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静;刘琴;柯锦;
目的研究微小RNA-582-5p(miR-582-5p)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的靶向关系及对皮肤黑色素瘤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G361、WM35、M14和人类皮肤黑色素细胞NHEM中miR-582-5p、SOCS1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OCS1蛋白表达。构建miR-582-5p过表达的A375细胞,噻唑蓝(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生物信息学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582-5p和SOCS1的靶向关系。miR-582-5p和pcDNA-SOCS1共转染入A375细胞,评价过表达SOCS1对miR-582-5p过表达诱导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EMT的影响。结果与NHEM细胞相比,A375、G361、WM35、M14细胞中miR-582-5p表达明显降低(P<0.05),SOCS1 mRNA和SOCS1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5)。miR-582-5p过表达明显降低A375细胞48 h、72 h的细胞活性、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P<0.05),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miR-582-5p靶向调控SOCS1的表达。过表达SOCS1逆转了miR-582-5p过表达对A37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SOCS1、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 miR-582-5p直接靶向SOCS1调控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EMT过程。
2021年02期 v.43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钟勇;贺珊珊;陈玉梅;
目的探讨微小RNA-365(miR-365)对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利用脂多糖(LPS)诱导HUVECs模拟炎性环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365、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的表达。实验分组:空白组、LPS组、LPS+miR-con组、LPS+miR-365组、LPS+miR-365+pcDNA组、LPS+miR-365+pcDNA-IRAK1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6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6组细胞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65与IRAK1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检测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组HUVECs中miR-365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RA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UVECs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LPS+miR-con组比较,LPS+miR-365组HUVECs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miR-365可靶向调控IRAK1的表达;IRAK1过表达可部分逆转miR-365对LPS诱导的HUVECs增殖、凋亡及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结论 miR-365可通过靶向调控IRAK1的表达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
2021年02期 v.43 171-175+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窦越超;王雪飞;
目的探讨LINC00339对高糖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22 mmol/L的高糖溶液刺激hFOB1.19作为高糖组,以终浓度为5 mmol/L的糖溶液处理hFOB1.19作为对照组;将pcDNA3.1、pcDNA3.1-LINC00339、si-NC、si-LINC00339分别转染至正常hFOB1.19细胞中,记为pcDNA3.1组,pcDNA3.1-LINC00339组、si-NC组、si-LINC00339组。将si-NC、si-LINC00339转染至高糖处理的hFOB1.19细胞中,记为高糖组+si-NC组、高糖组+si-LINC00339组;将si-LINC00339与anti-miR-NC、anti-miR-195-5p分别共同转染至高糖处理的hFOB1.19细胞中,记为高糖组+si-LINC00339+anti-miR-NC组、高糖组+si-LINC00339+anti-miR-195-5p组。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95-5p和LINC00339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339和miR-195-5p的靶向关系。结果高糖处理的hFOB1.19细胞中LINC0033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95-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LINC00339表达,高糖作用的hFOB1.19细胞中Cyclin D1、Bcl-2、BMP-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21、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LINC00339靶向调控miR-195-5p,抑制miR-195-5p逆转了抑制LINC00339对高糖作用的细胞hFOB1.19增殖促进和凋亡抑制的作用。结论抑制LINC00339可促进高糖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对高糖作用的成骨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R-195-5p表达水平有关。
2021年02期 v.43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 谭玉娥;刘鑫;
目的研究开发一种分子工具,通过内镜活检技术预测胃癌风险。方法收集2014至2018年共282例高风险胃癌患者,在其内镜样本中发现并验证了1个DNA甲基化生物标物组合,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TCGA")的298个样本中进行了验证。采用全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基因特异性DNA甲基化分析,确定一个连续的生物标志物组合,该组合结合了总体DNA甲基化指数(global DNA methylation index,GDMI)和IRF4、ELMO1、CLIP4和MSC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比较未发生化生的胃炎患者(平均值=5.69,95%CI,4.88~6.45)、发生化生的胃炎患者(平均值=4.68,95%CI,3.67~5.73)和胃癌患者(平均值=3.36,95%CI,2.81~3.93)(P<0.0001),发现胃癌的GDMI与组织学进展呈负相关。IRF4(P<0.01)、ELMO1(P<0.01)、CLIP4(P<0.01)和MSC(P<0.01)启动子甲基化与从无化生的胃炎到有化生的胃炎再到胃癌的严重程度增加相关。结论 IRF4、ELMO1、CLIP4和MSC启动子甲基化结合GDMI>4是内镜活检中胃癌风险分层的有效分子工具。
2021年02期 v.43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 唐平;李雷;陈执;吕博琦;赵楠楠;李蒙恩;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成年SD级健康雄性大鼠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干细胞组、冻存液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视神经钳夹损伤动物模型,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干细胞组立即于损伤部位视神经鞘内注射ADSCs,冻存液组立即于损伤部位视神经鞘内注射冻存液。所有大鼠分别于伤后7、28 d处死,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检测TLR4信号通路中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流成细胞仪检测显示第6代细胞ADSCs不表达CD11b、CD19、CD34、CD45,高表达CD73、CD90、CD105间充质源性分子标记,能够很好的保持其表型特征。视神经损伤后第7天,HE染色显示损伤部位空泡化,视神经鞘膜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视神经鞘膜完整,28 d可见视神经萎缩变细和胶质瘢痕增生,表明模型建立成功。模型建立第7天,模型组、干细胞组与冻存液组之间RGC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建立第28天,干细胞组RGCs多于模型组和冻存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L-6、TNF-α在模型组中损伤后都呈现高表达状况,干细胞组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与冻存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可减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下降速度,抑制TLR4信号通路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21年02期 v.43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 刘正;朱涛;霍强;张明明;李俊红;俞国军;
目的探究APACHEⅡ评分联合血脂水平检测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存活组123例和死亡组57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APACHEⅡ评分及血脂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PACHEⅡ评分及血脂水平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联合血脂水平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并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TAAD患者院内死亡呈显著正相关(r=0.426,P<0.001),HDL-C水平与TAAD患者院内死亡呈显著负相关(r=-0.37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HDL-C水平单独预测TAAD患者院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783、0.774,均>0.5,均有诊断效能,Cut-off值分别为8.43分、0.92 mmol/L,此时灵敏度分别为85.03%、83.25%;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08(95%CI:0.856,0.958),敏感度为92.60%,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预测(P<0.01)。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APACHEⅡ评分联合HDL-C水平预测TAAD患者院内死亡与患者实际临床结局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44,P<0.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联合HDL-C水平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具有显著预测效能,敏感度高达92.60%,预测结果与患者实际临床结局一致性显著,可作为T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重要评估指标。
2021年02期 v.43 192-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乔弟;王强;张永明;曾颖鸥;戴斌;万全超;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的疗效,及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严重肺挫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2组治疗前后急性肺损伤(Murray)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氧饱和度(Pa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和肺顺应性(CL)比较。结果观察组气促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肺间质水肿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Murray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aO_2、PCO_2、PaO_2/FiO_2、PIP、Raw和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urray评分、SOFA、APACHEⅡ、PCO_2、PIP、Raw、HMGB1、sE-选择素和sCD1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PaO_2、PaO_2/FiO_2和C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降低或者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和肺顺应性,及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HMGB1、sE-选择素和sCD14水平有关。
2021年02期 v.43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王捷;张亚楠;张瑜;高旭辉;
目的研究miR-186-5p对食管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食管癌细胞ECA109、TE1、KYSE150中miR-186-5p、TrkB-T1的mRNA的表达;将miR-NC组(转染miR-NC)、miR-186-5p组(转染miR-186-5p mimics)、si-NC组(转染si-NC)、si-TrkB-T1组(转染si-TrkB-T1)、miR-186-5p+pcDNA组(共转染miR-186-5p mimics和pcDNA)、miR-186-5p+pcDNA-TrkB-T1组(共转染miR-186-5p mimics和pcDNA-TrkB-T1),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ECA109细胞;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kB-T1、Twist、N-cadherin、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比较,食管癌细胞ECA109、TE1、KYSE150中miR-186-5p的表达显著降低,TrkB-T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86-5p、敲减TrkB-T1均可抑制ECA109细胞的迁移侵袭,下调Twist、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miR-186-5p可抑制野生型TrkB-T1细胞的荧光活性,并负向调控TrkB-T1表达;过表达TrkB-T1可逆转miR-186-5p对ECA109细胞的迁移侵袭抑制和EMT抑制作用。结论 miR-186-5p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EMT,其机制与靶向负调控TrkB-T1有关,将可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2021年02期 v.43 201-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李燕华;吴小芳;张利容;安银华;邓夏;刘玲玲;孙华;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相关性。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18例作为子宫肌瘤组,另选择同期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18例作为正常子宫肌层组。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血清中miR-21、ER mRNA、PR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ER、PR蛋白水平。分析miR-21、ER mRNA、PR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及与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miR-21、ER mRNA、PR mRNA在子宫肌瘤组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ER蛋白、PR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P<0.05)。ER阴性组miR-2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R阳性组(P<0.05),PR阴性组miR-2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R阳性组(P<0.05)。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及子宫肌瘤组织ER蛋白、PR蛋白表达水平与肌瘤数目、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有关(P<0.05)。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iR-21表达水平与E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2,P<0.05),与P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9,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肌瘤数目、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及ER、PR水平有关,可能通过影响ER、PR水平调节子宫肌瘤发生发展。
2021年02期 v.43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马杰;赵曙光;张文立;高伟年;闫芳;陈子英;孙涌泉;崔红占;
目的评估二尖瓣风湿性与退行性不同病理所引发的房颤,采用改良左侧mazeⅢ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同期随机选取24例风湿性二尖瓣(RM)合并房颤患者作为RM组,21例退行性二尖瓣(DM)合并房颤患者作为DM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二尖瓣术中同期实施改良左侧mazeⅢ型手术,监测患者围朮期指标、术后及随访期心律变化、心脏超声指标。结果 DM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RM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引流液量、人中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临时起搏及胺碘酮应用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窦性心率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窦性心率与左心房收缩功能共存一致性较差(kappa=0.347,P<0.01)。2组左心房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及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在房颤治疗决策上一致,改良左侧迷宫Ⅲ型手术具有较高手术成功率和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1年02期 v.43 210-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荣梅;李彩辉;闫建华;赵启利;李兆祥;
目的探讨基于体表面积(BSA)调节的低浓度对比剂个体化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支架CTA(CS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冠脉支架CTA随访门诊患者80例,并随机分成A、B组,每组40例,A组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威视派克(270 mgI/ml),注射流率为2.4 ml·s~(-1)·m~(-2)×BSA(m~2);B组用高浓度对比剂欧乃派克(350 mgI/ml),注射流率为5 ml/s,2组均采用常规剂量(120 Kvp)扫描。比较2组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值(SD),图像信噪比(SNR),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注射流率,碘流率,注射时间,对比剂总量及碘摄入量。结果共检出101枚冠脉支架,其中97枚支架可评价(A组53枚,B组48枚)。A、B2组的SD、SN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注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主动脉根部CT值、碘流率、对比剂总量及碘摄入量注射流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CTA检查中,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BSA调节的低浓度对比剂个体化注射方案能明显降低碘流率及对比剂有效碘用量,因此可以减少对比剂肾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年02期 v.43 214-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胡建萍;郭佳;张廷华;金晶;陈志剑;王俊成;
目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9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丁苯酞和依达拉奉治疗)和试验组(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丁苯酞、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8 d)血清中GABA、Gly、Hcy、NE、MPO、TNF-α的含量,2组NIHSS、Fugl-Meyer、Barthel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比较,试验组[(7.96±4.52)分]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2.17±3.07)分],试验组患者Fugl-Meyer评分[(74.72±6.58)分]、Barthel评分[(90.18±21.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1.08±5.43)分、(70.05±6.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者GABA[(33.40±2.53)pg/ml]、Gly[(4.63±0.44)pg/ml]、Hcy[(175.17±15.43)pg/ml]含量高于对照组[(30.58±1.95)pg/ml、(3.89±0.38)pg/ml、(127.02±9.8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者NE[(77.91±6.19)pg/ml]含量高于对照组[(64.17±5.54)pg/ml]、试验组患者MPO[(245.35±7.27)U/g]、TNF-α[(109.41±3.28)pg/mg]含量低于对照组[(384.05±8.84)U/g、(144.57±4.63)pg/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95.66%、试验组9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8例、试验组5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患者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丁苯酞、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2021年02期 v.43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蔡燕;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mir-210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COPD患者88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3例,稳定期45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和呼气峰值流速(PEF),用血液气体分析仪检测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_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miR-210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10、HIF-1α与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COPD组、急性加重期COPD组患者血清mir-210表达水平、FVC、FEV1/FVC、MMEF、PEF及PaO_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水平、PaCO_2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稳定期COPD组比较,急性加重期COPD组患者血清mir-210表达水平、FVC、FEV1/FVC、MMEF、PEF、PaO_2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PaCO_2水平明显上升(P<0.05)。Pearson分析显示COPD患者血清mir-210表达水平与HIF-1α、PaCO_2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FVC、FEV1/FVC、MMEF、PEF、PaO_2呈正相关(P<0.05)。HIF-1α水平与FVC、FEV1/FVC、MMEF、PEF、PaO_2呈负相关(P<0.05),与PaCO_2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HIF-1α水平升高,mir-210表达水平降低,均与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有关,可能参与COPD发生发展。
2021年02期 v.43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李永召;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实验以胶原酶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腹腔注射给药24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丝蛋白200(NF200)、微管相关蛋白-2(MAP-2)、髓鞘碱性蛋白(MBP)、生长相关蛋白(GAP4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大蒜素低、中、高剂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含水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大蒜素低、中、高剂组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F200、MAP-2、MBP、GAP43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低剂组MAP-2、MBP、GAP43表达上升(P<0.05或<0.01),大蒜素中、高剂组NF200、MAP-2、MBP、GAP43蛋白表达上升(P<0.05或<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AMPKα、GSK-3β蛋白表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低剂组GSK-3β蛋白表达下降(P<0.05),大蒜素中、高剂组AMPKα、GSK-3β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大蒜素能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与促进轴突再生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2021年02期 v.43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王德良;王新华;裴建行;贾涵铄;董京京;张苗苗;马光;
目的探讨冠脉内不同部位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STEMI并拟行PCI术的患者82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指引导管给药组(A组,n=40)和靶向给药组(B组,n=42),将rh-proUK 20mg分别通过指引导管和靶向导管注入2组患者中,然后植入支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血流恢复情况,心功能指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 PCI术后,B组在术后血流恢复情况,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心功能改善情况等均优于A组(P<0.05),2组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指引导管给药相比较,经靶向导管给药可进一步改善STEMI患者PCI术的溶栓效果及预后情况。
2021年02期 v.43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刘伟娜;葛军;乔彦霞;马静;崔士芳;
目的探讨≤32周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达到撤机标准后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是否可降低撤机失败率。方法石家庄市第四医院NICU的胎龄≤32周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初次经过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达到撤机标准后仍需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人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采用NHFOV,对照组采用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比较2组患儿的撤机失败率、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HFOV组撤机失败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拔管后30 min,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H值监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6 h、24 h、48 h,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4 h,研究组的PaCO_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较NCPAP可更好的预防撤机失败。
2021年02期 v.43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邓增稳;张欠;段晓丽;杨燕;王连婧;胡伟晓;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为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80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干预组,每组140例,并设立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110例),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实施早期干预治疗,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在纠正胎龄18月龄以后根据临床诊断和Gesell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结果高危儿经过早期综合干预其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而且高危儿经过早期综合干预后其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水平、后遗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儿经过早期综合干预其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有明显的进步,并有效减少了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干预势在必行,值得大力推广。
2021年02期 v.43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谢萍;张苇;孙萍;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长素(rHu EPO)对尿毒症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的尿毒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血液透析组,每组45例。血液透析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在血液透析组的基础上给予rHu EPO治疗。检测患者Hb、Hct、血清铁蛋白、铁转蛋白饱和度、血肌酐、血尿素、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统计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Hb、Hct、血清铁蛋白、铁转蛋白饱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Hb、Hct、血清铁蛋白、铁转蛋白饱水平高于血液透析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血尿素、血肌酐、CRP、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血尿素、血肌酐、CRP、IL-6、TNF-α水平低于血液透析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78%(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rHu EPO治疗尿毒症贫血能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提供治疗效果。
2021年02期 v.43 243-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曹春;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14-3p、miR-184表达及意义。方法心力衰竭患者106例(心衰组)及健康者127例(对照组),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外泌体miR-214-3p、miR-184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R)]之间关系。结果 CHF患者血浆外泌体miR-18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iR-214-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LVEDD、FS、LVE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增加,CHF患者miR-184表达水平及FS、LVEF水平逐级降低,miR-214-3p表达水平及BNP、LVEDD水平逐级增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miR-214-3p表达水平与BNP、LVED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9、0.42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13,P<0.05);CHF患者miR-184表达水平与BNP、LVED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5、-0.483,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397,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14-3p表达水平升高,miR-184表达水平降低,与患者心功能有关,可能参与CHF疾病发生发展。
2021年02期 v.43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张丽红;王玉柱;詹申;张闻娣;肖光辉;
目的探讨超声在非复杂内瘘盲法穿刺定位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为通路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27例,对AVF物理评估后盲法穿刺,穿刺顺利者透析30 min时超声评估,了解是否存在穿刺相关急性并发症,并测量穿测点内瘘深度、内径、穿刺针针尖再管腔中的位置,分析针尖位置与内瘘深度及内径的关系。结果 127例中穿刺失败9例,穿刺后流量不足2例,发现血肿4例,发现渗漏3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4.17%。纳入针尖位置分析患者119例(238针),其中位于血管中间、前壁1/3、后壁1/3分别为28.99%、59.66%、11.34%,内瘘深度与针尖位置有相关性(χ~2=110.26,P=0.00),当距皮距离>0.3 cm时,针尖位置更多位于血管前壁。内瘘直径与针尖位置内瘘深度与针尖位置有相关性(χ~2=116.64,P=0.00),当内瘘直径<0.5 cm时,针尖位置更多位于血管后壁。结论非复杂内瘘盲法穿刺成功患者针尖处理理想状态者较少,即使非复杂内瘘也应应用超声定位理想针尖位置,以最大限度保护内瘘。
2021年02期 v.43 250-252+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陈雪;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联合"2+1"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对无痛分娩孕妇产后出血、新生儿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10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2组均接受"2+1"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干预,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2组孕妇生产时母婴结局、产痛、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带血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的产痛Ⅲ、Ⅱ级比例低于对照组,Ⅰ、0级比例高于对照组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 IgG、血氧分压(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联合"2+1"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可降低无痛分娩孕妇产后出血及产痛,缩短产程,优化母婴结局,提高母体给予新生儿免疫防御能力,改善新生儿血气指标。
2021年02期 v.43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葛龙敏;张惠;梁义娟;刘春晖;李晶晶;杜晓欣;蔡智慧;高新萍;畅惠;王艳丽;王民;
目的探索阴道内镜联合阴道镜在宫颈活检与常规阴道镜下活检在绝经后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绝经后女性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发现异常细胞HPV阴性以及TCT阴性HPV阳性的患者进行常规阴道镜宫颈活检与阴道内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管黏膜活检,比较诊断准确性。结果 LEEP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慢性宫颈炎31例,CINⅠ11例,CINⅡ6例, CINⅢ5例,浸润癌3例,阴道内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常规阴道镜活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3.8%(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绝经后女性,阴道内镜联合阴道镜宫颈活检可以直观、清晰显示宫颈及颈管内病变,简单、易行、准确度高。
2021年02期 v.43 257-25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王晓光;陶徉聿;薛新宏;董静;邢凤梅;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用Car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UEFT)评估患者手部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UEFT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UEFT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UEF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2021年02期 v.43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刘东霞;高鹏;段亚伟;王燕庆;尹娜娜;韩玉平;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方法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地区STEMI患者285例,采用统一在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根据患者症状出现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分为早期组(≤3 h)和延迟组(>3 h),分析其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发病后第一反应、发病1 h内重视程度、梗死前48 h心绞痛情况、是否应用急救医疗系统等院前因素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S-to-FMC相关危险因素。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显示患者S-to-FMC为115.5(58.5,223.0)min,早期组占67.0%,延迟组占33.0%。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48 h前心绞痛、胸痛症状典型、症状进展、家中发病、发病1 h重视程度、怀疑心脏疾患、否知晓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S-to-FMC延长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8 h前心绞痛、症状进展、发病1 h重视反应、家中发病与患者S-to-FMC有明显相关性(P<0.05)。发病1 h重视反应、症状进展与S-to-FMC呈负相关(P<0.05),老年、48 h前心绞痛、家中发病与S-to-FMC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发病1 h内重视自身症状及症状进展缩短S-to-FMC时间,而老年、发病48 h前心绞痛、家中发病延长S-to-FMC时间,应要加强高危患者对自身症状的识别教育,强化胸痛症状的正确处理方式,进一步缩短院前延迟时间。
2021年02期 v.43 264-26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孙玲;崔晓薇;孙一硕;周晓强;温婵;
目的探讨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为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死亡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91名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疾病转归等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10例)和存活组(18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患儿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呼吸机治疗情况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91例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中,死亡10例,病死率为5.23%;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和存活组在既往病史、现居住地、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呼吸衰竭、CPAP使用天数、有创呼吸机使用天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病史(OR=1.048,95%CI:1.004~1.606)、呼吸衰竭(OR=1.067,95%CI:1.006~1.793)、有创呼吸机使用天数(OR=1.668,95%CI:1.497~1.899)是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儿既往病史、呼吸衰竭、有创呼吸机使用天数是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年02期 v.43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王辉;李德海;刘静;吕伟效;王成喜;乔健;
目的研究酒精依赖患者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关联性,为临床治疗酒精依赖患者提供有益指导。方法经急性期治疗后(1周),仍有睡眠障碍及认知障碍的酒精依赖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测试,给予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测试,给予患者多导睡眠图(PSG)测定。按照睡眠质量分组,分为伴有睡眠障碍组和伴有严重睡眠障碍组,并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伴有严重睡眠障碍组在语言流畅性测验、空间广度测验、言语记忆测试、视觉记忆测验方面均显著低于伴有睡眠障碍组(P<0.05)。PSQI、HAMD、HAMA评分方面显著高于伴有睡眠障碍组(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语义流畅性测验与年龄相关(β=-1.9822,P<0.05),患者空间广度测验与HAMD的睡眠障碍因子有关(β=-5.2842,P<0.05),患者言语记忆测验结果与婚姻状况有关(β=-1.0224,P<0.05);患者视觉记忆测验结果与年龄相关联(β=2.4775,P<0.05)。结论对于酒精依赖所致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也应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为患者安排合理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年02期 v.43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张玉艳;李青;王新龙;王雪梅;慈靖;阮鸣;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女性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但未合并子宫肌瘤66例作为对照组,只单纯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并发症和抗生素预防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各项时间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和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抗生素预防应用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妇女在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是可行的,此法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但要严格掌握肌瘤的位置及大小,充分评估术中情况。
2021年02期 v.43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胡皓琳;邱云;
目的探析体位动态调控支架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344例PCNL患者基于乱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2例;2组均在全麻后摆放手术体位,对照组应用常规骨盆固定架,试验组应用自主设计的体位动态调控支架。对比2组手术前后体位摆放用时、创建手术通道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并应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估术后6、24、72 h全身肌肉疼痛度,评测术后即刻、术后30 min、术后72 h肩背皮肤受压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前后体位摆放用时、创建手术通道用时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评测,研究组术后6、24、7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术后30min的肩背皮肤受压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CNL中应用体位动态调控支架可基于手术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并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压疮发生,减轻术后全身肌肉酸痛,确保手术安全性。
2021年02期 v.43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