%。结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以及髓内高信号、椎体不稳的表现,脊髓压迫患者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几率增大。
2015年07期 v.37 1064-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王英;靳彦涛;胡斌;赵琦;徐凯智;
目的观察不同氧浓度通气对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L组吸入氧浓度(Fi O2)为50%,H组Fi O2为100%。分别在气腹前(T0)、气腹后1 h(T1)、气腹后2 h(T2)、气腹结束后5 min(T3)、机械通气结束(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采患者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及肺内分流(Qs/Qt)情况。结果 2组患者Pa O2/Fi O2在气腹后逐渐降低,L组气腹结束后有所升高,H组气腹结束后仍继续降低,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Qs/Qt气腹后逐渐升高,气腹结束后L组开始降低,H组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 O2通气比纯氧对老年患者肺功能影响小,适用于老年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手术期间的通气治疗。
2015年07期 v.37 1066-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于沛涌;
目的研究腰背部内外侧皮神经阻滞治疗腰肌劳损中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96例腰肌劳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4组,每组24例,患者进行不同浓度的镇痛液注射。分析对比4组治疗前后总的变化情况和治疗中血糖监测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糖检测,第一组治疗前后血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治疗前后比较血糖浓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治疗过程中4 d的检查结果,第一组第1天(3.5±0.5)mmol/L,第2天(3.7±0.2)mmol/L,第3天(3.6±0.4)mmol/L,第4天(3.8±0.1)mmol/L;第二组(3.8±0.5)mmol/L,(4.3±0.3)mmol/L,(4.8±0.4)mmol/L,(5.3±0.2)mmol/L;第三组(4.0±0.2)mmol/L,(4.5±0.1)mmol/L,(5.1±0.4)mmol/L,(6.5±0.3)mmol/L;第四组(4.5±0.6)mmol/L,(4.9±0.1)mmol/L,(7.3±0.4)mmol/L,(8.2±0.3)mmol/L。表明血糖随着糖皮质激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腰背部内外侧皮神经阻滞治疗腰肌劳损中糖皮质激素对血糖升高有明显作用。结论腰背部内外侧皮神经阻滞治疗腰肌劳损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好具有安全性高、致死率低的特点。但会使血糖较为升高,只要用量得当,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5年07期 v.37 1068-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李宁;赵广喜;单卫琢;康与明;周丽红;
目的观察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基础上应用自制完全内置式泪道支撑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50例(59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29眼),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基础上应用自制完全内置式泪道支撑管治疗,对照组25例(30眼),单纯应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中出现轻度鼻腔出血5例(20%);表面麻醉插管时7例患者感觉局部疼痛。结论在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基础上应用自制完全内置式泪道支撑管治疗泪道阻塞,成功率高,患者损伤轻,痛苦小,适于临床推广。
2015年07期 v.37 1070-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孟艳侠;汤昔康;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口服蒙脱石散剂、抗病毒、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明显改善,脱水症状明显减轻。症状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快速减少腹泻次数,减轻患儿痛快,迅速纠正脱水,明显缩短急性腹泻病程,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2015年07期 v.37 1072-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