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峰;丁颖;张韬;
目的应用18 MHz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2DM患者的足背动脉,预测T2DM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进行常规体检的T2DM患者188例。由专业医生按照具体情况分为并发糖尿病足组(59例)和未并发糖尿病足组(129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等。采集血样,进行血糖水平和炎性指标的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然后使用18MHz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的足背动脉进行检查。分别测量血流量(BF)、动脉直径(BD)、内中膜厚度(IMT)、峰值流速(PF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FV)和搏动指数(PI)。把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对于存在显著差异的一般临床参数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相关系数最大的指标绘制ROC曲线。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FPG无显著差异(P>0.05);病程长短、2hPG、HbA1c、WBC和c RP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声结果 BF、BD、IMT、EDV、MFV均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糖尿病足组的PSV和PI均低于未并发糖尿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PSV与HbA1c呈负相关(P<0.05),PI与HbA1c、WBC、CRP呈负相关(P<0.05)。并对相关系数r最大的PSV与HbA1c绘制ROC曲线,比较预测T2DM糖尿病足发生的诊断效能。PSV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临界点为38.00 cm/s时,敏感性92.2%,特异性62.7%;HbA1c的曲线下面积0.621,临界点为6.93%时,敏感性83.1%,特异性40.3%。结论 18 MHz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T2DM患者足背血管病变的检查在基层社区医院的应用,有助于更好的预测糖尿病足的发生。
2018年03期 v.40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 邹甜甜;费安兴;高淑珍;魏莉平;黄艳;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2例慢性心力衰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单纯心力衰竭组(n=79)和合并感染组(n=63),比较患者血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T-ProBNP水平。结果选合并感染组血清TNF-α、IL-6、NT-ProBNP水平及LVEDD均明显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LVEF低于单纯心力衰竭组(P<0.05);合并感染组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TNF-α、IL-6、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患者(P<0.05);合并感染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心力衰竭组(P<0.05);合并感染组有主要不良事件患者血清TNF-α、IL-6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主要不良事件患者(P<0.05);TNF-α、IL-6、NT-ProBNP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性(r<0,P<0.05),与LVEDD、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r>0,P<0.05)。结论选在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中血清TNF-α、IL-6及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2018年03期 v.40 329-33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宋波;雷蕾;王安邦;屈新刚;张家伟;王琨;华锋;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E(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治疗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苷脂组和常规高氧组,每组50例。常规高氧组患者给予常规激素、脱水降颅压、止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营养支持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和伤后48 h内的0.25 MPa高压氧治疗,联合苷脂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40~80 mg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1次/d,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NSE、S100B、MBP水平,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神经功能、觉醒、并发症、死亡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脑脊液NSE、S100B、MBP水平及治疗后1、3、6个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联合苷脂组患者治疗后NIHS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高氧组,前者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苷脂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NSE、S100B、MB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高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苷脂组患者治疗后觉醒率明显高于常规高氧组,前者平均觉醒时间、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苷脂组和常规高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苷脂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ADL得分明显高于常规高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有效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促进患者觉醒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其死亡风险,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内NSE、S100B、MBP水平有关,且无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2018年03期 v.40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高芳;孙素芬;李志红;张海红;成霄汉;
目的探讨硫酸镁、尼莫地平和拉贝洛尔三联法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患者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表达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5月就诊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尼莫地平片及拉贝洛尔注射液三联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压水平、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与正常妊娠组血压水平相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评分和新生儿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围生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IF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LIP水平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并与正常妊娠组LIF水平相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LIF水平与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正相关,与不良围产儿结局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尼莫地平及拉贝洛尔三联法能够有效调节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水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围产儿结局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2018年03期 v.40 337-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史丹丹;王勇;郭君君;王娜;白玉来;李娜;王学珍;王文杰;
目的观察血脂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产科诊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各4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4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氧磷酶1(PON-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联素(APN)浓度、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患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4组间TC、TG、LDL-C、HDL-C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显示,4组间总体平均水平均各不相同(P<0.05)。4组间各项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血清炎性相关因子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显示,各组间总体平均水平均各不相同(P<0.05)。CRP、IL-6、TNF-α、Lp-PLA2水平逐渐升高,PON-1、APN浓度逐渐下降。4组间各项指标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及血清炎症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孕期密切监测孕妇血脂可诊断子痫前期的发病,预测疾病进展的程度。
2018年03期 v.40 3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赵立明;高健东;王海君;王淑艳;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抚触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治疗效果及血清胆红素、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方法将7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干预组46例加微生物制剂联合抚触治疗。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每日进奶量、进奶增加量,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组患儿腹胀、呕吐、胃潴留消失症状更早,每日进奶量、进奶增加量多,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便秘、低血糖、病理性黄疸、NEC发生率低(P<0.05),患儿满月时治疗组患儿腹围及体重增长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降低,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抚触治疗可以加快胃排空,促进胃肠功能发育、成熟,尽早建立胃肠营养,改善喂养不耐受,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进而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2018年03期 v.40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郭毅飞;李雪锋;曾玉琴;蔡俊玮;李敏;
目的研究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一步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12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糖尿病前期患者4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同期健康查体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通过收集整理4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脂水平(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4组患者之间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其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于糖尿病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分析血清中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发现,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4、0.10、0.11、0.59、0.62,P<0.05);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0.11、0.10、0.42、0.4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1,P<0.05)。结论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针对血清sP-selectin、sE-selec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明确患者的病情以及发病机理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发展。
2018年03期 v.40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张文山;张国栓;耿翠芝;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患者ER、PR、Ki-67、C-erb B-2、VEGF、DBC2表达状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Ⅱb~Ⅲc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初治乳腺癌患者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化疗前及术后ER、PR、Ki-67、C-erb B-2、VEGF、DBC2的表达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ER、PR表达阴性及Ki-67、VEGF高表达时,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率及MP分级4~5级化疗反应比例分别高于ER、PR表达阳性及Ki-67、VEGF低表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表达阴性,Ki-67、VEGF高表达对新辅助化疗更敏感,可做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2018年03期 v.40 356-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5K] - 吴凤姬;黄基柱;张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肝脓肿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肝脓肿患者104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比较2组体温恢复、拔管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体温恢复、拔管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H)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对照组[(17.25±2.11)μmol/L、(63.78±7.96)U/L、(43.22±5.41)U/L比(25.30±3.16)μmol/L、(75.20±9.41)U/L、(57.81±7.23)U/L(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8.11±1.05)×10~9/L、(51.75±6.43)×10~9/L比(9.86±1.22)×10~9/L、(57.20±7.12)×10~9/L(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19.23%比5.76%)(P<0.05)。结论肝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利于血常规的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
2018年03期 v.40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曹虹;闵利时;徐春巍;黄晓刚;林云志;
目的探索"颈部联合腰部"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进而对比常规颈部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12月诊断为颈型颈椎病患者52例为A组,采用常规颈部针灸治疗2周;选取2016年1~5月的颈型颈椎病患者53例为B组,采用"颈部联合腰部"针灸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对2组进行为期45d的随访。记录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随访结束时的颈痛量表评分(NPQ)、颈椎活动度评分(ROM)、颈部症状积分,同时采用秩和检验评定2组于治疗2周后,随访结束时的总有效率差异,作生存曲线分析2组45 d随访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2组在测量前、治疗2周后、治疗45 d后的NPQ、ROM以及颈部症状积分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比较,B组在结束治疗后45 d的三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B组的总有效率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结束45 d,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83.33%VS 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5 d后,A组复发率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F=5.109 P=0.024)。结论 "颈部联合腰部"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长远疗效优于常规颈部针灸,有望作为临床上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方案之一。
2018年03期 v.40 364-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 杨淑英;杨智红;陈雪兰;
目的检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血清和子宫内膜AsAb、EmAb、AcAb、AoAb、ToxAb,为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临床筛选60例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运用金标检测和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和子宫内膜免疫五项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孕不育患者免疫五项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血清和子宫内膜中五项指标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原发性不孕患者中AsAb阳性多见;在继发性不孕患者体中EmAb阳性多见;在反复流产不育患者中AcAb和ToxAb阳性多见。结论免疫因素为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8年03期 v.40 368-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 孙健;孙冀兵;张娜;吴红丽;
目的对88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红蛋白进行毛细血管电泳法分析,为合理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对88例IDA患者(IDA组)行血常规MCV、MCH、RDW、Hb测定,铁代谢(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测定及Hb电泳检测,同时设110例为对照组,对以上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电泳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升高,HbA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DA组Hb、MCV、MCH、HCT、红细胞脆性及铁蛋白均降低,RDW、总铁结合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HbA1c与血红蛋白、铁蛋白、MCV、MCH、HCT及红细胞脆性呈负相关(P<0.05),与总铁结合力、RDW呈正相关(P<0.05)。HbA2与血红蛋白、铁蛋白、MCV、MCH、HCT及红细胞脆性呈正相关(P<0.05),与总铁结合力、RDW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显示,IDA患者可高估HbAlc数值,IDA与HbAlc、HbA2关系密切,与MCV及RDW联合检验可作为鉴别2组贫血的指标。
2018年03期 v.40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 王芸;高丽娟;胡淑国;黄杰华;王献伟;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电流感觉阈值(CPT),筛出早期感觉神经受损者,分析大小纤维神经受损的程度,为早期诊断和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空腹抽血查血脂(TC、TG、HDL、LDL)、糖代谢(FBG、HbA1c),并行感觉神经定量检测,分别记录四肢2 000 Hz、250 Hz、5 Hz时的CPT值。根据有无CPT异常分组,分析比较2组糖脂代谢及CPT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DPN的独立因素。结果 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感觉神经受损者85例;感觉神经受损组BMI、TC、LDL、FBG、HbA1c较感觉神经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双侧正中/尺神经、腓浅和腓深神经在250 Hz、5 Hz时的CPT值亦明显升高(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及HbA1c与是否发生早期感觉神经受损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45.052和13.499,P均<0.01)。结论 CPT测定可以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受损,其早期多以小纤维神经受损为主,且高TC、高HbA1c是发生早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3期 v.40 376-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 王超;蔡振颖;朱亮;李永浩;赵擎;张翠;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机体免疫炎性反应与凝血指标特点,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65例,依据NCCN肺癌临床肿瘤分期,分为Ⅰ~Ⅱ组与Ⅲ~Ⅳ组。并取同期单纯性肺结核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失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8~+、Th1、Th2、Th17、Treg(CD_4~+CD+25)细胞比例,计算CD_4~+/CD_8~+、Th1/Th2、Th17/Treg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入组患者均给予肺动脉CTA造影检查,比较3组患者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症、肺段、亚肺段肺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肺结核组、Ⅰ~Ⅱ期合并肺癌组与Ⅲ~Ⅳ期合并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D_3~+、CD_4~+T细胞比例逐渐下降,CD_4~+/CD_8~+、Th1/Th2、Th17/Treg比值也呈逐渐下降变化,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7~3.905,P<0.05)。其中,肺结核组、Ⅰ~Ⅱ期合并肺癌组中外周血CD_3~+、CD_4~+T细胞、CD_4~+/CD_8~+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1~0.884,P>0.05),但Th1/Th2、Th17/Treg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4~2.998,P<0.05)。肺结核组、Ⅰ~Ⅱ期合并肺癌组与Ⅲ~Ⅳ期合并肺癌组患者血清IL-2、IL-17水平逐渐下降,IL-10、TGF-β水平逐渐升高,总组间以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3.098,P<0.05)。Ⅲ~Ⅳ期合并肺癌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肺结核组、Ⅰ~Ⅱ合并肺癌组(χ~2=2.541~2.897,P<0.05)。但肺结核组与Ⅰ~Ⅱ合并肺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0~0.881,P>0.05)。肺结核组、Ⅰ~Ⅱ期合并肺癌组与Ⅲ~Ⅳ期合并肺癌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症状肺段、亚肺段肺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逐渐升高,总组间以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1,χ~2=3.651,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炎性反应调节失衡,发生肺动脉栓塞几率增加。
2018年03期 v.40 380-383+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陈兴河;冯三平;赵锦程;韩莹;华红果;王永恒;吴磊;赵建华;
目的探讨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颈内动脉床突段和后交通段,椎动脉大型动脉瘤共22例,应用双LVIS支架栓塞12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统计动脉瘤致密栓塞程度,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支架内血栓率,动脉瘤复发率,载瘤动脉是否狭窄。结果 22例动脉瘤,应用LVIS支架致密栓塞率93.3%(10/12),术中动脉瘤破裂率8.3%(1/12),载瘤动脉通畅率100%,术中支架血栓率8.3%(1/12);enterprise支架致密栓塞率90%(9/10),载瘤动脉通畅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率10%(1/10),术中支架血栓率10%(1/10)。随访0.5~5年2组动脉瘤均未见复发,载瘤动脉均未见狭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1.67%、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能够提高颅内大型动脉瘤致密栓塞率,降低复发率,安全有效。
2018年03期 v.40 384-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邵印麟;欧阳迎;周立晨;赵大鹏;李陈;孙慧杰;张丹凤;
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平衡功能及步行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姿势控制训练。2组均接受20次康复治疗,每周3次,每次90 min。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足底压力,平衡功能以及治疗前后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健足前半足和后半足峰值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半足:(158.52±56.71)N、(218.83±73.35)N,t=5.04,P<0.05;后半足:(257.36±85.45)N、(311.47±97.33)N,t=3.24,P<0.05],患足前半足和后半足峰值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半足:(85.35±37.62)N、(133.49±66.23)N,t=4.90,P<0.05;后半足:(159.84±59.16)N、(186.52±74.37)N,t=2.17,P<0.05];研究组健足前半足和后半足平均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前半足:(54.13±14.58)%、(73.57±18.25)%,t=6.45,P<0.05;后半足:(67.46±17.36)%、(88.75±20.87)%,t=6.07,P<0.05],患足前半足和后半足平均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前半足:(49.51±16.98)%、(37.72±20.34)%,t=3.45,P<0.05;后半足:(53.37±12.38)%、(44.63±15.47)%,t=3.42,P<0.05]。研究组PASS显著高于对照组[(33.9±2.6)分、(31.2±2.7)分,t=5.58,P<0.05],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0.5±65.5)mm、(241.2±71.3)mm,t=6.46,P<0.05],包络椭圆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169.5±34.5)mm~2、(184.3±42.7)mm~2,t=2.09,P<0.05],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9±0.2)、(1.3±0.2),t=10.95,P<0.05]。2组患者治疗后TUGT均显著降低[研究组:(20.6±4.5)s、(14.7±3.4)s,对照组:(21.8±3.7)s、(18.3±4.2)s,t值分别为6.27,1.08,P<0.05],且研究组TUGT显著低于对照组(t=5.16,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步行测试分值均显著升高[研究组:(216.98±99.99)m、(291.76±96.70)m,对照组:(207.53±114.06)m、(241.84±90.29)m,t值分别为3.95,2.34,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92,P<0.05)。结论姿势控制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2018年03期 v.40 389-39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尹楠;唐志鹏;徐国栋;邱志宏;孔令雄;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重症脑梗死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点滴,1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CNDS)及临床总有效率,并采集血清样本,化验治疗前后VEGF、IL-8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CND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血清VEGF水平均较前升高,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8水平均较前降低,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重症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IL-8的介质水平,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元功能及意识障碍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03期 v.40 39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 戎燕筱;王瑜玲;苏圆圆;韩爱军;王倩;王海宾;孙扬;
目的通过回顾观察,分析不同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病部位、各亚型发病比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结核病区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共478例。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发病部位、各亚型发病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管支气管结核男女比例为1∶1.93,平均年龄(36.22±14.24)岁;发病类型中,炎症浸润型最常见,占54.81%,其次为混合型(两种以上亚型),占40.59%;结核累及左上叶支气管42.47%,右上叶支气管39.12%。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且以青壮年居多。炎症浸润型多见,呈多型病变交叠存在。气管支气管结核多侵犯多个气管段,最常侵犯部位为双上叶支气管,其次为左下叶支气管。
2018年03期 v.40 397-400+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肖蓉;徐晴;胡晓丹;杨昭晖;余玲;田虹;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亢患者剪切波速度与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确诊为原发性甲亢并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及45名健康体检者分别定义为甲亢组和正常组,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甲状腺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并测定受试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随访数据,进而分析SWV与TSH的相关性,最后用ROC曲线分析SWV的诊断效能。结果甲亢组的SWV和血清TSH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WV与血清TSH呈正相关(r=0.585,P<0.05);ROC曲线显示SWV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其曲线下面积为0.948。结论原发性甲亢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弹性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呈正相关,且SWV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可以考虑对确诊为甲亢的患者在治疗随访期间评估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这一方法。
2018年03期 v.40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 李娜娜;李莉敏;张征;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透析后应用三仙补肾方效果观察,旨在提高患者预后,延长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98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维持血液透析加常规西医综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仙补肾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肾功能各指标情况、血糖血脂指标改善情况、中医症候改善情况、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有效率89.8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有效率63.2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明显较对照组改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头痛、食少纳呆、自汗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肌肤甲错、肢体麻木、便秘等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未见明显异常(P>0.05)。结论糖尿病肾衰患者透析后应用三仙补肾方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血糖及肾功能各指标的改善,提升机体营养状况,且服用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8年03期 v.40 405-408+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 刘丽;关玲;任凤洁;赵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36例(39只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中央前房深度(CACD)、角膜内皮细胞数量(CD)、视野平均缺损(MD)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 RNFL)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由术前的(0.23±0.11)提高至(0.36±0.15),手术后眼压较手术前显著降低,由术前的(34.49±5.95)mm Hg降至(16.90±1.99)mm Hg、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49±0.15)mm加深至术后的(3.17±0.22)mm,以上三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野平均缺损、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三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显著提高视力、有效控制眼压、加深中央前房深度,且未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明显下降,视野平均缺损无明显改善,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明显变化,手术安全有效。
2018年03期 v.40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 张艺玮;郝亚楠;潘晓伟;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再次稽留流产的发生。方法采用统一信息调查表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初治的200例稽留流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稽留流产的常见原因为感染,占31.5%。26~30岁、31~35岁年龄段稽留流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人工流产的次数越多,发生稽留流产的几率越大。200例患者血清中钙、铁、锌、锂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值占总数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中,低孕酮者发生稽留流产占总数48%,高泌乳素者占总数30%,低雌激素者占总数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治生殖道感染、纠正孕妇的免疫状态、远离高辐射环境可降低孕早期稽留流产的发生。足量的微量元素浓度和性激素水平对胚胎发育和妊娠的维持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建议最佳生育年龄为25~29岁,珍惜每一次受孕机会,减少盲目的人工流产,对稽留流产的发生也有重要意义。
2018年03期 v.40 413-415+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 杜义军;
目的探讨近中颌面磨除法拔除近中及水平阻生第三磨牙临床效果,并对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120例近中及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断冠法组和近中颌面磨除法组,每组60例(近中阻生42例,水平阻生18例),分别采取断冠法和近中颌面磨除法两种方法拔除。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面颊肿胀、拔牙窝完整性、张口受限程度、颞下颌关节不适、拔牙窗口疼痛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下颌近中及水平阻生第三磨牙均顺利拔除。近中颌面磨除法组拔除牙齿可见中颌面少量磨除。2组拔牙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近中颌面磨除法组拔牙时间Ⅰ级分布高于断冠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牙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面颊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牙窝完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近中颌面磨除法组拔牙窝完整率高于断冠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颌面磨除法组完整性评分低于断冠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张口受限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近中颌面磨除法组轻度张口受限率高于断冠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颞下颌关节不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近中颌面磨除法组无不适率高于断冠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牙窗口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近中颌面磨除法组无疼痛发生率高于断冠法组,中度疼痛率、VAS评分低于断冠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颌面磨除法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断冠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近中颌面磨除法拔除近中及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2018年03期 v.40 416-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2K] - 孙素娟;张若曦;赵景茹;赵秀娟;程晓叶;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后存在焦虑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高频(10 Hz)rTM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1个疗程(4周)的治疗后,2组患者NIHSS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明显,BI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对脑梗死患者卒中后焦虑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
2018年03期 v.40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 马瑞丽;王艳丽;毕寒晶;刘燕;金立娟;
目的观察在女性不孕患者诊治中予以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应用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临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女性不孕患者,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为样本选取时段,分组方式为抽签分组,予以宫腔镜诊治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诊治的30例患者为试验组,对2组患者临床诊疗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诊治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且治疗时间试验组明显较短,而满意度、受孕率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治发现腹腔内病变如生殖器发育异常、结节性输卵管炎、多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为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宫腔内病变如内膜发育异常、内膜炎症等也会导致不孕,只有宫腹腔镜联合诊疗才能诊断准确,治疗有效,提高受孕率。结论在女性不孕患者诊治中予以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应用具有更为理想的诊疗效果,可提升患者受孕率,在临床上此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2018年03期 v.40 425-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 肖艳;何丽;黄少妹;郑梅梅;潘小冰;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况对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肺癌患者及12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分别应用中文版癌症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PTSD检查量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患者PTSD发生情况,分析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况与PTSD发生的关系及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肺部良性病变组比较,肺癌组自我效能感评分较低(P<0.05),而SAS、SDS、PTSD评分较高(P<0.05),且PTSD发生率较高(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PTSD与SAS、S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9、0.305,P<0.05),而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329,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焦虑、抑郁是肺癌患者发生PTSD的主要因素,而自我效能感则是PTS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通过提高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积极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将有助于降低肺癌患者PTSD的发生,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2018年03期 v.40 428-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 付效霞;
目的通过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及追踪其安全性,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76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开腹治疗组和腹腔镜治疗组,每组38例。开腹治疗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治疗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宫外孕的效果,即手术操作时间、血量丢失情况、术毕至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患者术后发热、伤口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开腹治疗组(P<0.05);腹腔镜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血量丢失情况、术毕至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开腹治疗组(P<0.05);腹腔镜治疗组术后发热、伤口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治疗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安全性高,临床疗效确切,可减少血量丢失,简化操作,缩短操作时间,加速术后排气和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2018年03期 v.40 43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 贺辰龙;宋增平;白冰;李文娟;靳振明;邓刘伟;郝金妹;孙学兵;
目的观察介入技术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6年3~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例。采用静脉溶栓结合血管内介入技术或单纯介入技术开通闭塞血管。观察血管开通率,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死亡及原因。结果血管开通率100%,从发病到血管开通平均时间418.6 min,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67%,死亡2例。结论介入技术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2018年03期 v.40 434-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 张雷;臧海军;庞国庆;李友学;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X线和CT三维成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比较。方法对最终诊断肋骨骨折的82例患者入院首次的超声、X线、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超声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82例肋骨骨折患者中有错位42例,无错位有裂隙24例,无裂隙仅有皮质凹陷14例,整体检出率超声为95.7%,CT三维成像为75.6%,X线为63.4%。超声漏诊2例,CT三维成像漏诊20例,X线漏诊30例。结论高频超声能检查大部分X线及CT三维成像不能显示的肋骨骨折,与X线检查相结合,更能提高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
2018年03期 v.40 437-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0K] - 隆维东;黄冬悦;刘锋;胡永军;
目的研究对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治疗组、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和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每组50例。分析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缝隙连接蛋白和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发现经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治疗后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FEV1、FVC、FEV1/FVC得到明显改善(P<0.05),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水平明显降低而缝隙连接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提高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发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
2018年03期 v.40 440-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