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娟;刘海;汤永谦;董定军;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降压效应及心室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卡(卡维地洛)+L(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组和假手术组。药物干预8周后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分数(PVCA);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改良缩窄大鼠左肾动脉方法可以形成稳定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术后4周平均收缩压(SBP)高于160 mm Hg,3组药物干预大鼠组血压明显下降,但未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HE染色可见3组药物干预组得到改善,卡+L组仍有较多炎性细胞参与;MASSON染色可见3组药物干预组仍有部分蓝色胶原存在;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卡+L组CVF降低,但未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1),卡+L组CVF高于卡维地洛组(P<0.01);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大鼠PVCA下降,并未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1),卡+L组PVCA较单纯手术组并未下降,并高于卡维地洛组(P<0.01);卡维地洛组较单纯手术组NO明显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别(P>0.05),卡+L组NO水平低于卡维地洛组(P<0.01),美托洛尔组NO水平较单纯手术组有所上升(P<0.05),但仍低于卡维地洛组(P<0.01);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ET水平低于单纯手术组(P<0.01),卡+L组ET含量高于卡维地洛组(P<0.01),较单纯手术组没有差异(P>0.05);肾动脉缩窄4组大鼠血浆CGRP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有上升,美托洛尔组低于卡维地洛组(P<0.05)。结论肾动脉缩窄能够形成左室重构模型,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均能改善左室重构,卡维地洛的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NO系统相关。
2018年15期 v.40 2245-2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任广伟;李明明;杨洪娟;杨倩;李杨;牛哲莉;孙利军;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透龄>6个月)伴高尿酸血症患者34例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非布司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观察2组血管内皮功能[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痛风发作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3个月MPO、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1、3个月MPO、NO、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3个月ET-1水平低于治疗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MOP、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MAD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AOP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前,治疗1、3个月MAD、AOP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MAD、SOD水平,治疗3个月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1个月AOPP水平,治疗3个月MAD、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1、3个月痛风发作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尿酸血症能够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增强抗氧作用,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能对减少痛风发作有一定作用。
2018年15期 v.40 2251-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陈雨;李海同;刘倩;付晨阳;陈伟;侯湘岭;王喜卓;石奇松;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心内科治疗的96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心功能、各项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LVEDD、LVESD、LVEF、LVEDV、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F、LVEDV、LVESV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T-pro BNP、hs-CRP、IL-6、TNF-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 BNP、hs-CRP、IL-6、TNF-ɑ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低血压、头晕、头痛、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左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降低特异性心力衰竭指标水平,减轻全身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8年15期 v.40 2256-2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胡承浩;罗清钦;张丹峰;吴峰;王丹;王科;陈宇;段奇文;
目的探讨ERCC2基因rs1799793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三阴性乳腺癌易感性以及铂类化疗方案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收治的40例拟行含顺铂药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ERCC2基因rs1799793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ERCC2基因rs1799793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其一般资料、临床病例参数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受试者rs1799793位点G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0%、12.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显示,携带GG基因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GA基因型携带者(66.67%、28.57%),ERCC2基因rs1799793位点不同基因型间化疗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2基因rs1799793位点基因型与患者年龄、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RCC2基因rs1799793位点GA基因型可能与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易感性相关,且携带该基因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铂类化疗敏感性较低。
2018年15期 v.40 2260-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廖振海;周文忠;陈东来;钟新友;陈浩;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冠脉综合征患者90例,根据采用不同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每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超声测定颈动脉IMT。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与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患者hs-CRP与IMT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瑞舒伐他汀治疗组hs-CRP与IMT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改善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作用更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颈动脉IMT,且降低MACE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15期 v.40 2264-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祝汉忠;
目的探讨股骨术中切面的后侧皮质线作为股骨柄植入前倾角参照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27例连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创建虚拟3D骨模型并模拟了在小转子上方5、10和15 mm的三个不同切割高度进行虚拟全髋置换。测量平行于后侧皮质线或股骨颈内侧皮质中间线(T线)植入股骨柄的前倾角。结果切割高度在小转子上方5、10、15 mm处的后侧皮质线前倾角均与自然股骨颈前倾角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0.83、0.86,P<0.01),同时在小转子上方5、10、15 mm处的T线均与自然股骨颈前倾角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0.78、0.81,P<0.001)。切割高度在小转子上方5 mm、10 mm和15 mm使用T线易倾向于逆行。以股骨术中切面的后侧皮质线和T线作为股骨柄植入前倾角参照的测量可靠性均非常好(ICC:0.90~0.95)。结论在切割表面使用后侧皮质线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相对简单的术中股骨柄植入前倾角参照技术,用于在没有严重髋关节畸形的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准确地再现股骨前体的原生性。
2018年15期 v.40 2268-2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 陈敬忠;张东;肖伟;方凯;黄飞;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后路切开椎弓根镙钉内固定组(A组)、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术组(B组)及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联合椎体成形术组(C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采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评价,并记录伤椎增加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对比分析3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3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疗效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X线照射时间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个月、6个月伤椎增加高度、伤椎中部高度A组<B组<C组,而VAS评分和ODI评分为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能够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
2018年15期 v.40 2272-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何萍;王昌成;刘树青;
目的观察黄连素治疗对腹泻伴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相关性腹泻)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高脂血症相关性腹泻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左氧氟沙星抗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连素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TG、TC和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治疗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TG、TC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观察组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素治疗高脂血症相关性腹泻,可显著缩短患者腹泻等症状的时间,改善患者血清TG、TC,降低血清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
2018年15期 v.40 2276-2278+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姜相明;田惠玉;赵红敏;杨芳;苑振云;陆鹏;游道锋;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激素治疗组和晚期激素治疗组,所有入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48 h监测MAP、HR及血乳酸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 d、3 d、7 d外周血CD+4细胞的凋亡率及HLA-DR的表达。结果治疗后12 h、24 h、48 h对照组,早期激素治疗组及晚期激素治疗组患者MAP、HR及血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各组治疗后比较,早期激素治疗组治疗后24 h、48 h患者MAP、HR均较晚期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激素治疗组治疗后24 h MA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早期激素治疗组和晚期激素治疗组治疗后12 h、24 h血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早期激素治疗组血乳酸水平均较晚期激素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激素治疗组和晚期激素治疗组血管活性药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激素治疗组血管活性药应用时间较晚期激素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及7 d各组外周血CD+4细胞的凋亡率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外周血CD+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激素治疗组和晚期激素治疗组治疗后3 d、7 d外周血CD+4细胞的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激素治疗组治疗后3 d、7 d外周血CD+4细胞的凋亡率均较晚期激素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及7 d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更快的恢复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且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018年15期 v.40 2279-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刘莉红;董旭;赵芳;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与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Vit D/PTH)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关系,联合B型心钠素(BNP)检测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为心功能分级提供帮助,为CHF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心内科住院的89例诊断为CHF的患者按照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2级组(28例),心功能3级组(29例),心功能4级组(32例),选取同期心内科住院但无心力衰竭的患者55例为对照组,测定、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血清Vit D、PTH、Vit D/PTH、MPO、BNP水平、并对4组对象做一般资料分析,研究几个指标的相关性。以BNP<100 ng/ml,100~400 ng/ml,400~1 000 ng/ml,>1 000 ng/ml为界值,分为无心力衰竭组,轻度、中度、重度心力衰竭组,分别比较Vit D/PTH、MPO的水平,研究其差异性。结果 4组对象一般资料,SBP、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DBP、TC、TG、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CHF组Vit D、PTH、Vit D/PTH、MPO、BNP五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Vit D、Vit D/PT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F组PTH、MP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中,心力衰竭2级、3级、4级3组比较,Vit D、Vit D/PTH随着CHF程度加重,数值逐渐降低,PTH、MPO、BNP随着CHF程度加重,数值逐渐升高。心功能3级Vit D、PTH、Vit D/PTH、MPO、BNP和心功能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4级Vit D、PTH、Vit D/PTH、MPO、BNP和心功能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 D/PTH和MPO、hs-CRP、BNP三者呈负相关(P<0.05)。无心力衰竭组和轻度CHF组Vit D/PTH和MP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HF组Vit D/PTH和M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it D/PTH、MPO联合BNP检测可以有效判断CHF的严重程度,尤其在轻度CHF的诊断中有意义,为CHF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2018年15期 v.40 2284-2287+2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田建霞;陈晓香;王继苹;
目的研究并分析CAT和mMRC评分指导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病情稳定出院与门诊稳定期的COP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CAT组与mMRC组,每组100例。其中CAT组患者以CAT评分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病情,并予以针对性治疗。mMRC组患者以mMRC评分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病情,同样予以针对性治疗。对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的生活质量,治疗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急性加重次数,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的血气指标水平。结果治疗1年后CAT组患者症状部分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疾病影响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58.8±10.4)分、(48.2±10.3)分、(32.1±9.5)分、(41.7±10.1)分,均明显低于mMRC组的(64.2±11.1)分、(52.5±10.9)分、(36.7±9.4)分、(48.2±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CAT组患者FEV1水平分别为(1.46±0.42)%、(1.71±0.51)%、(1.82±0.54)%,均明显高于mMRC组(1.32±0.38)%、(1.55±0.36)%、(1.65±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CAT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与mMR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CAT组患者Pa O2水平为(78.2±9.5)mm Hg,明显高于mMRC组的(71.5±9.2)mm Hg,而Pa CO2水平为(46.8±5.1)mm Hg,明显低于mMRC组的(52.7±5.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评分指导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
2018年15期 v.40 2288-2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刘圣星;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其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随访1年,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TPA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PA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普通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相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利于骨折愈合,能提高手术优良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膝关节功能,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8年15期 v.40 2292-2294+2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张福波;张丽华;杨潮萍;范桂梅;李广从;王建平;
目的基于ROC曲线对比分析ABCD3-Ⅰ与ABCD2-Ⅰ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5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均于发病48 h内行相关影像学检查,采用ABCD3-Ⅰ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观察比较各组患者TIA后1周内和3个月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采用AUC值评估比较ABCD2、ABCD3、ABCD2-Ⅰ、ABCD3-Ⅰ评分系统预测TIA后脑卒中风险的能力。结果本组患者1周内脑卒中发生率为7.33%(11例),3个月内脑卒中发生率为12.00%(18例),中危组与低危组1周、3个月内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1周、3个月内脑卒中发生率均高于低、中危组(P<0.05),症状持续时间≥10 min、DWI高信号、同侧颈动脉狭窄≥50%是TIA患者继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1周内发生脑卒中风险性AU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ABCD3-Ⅰ(0.933,95%CI:0.876~0.990)、ABCD2-Ⅰ(0.897,95%CI:0.832~0.961)、ABCD3(0.829,95%CI:0.681~0.946)、ABCD2(0.732,95%CI:0.572~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3个月内发生脑卒中风险性AU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ABCD3-Ⅰ(0.904,95%CI:0.848~0.964)、ABCD2-Ⅰ(0.855,95%CI:0.782~0.928)、ABCD3(0.776,95%CI:0.649~0.904)、ABCD2(0.697,95%CI:0.567~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3-Ⅰ评分系统对于预测TIA后近期继发脑卒中准确性较ABCD2-Ⅰ评分系统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2018年15期 v.40 2295-2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丁瑛;袁志军;
目的分析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维生素C等常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患者口服泼尼松片,1.6 mg·kg-1·d-1,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首先采用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400 mg·kg-1·d-1,连续注射5 d,然后再给予患者泼尼松口服片,1.6 mg·kg-1·d-1,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PLT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LT数量明显增高,观察组增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PLT数量达到常规值与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观察组PLT峰值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CD+3、CD+3CD+4两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CD+3CD+8、CD+9两项免疫指标明显比治疗前低,且组间差异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泼尼松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口服泼尼松片,对患者PLT数量、免疫能力均显著提高,且不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15期 v.40 2299-2301+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陈斌;梁心慧;曹刚;杨招娣;
目的通过血清胃功能检测探究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黏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180例接受非甾体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例。A组受试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治疗4周,B组受试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治疗8周,C组受试者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治疗12周,测定并比较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表达水平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胃镜异常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胃功能指标与胃黏膜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A、B、C 3组受试者血清G-17、PGⅠ、PGⅡ表达水平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胃镜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受试者血清G-17、PGⅠ、PGⅡ表达水平以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胃镜异常率较治疗前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A、B、C 3组改善程度依次增加,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以及胃镜异常率之间均正向相关(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患者胃黏膜损伤;奥美拉唑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G-17、PGⅠ、PGⅡ表达水平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的胃黏膜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2018年15期 v.40 2302-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李柠肖;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病理性质的超声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其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及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对比超声各相关影响因素在甲状腺结节病理性质上的鉴别价值。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均等于2分,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弹性评分为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节性质、年龄、回声性质、形态、边界、弹性评分、纵横比、有无微钙化与甲状腺结节病理性质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弹性评分≥3级、形态不规则、年龄≥45岁、有微钙化、结节性质为实性为甲状腺结节病理性质为恶性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弹性评分的OR值最高。结论弹性评分≥3级、形态不规则、年龄≥45岁、有微钙化、结节性质为实性为甲状腺结节病理性质为恶性的危险因素,弹性评分≥3级的危险度最高,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高。
2018年15期 v.40 2306-2308+2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周玲;王美荣;耿左军;吴秉坤;董立英;彭凯;田娜;
目的利用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观察脑老化过程中中央前回FA值与中央后回(运动中枢与感觉中枢)FA值差异性分析。方法 120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按性别及年龄分为女性青年组和男性青年组(≤44岁)及女性中老年组和男性中老年组(>45岁),所有志愿者均行颅脑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e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人为确定DTI感兴趣区[ROI为(18±2)mm2],机器自动测出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前回及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后回白质区FA值数据,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比较相同性别同一年龄组同侧中央前回FA值与中央后回FA值的差异。结果相同性别同一年龄组左侧中央前回与左侧中央后回FA值、右侧中央前回与右侧中央后回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脑老化过程中,相同性别同一年龄组中央前回FA值大于中央后回FA值,即中央前回白质纤维束完整性优于中央后回;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018年15期 v.40 2309-2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王娜;赵素娥;陈亚楠;
目的通过随机病例对照方法研究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红蛋白、黄疸、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渗血情况及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新生儿断脐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新生儿669例,随机分为早期断脐组、延迟断脐组及晚期断脐组,每组223例。对3组新生儿Apgar评分、血红蛋白、胆红素峰值、脐带情况、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出生72 h后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延迟断脐组及晚期断脐组明显高于早期断脐组(P<0.05);3组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断脐组及晚期断脐组与早期断脐组比较,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感染、脐部渗血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周发红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断脐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生儿的血容量,预防新生儿贫血,延期断脐并不明显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且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亦不受影响,还具有使新生儿脐带的脱落时间缩短,感染发生几率降低。
2018年15期 v.40 2313-2315+2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康书峰;刘平水;赵华宇;庞鹏;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预防组。在造模4 h后处死大鼠,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力,并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致伤组中MPO活力显著增高(P<0.05),预防组中MPO的活力与致伤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ICAM-1、TNF-α、IL-1β仅见在少数血管内皮少量表达,致伤组较对照组则表达明显增多,预防组较致伤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2018年15期 v.40 2316-2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 吴琼;
目的探讨不同通量血液透析对重症肾衰竭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确诊治疗的重症肾衰竭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B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B组治疗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磷(P)、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B组治疗后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通量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重症肾衰竭患者体内毒素,及可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预后,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2018年15期 v.40 2320-232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周艳;李莉莉;刘子铃;
目的分析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对患者血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安全性及受孕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PCOS伴不孕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性激素水平、糖代谢指标、安全性指标、排卵率、先兆流产率及妊娠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LH、T、FSH、E2及LH/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LH、T、FSH、E2及LH/FS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和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治疗前FPG、FIN及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PG、FIN及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FIN及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AST、CRE及UR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2.98%,63.83%,对照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1.70%,34.04%,2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先兆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优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克罗米芬联用。
2018年15期 v.40 2323-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王秀芸;阎慧娟;何玉萍;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残留取胚术在流产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排查宫腔病因的价值。方法流产不全的住院患者和宫内妊娠时限10~12周需要住院的流产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B超监护下无痛清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宫腔残留取胚术治疗,2组治疗后1、2、3个月利用彩色多超声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粘连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胎盘细胞Eotaxin和RANTES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其排查宫腔病因的价值。结果 2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个月宫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胎盘细胞Eotaxin和RANTES水平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流产不全的住院患者和宫内妊娠时限10~12周需要住院的流产患者采用宫腔镜宫腔残留取胚术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宫腔粘连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8年15期 v.40 2327-2329+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周文静;周斌;于清;
目的探索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磁共振(MRI)特征性表现,及其在JIA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JIA患儿,其中全身型47例、多关节型25例、少关节型13例、附着点相关炎性11例和银屑病型1例。所有患儿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ASO和抗核抗体(ANA)检查,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及2年进行膝关节MRI随访观察,并对严重侧膝关节进行MRI评分。根据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3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本研究随访中CR 71例、PR 19例和未缓解7例,对比分析MRI评分在不同转归情况中的差异。结果全身型JIA 47例,其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45例,伴关节肿痛39例,检查发现肝脾增大12例,出现晨僵征象7例;多关节型JIA 25例,其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23例,伴关节肿痛13例,检查发现肝脾增大9例,出现晨僵征象20例;少关节型JIA 13例,其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7例,伴关节肿痛5例,检查发现肝脾增大4例,出现晨僵征象6例;附着点相关的JIA 11例,其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9例,伴关节肿痛3例,检查发现肝脾增大3例,出现晨僵征象5例。起病初期CRP与ESR均升高,且MRI评分均较高,起病3月CRP与ESR均明显降低至正常范围内,但MRI评分显示病情变化不明显。起病1年和2年的CRP与ESR均明显降低至正常范围内,MRI评分显示关节预后情况良好。完全缓解患者在随访过程中MR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患者和未缓解患者随访过程中MR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JIA病灶累及范围和浸润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在JIA患者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2018年15期 v.40 2330-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田欣;朱芳华;卜静英;耿左军;胡婧;王勇;刘怀军;
目的分析成年患者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成年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颅脑MRI图像,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序列检查。结果 4例患者可见中脑"熊猫脸征",8例患者豆状核MRI表现轻微,仅表现为T2低信号,2例患者豆状核T2信号升高,并且信号混杂。11例患者均可见脑干T2信号升高,伴脑干萎缩。10例可见不同程度脑萎缩。2例患者额叶皮层缺血伴周围胶质增生。结论成年患者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具有多样性,相较于儿童,成年患者小脑和中脑萎缩、脑干T2信号增高,豆状核T2低信号征象更多见,且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2018年15期 v.40 2334-2336+2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赵莹;张辉;蒋惠莉;王莉;杜国梅;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5种肿瘤标志物对于提高胰腺癌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方法 118例胰腺癌患者纳入胰腺癌组,另选取同期良性胰腺病患者122例纳入良性胰腺病组,健康体检者12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比较5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糖蛋白抗原19-9(CA19-9)、癌相关糖蛋白抗原125(CA125)、癌相关糖蛋白抗原242(CA242)、癌相关糖蛋白抗原50(CA50))]在不同组别,不同分期水平的差异,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受试者CEA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12.38±4.77)ng/ml,良性胰腺病组:(6.20±1.44)ng/ml,正常对照组:(3.31±0.75)ng/ml,F=305.65,P<0.05],且胰腺癌组和良性胰腺病组CE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胰腺癌组CEA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病组。3组受试者CA19-9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175.56±40.62)U/ml,良性胰腺病组:(43.05±12.13)U/ml,正常对照组:(13.66±4.25)U/ml,F=1481.86,P<0.05],且胰腺癌组和良性胰腺病组CA19-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胰腺癌组CA19-9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病组。3组受试者CA125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52.31±14.38)U/ml,良性胰腺病组:(12.96±5.67)U/ml,正常对照组:(9.73±4.88)U/ml,F=771.66,P<0.05],且胰腺癌组和良性胰腺病组CA12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胰腺癌组CA125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病组。3组受试者CA242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65.48±13.67)U/ml,良性胰腺病组:(17.67±7.64)U/ml,正常对照组:(9.53±3.94)U/ml,F=1 260.02,P<0.05],且胰腺癌组和良性胰腺病组CA24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胰腺癌组CA242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病组。3组受试者CA50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55.46±18.65)U/ml,良性胰腺病组:(11.35±3.51)U/ml,正常对照组:(7.45±1.30)U/ml,F=712.06,P<0.05],且胰腺癌组和良性胰腺病组CA5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胰腺癌组CA50显著高于良性胰腺病组。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CEA、CA19-9、CA125、CA242、CA50水平均随分期增加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57、61.42、29.20、113.53、54.00,P均<0.05]。单一指标检测中,CA19-9最高(81.4%、61.9%、89.3%),CA242特异度最高(76.0%),联合检测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指标(89.8%、77.3%、65.8%、94.0%)。结论 5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检测,能够提高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2018年15期 v.40 2337-2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张少鑫;郑自力;王云良;
目的探究IgA/C3在IgA肾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接受治疗的肾病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病原性分为IgA组和非IgA组,比较2组患者IgA、C3和IgA/C3 3组指标;同时将IgA患者按Lee’s肾病等级分为3组,分别比较每组IgA、C3和IgA/C3指标;另外将IgA与IgA/C3作为IgA肾病诊断效能比较。结果 IgA组患者IgA[(2.80±1.01)g/L、(1.79±0.31)g/L]和IgA/C3[(3.09±1.31)、(1.26±0.40)]均高于非IgA组(P<0.05);而C3低于非IgA组[(0.91±0.30)、(1.42±0.28)](P<0.05)。按Lee’s肾病等级分为3组的IgA患者的IgA和IgA/C3的表达均相差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与IgA/C3作为IgA肾病诊断效能比较中,IgA/C3的AUC(0.952、0.807)和敏感性(92%、71%)均高于IgA(P<0.05)。结论血清IgA、补体C3的比值,在判别非IgA和IgA患者的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在IgA患者的诊断中,难以有效的预测价值以及判断价值,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与IgA肾病的内在联系。
2018年15期 v.40 2341-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陈纯;唐春利;吴忠辉;陆玲丽;蒋杰瑾;陈智;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肺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将其分为COPD(n=40)组和COPD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组(n=35)。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用力肺结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值流速(PEF)]、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κFLC、λFLC)和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COPD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水平与肺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组患者的6MWT、FVC、FEV1和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COP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组患者的κFLC、λFLC、IL-18、IL-6和hs-CRP水平均高于COPD组(P<0.05);COPD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κFLC和λFLC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21、0.017,P<0.05),与FVC、FEV1、FEV1/FVC和MMEF水平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2、-0.405、-0.387、-0.412、-0.397、-0.412、-0.395、-0.402,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水平较高,且与患者肺功能指标负相关,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正相关。
2018年15期 v.40 234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陆伟恒;曾惠权;冯小敏;罗成宏;
目的探讨易损颈动脉斑块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支架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n=52)和支架治疗组(n=48),药物治疗组给予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支架治疗组给予支架成形术,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等。结果药物治疗组治疗后TC、TG和LDL-C,明显低于支架治疗组(P<0.05),而HDL-C高于支架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治疗后IMT和斑块面积明显低于支架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支架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和支架治疗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和支架治疗组再次TIA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易损颈动脉斑块有较好的效果,尽管其治疗对颈动脉狭窄率改善不如支架治疗明显,但对稳定斑块、血脂改善及部分无法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而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8年15期 v.40 2347-2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卢金香;王皖湘;高士俊;郭建滨;
目的探讨意守式针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90例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意守式针灸+依巴斯汀治疗,对照A组单用依巴斯汀治疗,对照B组单用意守式针灸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黏附因子-1(VCAM-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A组(76.67%)和对照B组(7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CAM-1、IL-4、IL-10及Ig E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意守式针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在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方面效果显著。
2018年15期 v.40 2350-2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宋绍艳;
目的观察超声成像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并探讨其在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RA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体检的正常人52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超声检查,比较2组膝关节与肘关节的积液、滑膜、软骨厚度以及滑膜彩色血流。对入选的52例RA患者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同一关节行超声检查,记录滑膜厚度、血流阻力指数(RI)和分布、骨皮质侵蚀程度,将超声指标与同期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以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显示血流较为丰富,多为树枝状或点状,而对照组则不显示血流。观察组膝关节和肘关节积液深(厚)度、滑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骨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分布、滑膜厚度、CRP、抗CCP抗体、ESR、RF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R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关节滑膜厚度、血流分布分别与CRP、抗CCP抗体、ESR、RF、SDAI呈正相关(P<0.05);RI与CRP、抗CCP抗体、ESR、RF、SDAI呈负相关(P<0.05),骨皮质侵蚀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超声成像观察关节的积液、滑膜、软骨厚度和血流分布,能够准确诊断RA,并为其活动性评估提供依据。
2018年15期 v.40 2353-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张志军;段立鹏;徐惠青;闫彩云;贾若;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在拇外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诊的35例拇外翻需要手术治疗且不需要大腿止血带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n=18)与对照组(n=17)。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脊麻),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观察2组患者麻醉的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前、术中、术毕Bromage及VAS评分;术者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记录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阻滞后10 min T1,阻滞后20 min T2,阻滞后30 min T3,手术开始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前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T5的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能够满足拇外翻手术的需求,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2018年15期 v.40 2356-2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路素坤;刘建华;帅金凤;杨会荣;黄坤玲;曹丽洁;吕文山;及立立;
目的了解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134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的MPP患儿的病史资料。根据纤维支气管镜下情况,分为黏液栓组和非粘液栓组。对2组患儿基本情况、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儿性别构成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入院前病程及首次行支气管镜时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栓组患儿住院后热程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5±5.5)d、(19.4±6.7)d,均明显高于非粘液栓组[(2.4±2.4)d、(13.4±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栓组高热及胸腔积液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黏液栓形成MPP患儿热峰高、胸腔积液发生率高,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
2018年15期 v.40 2359-2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权永健;谢春;谢英庚;
目的对比分析塞克硝唑(SNZ)、替硝唑(TNZ)、甲硝锉(MNZ)对牙周病病原菌活性的体外抑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采用CLSI琼脂稀释药敏实验法测定三种药物对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本次研究共分离出67株病原菌,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37株,消化链球菌10株,聚核梭杆菌8株,拟杆菌菌种6株,中间普雷沃菌6株;SNZ和TNZ对病原菌MIC值分别为(0.354±0.133)μg/ml和(0.360±0.146)μg/ml,明显低于MN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Z、TNZ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聚核梭杆菌、拟杆菌菌种和中间普雷沃菌MIC均明显低于MNZ(P<0.05);SNZ对消化链球菌MIC值明显高于TNZ和MNZ(P<0.05);SNZ对革兰阳性菌MIC明显高于TNZ和MNZ(P<0.05);SNZ和TNZ对革兰阴性菌MIC明显低于MNZ(P<0.05);三种药物对革兰阴性菌MIC均低于革兰阳性菌(P<0.05)。结论 SNZ、TNZ和MNZ对牙周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SNZ和TNZ抗菌活性优于MNZ;SNZ、TNZ和MNZ对革兰阴性菌抑菌作用强于革兰阳性菌。
2018年15期 v.40 2362-2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