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晶;贺政新;李玮;程琰;侯天文;王缚鲲;
目的观察和分析全血中性粒细胞CD64与血浆G实验联合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疑似IFI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被最终诊断为IFI将其分为病例组(41例)和对照组(59例),对2组患者全血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和G实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全血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564,P<0.01),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诊断IF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2;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与G实验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χ2=72.074,P<0.01),诊断IFI的Kappa值为0.848(t=8.490,P<0.01),Mc Nemar检验结果显示P=0.688;单独应用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与单独应用G实验检测的敏感性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χ2=6.011、10.818,P<0.05),三种方法诊断IFI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3,P>0.05)。结论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在诊断IFI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联合应用全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和G实验可提高针对IFI的诊断敏感性。
2016年11期 v.38 1605-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陈玲;覃军;胡荆江;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童急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儿童急重症肺炎患者13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肺部啰音时间、咳嗽时间、肺部阴影时间、住院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状态。比较2组治疗方案再感染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体内CRP、CD+3、CD+4、CD+8含量基本相同(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内CRP、CD+3、CD+4、CD+3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部啰音时间、咳嗽时间、肺部阴影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1期 v.38 1608-1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赵鹏;王玮玮;宋执敬;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2例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非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浆Hcy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评价冠脉病变程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血浆Hcy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正常患者、单纯冠脉斑块患者、单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三支病变患者、冠脉闭塞患者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64,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5);吸烟、SBP、TC、LDL-C、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Hcy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2016年11期 v.38 1611-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张鸿晏;李泽;
目的探讨不同TNM分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4例SCLC患者(病例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NSE水平,通过等级资料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CLC患者TNM分期与血清NSE水平相关性,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NSE与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及各TNM分期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Ⅳ期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和Ⅲ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C患者TNM分期与血清NS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2,P<0.05);54例患者中存活31例(57.41%),死亡23例(42.5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E 16.3~50 ng/ml、NSE>50 ng/ml与NSE<16.3 ng/ml比较,患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68倍和1.94倍。结论 SCLC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随TNM分期增加,血清NSE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清NSE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相关,可作为SCLC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志物。
2016年11期 v.38 1614-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王晓培;程家凤;郑茜茜;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常规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伴发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共68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其中伴发血管性疾病28例,无血管性疾病40例。回顾性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与各项指标及血管性疾病间的关系。结果(1)68例MPN患者中存在JAK2V617F基因突变45例(66%),其中27例(79%)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6例(5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例(50%)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2)MPN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血细胞计数及常规凝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与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患者比较,血细胞计数及常规凝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8例合并血管性疾病的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血管性疾病发生率更高(P<0.05或<0.01),且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与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患者比较,血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且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及凝血功能存在明显异常。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血栓危险因素如白细胞的升高较阴性者更显著,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更高。初诊MPN患者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血细胞计数、常规凝血指标可初步评估患者凝血功能,预防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生。
2016年11期 v.38 1617-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王英;朱峰;王家美;王燕;
目的研究保妇康对宫颈糜烂患者ICMI-1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接诊的90例急宫颈糜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保妇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ICMI-1mRNA和TCF-β1m PNA水平表达情况变化、病情复发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112.28±15.37,89.27±12.31,177.22±26.13)pg/ml]优于对照组[(121.13±18.34,95.36±14.27,188.29±25.9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MI-1mRNA和TCF-β1m PNA水平表达降低情况[(0.66±0.09、2.46±0.6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8±0.11、3.09±0.2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IL-1β阳性细胞都所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119.43±2.21、0.10±0.02)ng/L]高于对照组[(126.52±3.02、0.18±0.0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2.22%(1/40)]低于对照组[13.33%(6/40)],临床疗效[93.33%(42/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妇康可以降低宫颈糜烂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降低子宫组织ICMI-1mRNA和TCF-β1m PNA水平的表达,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宫颈糜烂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措施。
2016年11期 v.38 1621-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史巍;
目的观察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治疗,连续用药7 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呼吸道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检测肺功能变化,进行血气分析比较,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6.7%,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其治疗后咳嗽、咳痰、发热、胸闷等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FEV1、FVC、PEF%、Pa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 CO2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hs-CRP、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利于加快呼吸道症状的缓解,提高肺功能,改善血气分析,其疗效机制与抗炎作用存在一定相关性。
2016年11期 v.38 1624-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王跃慧;田跃雷;梁文华;白莹;吴玲玲;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并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3例(病例组)包括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15例,颈动脉斑块组68例(稳定斑块36例,不稳定斑块3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80例为正常组。病例组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疗程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Lp-PLA2、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变化。结果 (1)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病例组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高于IMT增厚组,IMT增厚组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中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2)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同时颈动脉IMT、斑块面积缩小(P<0.05),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有关,并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降低患者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对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有积极意义。
2016年11期 v.38 1628-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熊学辉;翟丹霞;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以及血脂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患者均处于发病7 d内的急性期,总卒中组共1 882例,其中脑梗死组1 022例、脑出血组6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51例,同时收集了1 495例同期无卒中史的门诊体检人员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作为对照组。进一步将脑梗死组患者血脂资料与脑出血组进行比较,研究血脂对这两种卒中影响的异同。结果总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TC≥6.19 mmol/L时总卒中、脑梗死者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788(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702(P<0.05);TG与总卒中、脑梗死及脑出血均无相关性,但TG≥2.27 mmol/L时,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427(P<0.05);HDL-C<1.04 mmol/L者总卒中、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523(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566(P<0.01);LDL-C≥4.14 mmol/L者总卒中、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分别为0.644(P<0.01)、0.404(P=0.01)。结论血清TC、TG、HDL-C、LDL-C浓度与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无相关,血清TC与总卒中、脑梗死呈明显正相关,当TC≥6.19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TG≥2.27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HDL-C<1.04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LDL-C与总卒中、脑出血呈明显负相关。
2016年11期 v.38 1632-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舒宝瑞;
目的观察纳美芬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重度安眠药中毒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安定中毒常规治疗(吸氧、洗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纳洛酮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0.5μg/kg,静脉点滴2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美芬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意识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血浆药物浓度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30 min和1 h复苏情况、格拉斯哥评分(GCS)、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0 min和1 h复苏情况、GCS评分、MAP、Pa O2、Pa CO2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安眠药中毒疗效好于单用纳美芬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及病程,并减少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小。
2016年11期 v.38 1636-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林佃相;刘颖翰;石栓柱;古玉茹;孔素花;武永平;王玮;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48周、72周肝功能、HBV 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蛋白)、肝脏硬度测定值及超声影像学三项指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改变。结果 48周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HBV DNA都逐渐恢复正常,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测定值及超声影像学三项指标观察组恢复好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周治疗后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测定值及超声影像学三项指标都进一步好转,观察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有益于改善肝纤维化;治疗疗程越长,效果越明显。
2016年11期 v.38 1639-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杨潮萍;芮汉臣;张红霞;
目的探讨320排CT在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TIA)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录椎基底动脉TIA患者89例,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观察全脑灌注及后循环脑血管情况。结果 CTA检查发现存在血管病变者患者64例(71.91%),CTP检查发现存在灌注异常者50例(56.18%),CTP异常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相关,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者与责任血管轻度狭窄及无狭窄者的CTP异常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能有效评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脑血管状况及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2016年11期 v.38 1642-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李洁;孙荣涛;杨春燕;陈晶;杨晓青;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两种类型主动脉缩窄(COA)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COA患者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单纯型25例和复合型25例。通过比较临床及超声特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单纯型多见于成人患者,复合型多见于儿童患者,复合型较单纯型更易出现紫绀、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而单纯型多合并高血压、上下肢血压压差明显等症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影像特征上,两种类型的缩窄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型较单纯型主动脉缩窄多位于动脉导管前,一般狭窄程度较重,易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此外,左心室壁增厚、股动脉频谱流速减低及心功能减低发生率均高于单纯型(P<0.05)。结论比较并明确两种不同类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差异,有助于COA的早期发现、及时准确术前评估和合适治疗方式的选择。
2016年11期 v.38 1646-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李伟皓;王印宝;苏军华;魏星;纪昕;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HR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确诊肝硬化腹水患者68例。随访1年,以HRS发生作为随访终点,未发生HRS者随访至第12个月末。分别于确诊时及随访结束时检测血清Cys C、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分析HRS及非HRS患者确诊时各指标差异及对HR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6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确诊时血清Cys C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生HRS 16例。HRS患者在确诊时血清Cys C显著高于非HRS患者,TP、Alb显著低于非HRS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血清Cys C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H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6.26,95%CI 3.49~9.08)。血清Cys C、TP、Alb预测HR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0%、50.6%和33.1%。当Cys C最佳临界值为1.26 mg/L时预测HRS发生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76.3%。结论 Cys C可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Cr升高之前预测HRS的发生。
2016年11期 v.38 1649-1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郑梅;李立卓;姜志安;魏卫国;冯燕光;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生Warm-up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动试验阳性和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单支冠脉狭窄程度为70%~90%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入选。根据干预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尼可地尔),每组25例。分别进行间隔15 min连续2次踏车运动实验(EX1,EX2),观察运动时间(ED,s)、出现ST段压低0.1 m V时间(T-STD,s)、ST段压低的最大值(STDmax,mm)以及缺血阈值(ST段压低0.1 m V时心率血压乘积即RPP值,beats·min-1·mm Hg·102)等指标的组内及组间变化。结果 2组患者分别于前后2次运动(EX1与EX2)比较,EX2各指标较EX1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缺血阈值、T-STD、STDmax方面改善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促进冠心病Warm-up现象的发生,进而增强缺血心肌的自我保护作用。
2016年11期 v.38 1652-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陈秀英;单志明;任凤杰;王伟;杨旭;侯雪晶;
目的观察妊娠特有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期糖尿病(GDM)继发眼底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PIH、GDM 239例,因眼部症状经眼科会诊,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的临床资料。其中PIH 126例,252只眼;GDM 113例,226只眼。全部病例均行双眼常规,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力0.01~0.8,平均0.5。彩色眼底照相、OCT发现不同程度眼底病变。PIH 126例,252只眼眼底病变中一级64例,128只眼,占50.79%。二、三级62例,124只眼,占49.21%。OCT发现视网膜出血、渗出68只眼,占26.98%。神经上皮脱离172只眼,占68.25%。椭圆体层消失202只眼,占80.15%。视盘水肿82只眼,占32.54%;GDM 113例,226只眼眼底病变中Ⅰ期32例,64只眼,占28.32%。Ⅱ期61例,122只眼,占53.98%。Ⅲ、Ⅳ期20例,40只眼,占17.70%。OCT发现视网膜出血、渗出202只眼,占89.38%。弥漫黄斑水肿、囊样水肿200只眼,占88.49%。结论 PIH与GDM同为妊娠特有疾病,均可导致孕妇眼底病变而影响视功能。PIH椭圆体层受损严重。GDM黄斑水肿普遍存在。PIH的三级,GDM的Ⅲ、Ⅳ期,对视功能损害较严重。因此,PIH与GDM眼底病变的筛查工作,应引起产科与眼科医师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视功能永久性损害。
2016年11期 v.38 1655-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高娟;张辉;
目的对窝沟封闭术与氟保护漆联合用于预防儿童龋齿中的疗效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儿童龋齿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患儿使用窝沟封闭术进行治疗,B组患儿使用窝沟封闭术+氟保护进行治疗,同时选取接诊的30例健康儿童为C组,仅实施日常刷牙,以进行对照分析,对比观察3组患儿随访2年内龋齿发病率与A组、B组患儿封闭剂脱落发生率。结果 A、B、C 3组患儿防龋处理前后龋齿发病率分别是23.3%与16.7%、26.7%与13.3%、30%与46.7%,处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3组患儿龋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在龋面均值、龋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在治疗第1年、第2年的脱落率分别是23.3%、36.7%,B组分别是1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窝沟封闭术与氟保护漆联合用于预防儿童龋齿中的疗效较佳,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病率,保障儿童牙齿的健康。
2016年11期 v.38 1658-1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路艳辉;韩连菊;张蕾;倪素娜;田巧燕;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A组:硫酸镁治疗组;B组: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的差别。结果 (1)2组患者体重、孕周、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为(327.89±29.73)pg/ml,治疗后为(341.12±30.34)pg/ml。B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为(335.68±30.01)pg/ml,治疗后为(378.96±31.12)pg/ml。A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高于A组(P<0.05)。(3)B组平均延长孕周时间(7.8±1.4)d,明显高于A组(5.6±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组与A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36.7±8.62)mm Hg和(132.8±8.04)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平均动脉压为(116.7±6.01)mm Hg,A组为(123.1±8.27)mm 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溶液可能通过增加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改善血管收缩状态及凝固状态,延缓病情进展。
2016年11期 v.38 1661-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李绍云;李洪燕;赵海军;
目的通过监测绝经后女性口服替勃龙5年子宫内膜细胞学变化,分析口服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1例绝经后女性以及2009年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接受口服替勃龙治疗的903例绝经后女性,对比口服替勃龙的903例绝经后女性与常规进行体检的901例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结果,903例绝经后女性在口服替勃龙1~5年期间,每年在口服药物满整年时,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动态观察口服药物期间的子宫内膜细胞学变化以及子宫内膜癌变的风险指数变化。结果口服替勃龙的903例绝经后女性服药前与健康体检的901例女性的子宫内膜细胞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3例口服替勃龙的绝经后女性,治疗1~5年期间子宫内膜的细胞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1例健康体检的女性与口服替勃隆5年的女性子宫内膜癌变的风险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不会引起子宫内膜恶性变,从细胞学的角度研究,长期口服替勃龙是安全的。
2016年11期 v.38 1664-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刘辉;时高峰;贾丽涛;李敏;邵娴;
目的主要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于食管癌肿瘤靶区勾画中最佳b值选择。方法收集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5例,手术前分别行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像扫描(b=400、600、800 s/mm2)。勾画三种不同b值下扩散加权成像上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的长度,将所测量的GTV长度值分别与手术后食管癌标本长度进行比较。测量并且计算病变区ADC值。结果手术后标本病灶长度为(41.55±16.63)mm,手术前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所测量的GTV长度分别为(42.63±18.65)mm、(42.46±16.20)mm、(41.13±17.56)mm,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916、0.941。不同b值下所得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分别为(1.76±0.56)、(1.58±0.48)、(1.44±0.31)mm2/s×10-3。结论当b值为800 s/mm2时得到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最适合食管癌肿瘤靶区勾画。
2016年11期 v.38 1667-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赵起;
目的探讨颈癌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计划靶区变化对危险器官受照容积百分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Ⅱb~Ⅲb宫颈癌患者16例,均行常规体外和腔内放射治疗,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CTV(临床靶区)包括宫颈、子宫、阴道等原发肿瘤区域以及髂前、髂外、髂内淋巴结等区域及其周围组织,PTV(计划靶区)以临床靶区为基础,向外放不同距离形成PTVA、PTVB、PTVC、PTVD,经HVH图分析,并与传统前后两野等中心照射作比较,了解计划靶区的变化,进而了解小肠、直肠、膀胱等危险器官受照容积的变化。结果经DVH图分析,IMRT的PTVA、PTVB、PTVC、PTVD膀胱和小肠接受30 Gy、40 Gy、45 Gy不同剂量时,其受照容积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肠的IMRT技术与前后两野对比,IMRT的PTV并非能很好保护直肠,PTV向后扩大≤10 mm时,直肠受照容积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b~Ⅲb宫颈癌患者采用IMRT治疗可减少直肠、小肠、膀胱等危险器官受照容积,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危险器官受照容积随着计划靶区的扩大而减少,以及精确勾画靶区和高度重复性的定位。
2016年11期 v.38 1670-1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张俊娣;郝桂敏;王少卿;崔娜;张杰;许月明;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不孕症患者资料依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2组,GnRH-ant方案组(A组)30例,于月经第2~3天启用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当主导卵泡直径达到14 mm或LH达到5 m U/ml或E2大于600 pg/ml时启动GnRH-ant 0.25 mg/d,直至注射HCG当日。GnRH-a长方案组(B组)30例,黄体中期开始使用GnRH-a 0.1 mg/d,连用14 d确定达到垂体降调节标准(FSH<5 m U/ml,LH<5 m U/ml,E2≤50 pg/ml)后启动Gn促排卵。当至少3个卵泡达到18 mm时应用HCG 10 000 U,36~38 h后在超声监测下穿刺取卵,常规体外授精,取卵后72 h行胚胎移植。比较2组临床效果、HCG日血清、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中IGF-I水平。结果 (1)GnRH-ant方案的ICSI卵子成熟率、受精率高于GnRH-a方案(P<0.05),轻中度OHSS发生风险低于GnRH-a方案(P<0.05)。(2)GnRH-ant方案HCG日血清、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中IGF-I水平高于GnRH-a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nt方案的应用提高了血清及卵泡液中IGF-I水平,有利于优质胚胎形成,且降低了IVF/ICSIIVF风险。
2016年11期 v.38 1673-1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曾令洲;许安荣;李玉斌;查理涛;
目的研究影响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速度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5年住院治疗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血肿扩大的速度分为<4 ml/h组(54例)及≥4 ml/h组(26例)。记录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分析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扩大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 ml/h组患者相比<4 ml/h组患者,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GCS评分≤8分例数以及血肿不规则例数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4 ml/h组比较,≥4 ml/h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3个月后不良预后比例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3.21[95%CI(1.35~12.21)]和2.53[95%CI(1.15~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血肿形态、GCS评分≤8分为血肿扩大速度的影响因素,早期血肿扩大速度≥4 ml/h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11期 v.38 1676-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宁儒凤;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及规范化管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前中的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单胎妊娠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产妇129例,运用Logistic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同时运用产前妊娠糖尿病规范管理,按照纳入情况分为治疗组、未治疗组、对照组,分析产前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对发病的控制情况。结果孕前体重指数、体重、家族史、年龄依次为妊娠糖尿的发病相关因素;未治疗组与对照组早产、剖腹产率、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巨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有孕期体重指数、体重、家族史、年龄;规范化管理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可减少孕妇和胎儿的并发症,改善妊娠糖尿病的不良妊娠结局。
2016年11期 v.38 1679-1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庞卫花;徐娜;杨敬芳;安和兵;李金巍;
目的分析ABO血型初筛错误及微柱凝胶法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共计3 000例患者、送检血样及献血员标本进行ABO血型初筛,并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实验,分析初筛错误及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主要原因。结果 3 000例标本中初筛错误4例,错误率0.13%,其中造成初筛定型错误的原因中人为因素2例,试剂效价降低1例,冷凝集素1例。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100例,不相符率3.33%,其中因为疾病因素引起75例,占75%,因为亚型因素引起16例,占16%,其它相关治疗因素引起9例,占9%。结论加强对操作人员责任心和专业技能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做好试剂的保存和质控工作,能够有效降低血型初筛错误率。微柱凝胶法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主要由疾病因素及亚型因素引起,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血清学技术,确认正确的ABO血型,从而有效减少或预防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2016年11期 v.38 1682-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张雷;
目的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孕前TORCH 3项病原体感染检测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进行孕期检测的孕妇1 178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ORCH-Ig M抗体及TORCHIg G抗体。若筛查出感染患者,根据具体症状进行治疗。观察孕妇TORCH感染状况、孕妇TORCH病原体同时感染情况、孕妇妊娠结局及治疗效果。结果 1 178例孕妇中,52例TORCH特异性抗体Ig M感染,其中T-Ig M感染(1.27%)15例,R-Ig M感染(0.76%)9例,C-Ig M感染(2.38%)28例,其中R-Ig M抗体阳性率较低,C-Ig M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T-Ig G感染(4.16%)49例,R-Ig G感染(88.28%)1 040例,C-Ig G感染(92.95%)1 095例,其中R-Ig G抗体阳性率较低,C-Ig 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1 178例孕妇,未见血清多重抗体Ig M阳性。TORCH特异性抗体Ig G阳性主要为RV、CMV阳性,共61例,阳性率5.18%。52例TORCH感染孕妇中,终止妊娠8例,继续妊娠44例。不良妊娠结果 19例,发生率43.18%,其中以流产发生率最高,为34.09%(15/44)。对TORCH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TOX患者中,第1疗程治愈3例,RV患者中,第1疗程治愈7例,CMV患者中,第1疗程治愈6例。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孕前TORCH 3项病原体感染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避免有缺陷的儿童的降生,减轻家庭负担,提高人口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11期 v.38 1685-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魏合成;张海霞;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开胸组(n=44)和胸腔镜组(n=52),开胸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变[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观察2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3天血清检测患者免疫功能(Ig G、Ig A和Ig M)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2组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一般量表(FACT-G)和肺癌附加模块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引流量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淋巴结清扫数量略高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MVV、FEV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MVV、FEV1、FVC水平均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术后Ig G、Ig A、CRP、IL-6、SA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Ig G、CRP、IL-6、SA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术后生理、情感、功能、社会家庭状态、总分均低于术前,附加指标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生理、情感、功能、社会家庭状态、附加指标状态评分、总分均高于术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的特点,且术中清扫淋巴结彻底,术后对肺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反应影响较小,同时患者生存质量获益显著。
2016年11期 v.38 1688-1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安小军;杨文明;李静亚;郑文渊;杨会义;王树梅;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4周以上、病情稳定后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免煎颗粒水蛭、葛根口服,监测患者血浆BNP(B型血浆脑钠肽)指标的变化,探讨中药水蛭、葛根对改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效果。方法筛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张家口市建国医院治疗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免煎颗粒水蛭10 g、葛根10 g,1次/d,口服,连续服用2年,在治疗过程中,监测2组患者血浆BNP指标的变化,并追踪2组患者中再发心肌梗死的病例比例,同时观察治疗效果的对比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服药半年、1年、2年过程中,血浆BNP指标明显降低,对照组也有降低,但2组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期小剂量服用中药免煎颗粒水蛭、葛根对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脏功能有效,可以应用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后续治疗中,能提高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预防再发心肌梗死有临床价值,无不良反应发生。
2016年11期 v.38 1691-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张岳雯;王小敏;刘长江;宁佳;蔡连锁;
目的分析法舒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8例,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56例,法舒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法舒地尔组(50例,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及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临床改善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相关炎性及细胞免疫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法舒地尔组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改善,联合治疗组、法舒地尔组的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法舒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法舒地尔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法舒地尔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法舒地尔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均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具有抑制炎性因子、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改善临床疗效。
2016年11期 v.38 1694-1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韩福胜;杨文珍;刘宝勋;王长富;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07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9例。A组给予髓内钉治疗,B组给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早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和C组,而治疗有效率高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述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最佳治疗效果,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次之,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最差。
2016年11期 v.38 1697-1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魏红芳;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脓毒血症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50~70岁,ASA分级Ⅲ~Ⅳ级,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咪达唑仑、异丙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等静脉维持麻醉,随后间断追加去极化肌松药顺阿曲库铵。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以1μg/kg的剂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随后以0.4μg·kg-1·h-1的静脉输液速率输注2 h。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2 h、术后24 h(T1~T3)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采集静脉血液和尿液标本,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结果在T2、T3时D组MAP、HR明显低于C组(P<0.05),并且D组术中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药量与C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D组在T2、T3时血清Cys-c、TNF-α浓度和尿NGAL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2016年11期 v.38 1699-1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张彦坤;张晓娜;李玉静;张聪瑶;翟静洁;王新举;
目的分析接触电离辐射人群受照剂量累积与眼晶状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通过检查记录和随访研究,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接触电离辐射人员受照剂量计,包括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85人(170只眼),介入医生24例(48只眼),放疗患者96例(192只眼),送往河北省疾控中心检测,分析受照剂量与眼睛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关系。结果介入医生组较放射作业组、放疗患者组中晶状体浑浊的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检出率随受试者受照剂量累计的增高而增加。晶状体浑浊主要是以点状及片状等改变,部位以后囊下、前囊下多见。结论晶状体的检查能反映全身的受照情况,健康体检中应重视眼晶状体的变化情况。
2016年11期 v.38 1702-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高梦颖;
目的利用情景模拟训练方法对急诊低年资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探讨其对急诊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的低年资护士42名,对其运用情景模拟训练的方法进行为期8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教材为标准,设计3个典型情景模拟病例:过敏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有机磷中毒,并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理论、操作成绩及医生满意度的效果。结果运用情景模拟训练后低年资护士理论成绩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单项操作成绩较训练前大幅度提高(P<0.05);综合操作完成总时间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医生对护士配合满意度明显高于训练前。结论情景模拟训练可显著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效果。
2016年11期 v.38 1726-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王莉;刘雪霞;张静;刘明;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放疗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经病理学确诊为鼻咽癌和食管癌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3),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评分、疼痛缓解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生活量表中PF、BP、GH、SF、RE及MH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97%及38.71%,观察组分别为87.88%及15.15%,2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放疗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
2016年11期 v.38 1729-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刘桂华;刘丽;刘桂舫;
目的观察品管圈及延续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术后行常规护理,研究组68例术后行品管圈及延续护理模式,对2组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心理状态、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士接待、护士巡视、护士语言、技术操作、环境舒适的满意度高、总有效率高,6个月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及心理状态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及延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2016年11期 v.38 1732-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谷体心;孙克娟;任柯南;董慈;王巍;
目的探索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在整体护理业务查房中的实践,并对查房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15年1~10月,探索性地运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进行护理业务查房。通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自行设计《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评价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比较,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六顶思考帽思维查房前后综合满意度比较,由91%上升为97%。护士对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查房效果均满意。结论六顶思考帽思维激发了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提升护士业务素养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2016年11期 v.38 1736-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王志芬;
目的护理人员学习提高中医护理干预水平的知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抵抗疾病、加强治疗的自觉性,通过自愿问卷调查,观察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的护理价值。方法筛选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9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51例;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并不断学习提高中医知识护理干预水平,配合治疗1个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维持治疗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进行自愿问卷调查,对患者HAMA和HAMD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HAMA和HAMD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HAMA和HAMD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中医护理干预水平能够改善HAMA和HAMD评分,为中医护理干预配合治疗老年COPD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尝试,值得推广。
2016年11期 v.38 1739-1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张丽;姚艳敏;宋巧凤;王希柱;闫玉敏;周文华;张茹;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临床疗效,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供有利保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对照组61例,观察组6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方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2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蛋白(NT-pro BNP)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1 d后SAS评分[(42.5±7.4)分]与对照组患者入院1 d后SAS评分[(43.0±8.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4 d SAS评分[(34.2±5.3)分]与对照组患者入院14 d后SAS评分[(41.7±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28 d SAS评分[(26.3±5.9)分]与对照组入院28 d后SAS评分[(39.3±9.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 d后NT-pro BNP浓度[(1 092.6±173.3)pg/ml]与对照组入院1 d后NT-pro BNP浓度[(1 080.5±204.8)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4 d后NT-pro BNP浓度[(734.2±115.3)pg/ml]与对照组入院14 d后NT-pro BNP的浓度[(441.7±79.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8 d后NT-pro BNP浓度[(526.3±94.9)pg/ml]与对照组入院28 d后NT-pro BNP浓度[(239.3±56.7)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4 d和入院28 d后,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指标,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缓解患者焦虑状态,达到提高心脏功能,摆脱抑郁、恐惧、焦虑的情绪的作用。
2016年11期 v.38 1742-1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董彦君;代莉莉;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113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63)。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模式,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观察2组3个月依从性(正规维护、延期维护、每天自查、洗澡防护、正确活动、恰当使用保护套、压迫肢体情况),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价2组患者置管后1、2、3个月评分。观察2组患者健康教育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感染、静脉炎、血栓、渗血、导管脱出、堵塞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正规维护、每天自查、洗澡防护、正确活动、使用保护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延期维护、压迫肢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置管后2、3个月ESCA和HPLP评分均高于1个月,3个月评分高于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置管后1、2、3个月ESCA和HPL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感染、渗血、导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血栓、导管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的逐步形成,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6年11期 v.38 1745-1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张萍;程华;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管理下的延续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2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HHI评分及MUNSH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希望水平及幸福度,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016年11期 v.38 1748-1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王俊莉;王健;刘书花;祁晓芳;申利娟;王帅;王玲;张雪梅;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实时动态的评估,医务人员关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14年1~7月送检中心静脉导管120例,对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样本尖端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为93例,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为27例,阳性率为22.5%。结论由于ICU患者的病种及病情的特殊性,通过研究患者的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成为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高危因素,通过规范的操作和日常维护观察、集束化管理、缩短置管时间来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2016年11期 v.38 1751-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王国茹;
目的观察产科护理新模式能否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取2014年生产的无妊娠期并发症、且评估后可以顺产的产妇3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给予新型护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导乐式分娩方式、责任护士全程陪伴等。总结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比较2组分娩方式及产程、产后出血率。结果入院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09例(62.6%)和101例(58.0%)产妇选择剖宫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对阵痛恐惧、认为剖宫产安全和担心胎儿有危险。经过新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中有意向选取顺产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且最终进行顺产者比例及顺产过程顺利者比例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较对照组缩短[(645.6±146.3)min、(857.2±136.4)min,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3/174)、4.6%(8/174),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导乐式分娩方式、责任护士全程陪伴等新型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
2016年11期 v.38 1754-1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刘翠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102例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检查时间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护理组肺功能检查时间[(26.9±5.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5.9±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51.0%)明显高于对照组(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PEF为(7.94±0.46)ml/s],高于对照组[(7.50±0.68)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护理组患者FEV1、FEF25-7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检查时间,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2016年11期 v.38 1756-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胡新彦;刘嘉寅;刘志敏;姜达;王冰霜;洪雷;王龙;李海风;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进行全程健康宣教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于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肿瘤患者中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化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则实施全程健康宣教,以患者的知晓率、化疗不良反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护理效果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经由全程健康宣教后,相关内容知晓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肿瘤患者实施全程健康宣教作用突出,可提高知识知晓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学习。
2016年11期 v.38 1759-1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